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冷血狂宴》:过时模式与过时美学下的创作

曾于里
2020-12-05 11:1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花了12元看完《冷血狂宴》,跟看《爵迹》的感受差不多——一部包装得很精致的空洞电影。应该承认,跟《爵迹》相比,《冷血狂宴》在真人CG效果上有了明显进步,但它的故事仍旧乏善可陈。 

《冷血狂宴》海报

如果仅仅把《冷血狂宴》作为一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谈的——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打打杀杀,剩下的时间就是故事梗概的演绎,起承转合几乎没有逻辑,人物集体纸片人。但如果把《冷血狂宴》作为一种电影现象,那么它的“院转网”,则是某种电影创作模式、某种电影美学被院线抛弃的标志。

郭敬明是从《小时代》系列开启他的导演生涯的。从2013年到2015年,《小时代》系列虽然口碑不济(豆瓣评分均在5分以下),但四部电影票房加起来超过17亿元,制作方还是赚得盆满钵满。《小时代》系列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生逢其时,它赶上了中国电影发展最迅猛的一个阶段。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而到2015年这个数据猛增至440亿元。 

《小时代》系列口碑平庸

电影市场野蛮生长的阶段,也是国内流量经济开启的阶段。那会儿电影的爆款公式是:流量+IP+大制作+大投资,屡试不爽、颠扑不破。只要改编的IP有影响力、受众基础足够雄厚,演员阵容里的流量明星够多、有足够的分量,二者组合起来的电影,基本就足以叱咤市场。《小时代》系列是“流量+IP”的践行者,也是获利者。

《爵迹》于2016年的国庆档上映,复制的也是“流量+IP”的模式,它集结了当时市场上的诸多一线流量明星。上映首日《爵迹》排片力压《湄公河行动》,但第二日《爵迹》票房断崖式下跌,很快被后者反超。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湄公河行动》票房近12亿元,是《爵迹》的三倍,《爵迹》亏损严重。 

《爵迹》海报。郭敬明电影海报的共同特点是,乌泱泱一堆明星。

《爵迹》的失利,是“流量+IP”模式的转折点——观众被烂片欺骗的次数足够多,观众受够了,他们对“流量+IP”有着更多的警觉,不少人甚至对这一模式产生一种本能的敌意。《爵迹》不是最后一个,从2016年到现在,扑街的“流量+IP”电影不计其数,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

为了把续集拍下去,“骑虎难下”的郭敬明只能继续采取“流量+IP”模式,去赌一把。《爵迹2》原本定档于2018年7月,但因为演员风波,以及同期上映的《我不是药神》来势汹汹,《爵迹2》最终做了撤档处理。时隔两年,《爵迹2》再出现时变成了《冷血狂宴》,并且成了“网大”。 

《冷血狂宴》的宣传海报,“全明星阵容”仍是卖点。

可惜,不仅普通观众不买账,就连明星的粉丝也不买账。当饭圈文化愈发“成熟”后,粉丝们比拼的更多是爱豆的“实绩”——口碑怎么样、能不能拿奖、对后续发展有没有帮助,烂片只会是爱豆的“黑历史”。

比如笔者一朋友是易烊千玺的事业粉,她对《冷血狂宴》把易烊千玺的客串当“主演”宣传的行为很不满。在她看来(仅代表她个人看法),易烊千玺出现在《冷血狂宴》里是“年轻不懂事的代价”,很多粉丝选择不宣传。 

戏份不足两分钟的易烊千玺,在海报上的显眼位置。

而腾讯视频为了宣传电影,定档后就搞了一个“魂力榜”,每购买一张电影票就有20魂力值(观看花絮也可获得魂力值)。截至12月4日下午八点(电影正式上线四小时),排名第一的吴亦凡58万。我们就假设这55万都是粉丝购票得来的,一共也就2.9万张电影票,票房34.8万元-69.6万元之间。“魂力榜”虽然不代表预售或票房成绩,但也足以看出:粉丝的热情是真的很低。

一张电影票值20魂力,这魂力榜太冷清。

但这恰恰是观众成熟、粉丝成熟、中国电影市场成熟的一个标志。大家纷纷用脚投票,好作品虽然不一定会有好票房,但烂片想圈钱更是难上加难。

《冷血狂宴》模式过时,美学也过时。这倒不是说它采用的真人CG技术过时(相反,这很超前),而是说它内容层面的美学“过时”了。张悦然曾如此形容新世纪初80后的“疼痛青春”写作,“我们动词萎缩得很厉害,所以我们的小说缺少了行动,更多的是一种特别空虚的描述……形容词文学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很主观,第二是风格可能会变得非常繁复、华丽。”

郭敬明的一系列电影仍然延续这一美学风格,即“形容词电影”“大词电影”。郭敬明擅长营造非常华丽、奢靡、唯美的氛围,在这一氛围里他填充不同的故事,或是《小时代》这样的青春故事,或是《爵迹》《冷血狂宴》这一架空背景下的权力厮杀,但主题指向的全部都是一些“大词”:孤独、羁绊、绝望、希望、守护、辜负、背叛、死亡,以一种虚无凄冷又“傲雪凌霜”的氛围将观众裹挟。曾几何时,它还是能够打动一些多愁善感的少男少女。但当“孤独”等大词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当它们只是空洞的形容词,而没有办法落在有效扎实的剧情上时,久而久之,观众就对它们免疫了,只觉得这很“矫情”。 

电影结尾处的这段总结陈词,有绝望、有希望、有羁绊、有守候。

《冷血狂宴》成为“网大”是最不坏的选择,院线已经没有给《冷血狂宴》这一类型的电影留下太多空间了。这样的电影如果上院线,连粉丝都会觉得去电影院看太折腾;如果是网播,看在爱豆的面子上,粉丝可能还愿意花个12元瞅一眼。《冷血狂宴》没有太多内容上的价值,它的“价值”是对行业的警示,对一种过时创作模式和过时美学模式的警示。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