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三角议事厅|文化与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路径
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掘文化传统、生态资源的重要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四五”期间,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文化与生态资源,推动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建设工作?
2020年11月22日,长三角议事厅沙龙走进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第四场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举办。沙龙邀请了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陈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教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处一级主任科员黄宇皎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长三角办公室副主任吴志祥共话“文化与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路径”。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陈雯教授。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 熊丰 图
陈雯: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增长新动能
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河湖密布,水域占比高,但地势低洼,水流缓慢,流向多变,这也意味着生态敏感、水环境容量小。过去三四十年,在这片区域发展,特别是建设用地的扩张并不快。针对这种状况,要么为保护水环境选择不发展,要么选择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显然,这两条路都不应该是示范区现在要再走的老路。示范区应该试验出一条新道路。除了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包括规划管理、土地管理、财税分享机制等,更要试验如何将生态优势转换成经济价值。
这里面有三个概念需要厘清。一是生态价值,它指自然物之间以及自然物对自然系统整体所具有的系统“功能价值”;二是生态优势,它指相对稀缺且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资源而形成的相对比较优势;三是生态产品,它指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服务。在不同空间形态中,维持自然生境和生态开敞功能、与保护行为相关一系列产出的“生态品”与代表以建设用地占用为主、资源环境耗竭较大的活动和产出的“工业品”组合配置是不同的。生态品区域性服务功能,具有可贸易、可交换等特质。
现如今,受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和防疫常态化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趋大,必须不断开拓新增长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长三角不仅要GDP,还要更高的健康预期寿命,生态环境健康安全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基本保障。在生产过程中,资源也成为非常重要的投入要素,按照经济学理论,越稀缺的资源,价格越高,长三角已经到了生态资产越来越稀缺、生态资本价值越来越能得到体现的时候。据此,长三角必须也不得不发展生态产品。
那么,生态价值如何创造经济价值,这不能仅仅停留在“好风景”上,需要寻求能够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推动二者共惠共生的绿色创新思路和路径的绿色创新。具体来说,就是推动生态经济和企业绿色化发展,为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和环境双重压力,培育新增长点提供一条新出路和转型新动能。把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结合起来,可能是最适合这一区域的一种发展模式。为此需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生态品”与“工业品”之间的转化有五大场景:一是卖风景,发展旅游业;二是优质水资源空间交易;三是依托生态资源卖房子,增值服务;四是生态农村的高附加值服务,如自然健康农产品与生物多样性生产体验等;五是生态环境治理与服务产业等等。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教授
曾刚:让生态、文化资源赋能工业产业升级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代表中国参与全球化、彰显国际竞争力的主力军。长三角大规模、快速工业化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使文化和生态资源成了稀缺资源。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创新能力、内生增长也就十分关键和重要。同时,地域文化特质也极为重要。在不同文化特质区实施同一政策,其发展绩效会有很大的不同。包容性强的地区,汇集资源的能力就会更强,对外互动合作的伙伴就多,综合发展水平就高。
在后工业时代,工业基础扎实,产业升级必须依托优质生态环境的支撑。华为全球研发中心选址上海青浦就是看中了青浦淀山湖畔良好的生态环境。纵观历史,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低成本到目前的高科技的发展过程,高科技催生了研发产业的成长。而研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品质的生态环境。苏州吴江是长三角核心区水域面积最大、占土地纵面比例最高的城区之一,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服务潜在价值巨大。加上吴江是灿烂江南文化的传承者之一,包容文化与优质生态的空间组合极佳,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升的关键时期,如何让生态、文化资源赋能产业升级?
第一,要厘清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步骤。在明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
大意义之后,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主流认知。尔后,应该开展系统设计,制订行动方案,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改革督查制度。主流认知、系统设计、行动方案、分享机制、督查制度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第二,构建协作互动共赢的发展共同体。根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特点,助推全球
创新网络、全球产业链向区域创新系统、地方产业集群转变,是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土地、劳动力、资本三大区域经济增长传统要素的传统经济学认知已难以解释当今全球经济活动现象。还需要关注技术、数字、关系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现代要素。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为公司的刻意打压就可以看出,世界各国争夺全球数字资源,特别是争夺数字资源控制权的竞争十分激烈,全球合作向全球竞争的态势日趋明显。为了弥补全球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长三角各地迫切需要落实中央关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各扬所长,协同合作,携手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第三,提高规划方案的专业化水平。高水平的规划方案源自专业化机构,城市及区域
发展规划应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制定。同时,长三角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注意动员社会力量、市场力量的广泛参与。非洲谚语告诉我们,“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远大目标,只能通过一体化才能实现。
第四,建立本土文化、生态资源的联合开发机制。为了实现长三角各类资源的联合开发、收益共享的目标,首先必须开展本土资源价值的全面调查和系统评估。欧洲莱茵河流域9个国家成功合作的经验表明,开展莱茵河流域资源状况全面系统调查、综合评估,制定上中下游联合保护、联合开发合作机制,是莱茵河建立共担责任、共享利益机制的关键。欧洲莱茵河流域协同发展经验为破解我国长三角地区生态补偿机制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处一级主任科员黄宇皎
黄宇皎:长三办生态保护的三大要务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于2018年1月成立,首批15名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沪苏浙皖发改委和系统单位,长三角办依托“上下联动,统分结合,三级运作,各司其职”的运作机制,通过15个专题组(包括交通、环保、能源、公共卫生、教育、医疗,还有商务、金融、科创产业等等)具体推动各项工作,并牵头承办每年的主要领导座谈会和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全体会议。三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长三办参与并完成了69个创新机制,签署了132项合作协议,建设了67个合作平台,制定了56项规划和相关的政策,切实推进了三省一市和41个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生态环保领域,长三办正在推进三大重点工作:一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二是长三角区域环境协同防治。现在长江生态保护采取一票否决制,国家各层面会有很多督查,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长江生态廊道的建设和保护;三省一市成立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编制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对长江沿岸一些严重的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列入黑名单;三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的协同监管及补偿机制。如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自2012年开始试点,如今已经进行到了第三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应。
如今,长三角办已从最初的15人扩容到22名工作人员,一直致力于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领域的协调工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绿色生态协调发展的重点领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长三角办公室副主任吴志祥
吴志祥:构建更富韧性、更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生态系统
今天的主题是文化与生态。文化,指“以文化之”,代表人类文明对人类自身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创新文明,取得文明的进展和发展。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人类未来如何以一种更富韧性、更健康和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实现更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注重和先进的现代文明相结合,实现古今文化交辉相应,既有很好的传承,也有更好的发展。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吴江有很好的人文底蕴,“乐居吴江”深入人心,“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吴江人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共同建设好未来的美好生活。
生态,生是生命,态是状态,是体系。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自我净化、自我更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山、水、林、田、湖、草,包括我们人类在内,构成了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系统。需要我们有敬畏之心,有仁爱之心,有悲悯之心。例如,水体,它也是一个生命体,有较强的自我净化能力,只要不超过水体的承载能力,它就是源头活水;而黑臭水体超过了水体承载能力,它实际上是“水”的“尸体”,失去了基本的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好的文化可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在一体化示范区需要有更多哲学家、思想家、作家、演员等文化工作者参与,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文化,努力形成强大的思想共识,来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问题:文化、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过程中,创新创意如何体现和参与?
陈雯:除了一些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之外,在衣食住行方面,我们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增长潜力空间。比如,示范区有大量水面,可以做一些高附加值的生态养殖,可以进一步做食品的深加工和生物技术的应用产品。我们在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的陈庄做了一个知识乡村实验,用营养液和微生物加农家肥种出来的蔬菜很自然,产量很高。如果可以在黎里古镇上租个房子做“厨房教室”,同时展示农产品也非常不错,可以拓展康养等服务。这里其实可以有很多创新、创意结合的点子,小点子慢慢发酵,或许可以带出一个大产业。
此外,文化产业的价值不仅仅在产品本身,在于对其他产业的增值作用。这其中最需要的就是创意(Idea)。如何让走进古镇的游客们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这里面有很多工作,包括培训当地居民等等。这些点子要因地制宜,不是可以照搬全抄的。理念可以相互学习,但具体的创意则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在这方面,政府也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可以成立绿色产业基金,这笔基金可以用来进行产业培训、产业咨询。大家可以一起努力,找到盈利点。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构建绿色创新的科学技术研究、构建绿色财政和金融支持体系等方面有所作为。
曾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对于全国来讲,面积很小,但折射出的问题却很大。早期的城乡关系是对立的二元竞争关系,现在正走向城乡互动合作的一元融合关系。适时将政府支持发展的重点从大都市向县城转移是中央关于空间发展的新思路。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乡村发展新机会,充分挖掘、利用区域文化、生态资源,实现中国的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必须指出,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切忌政府“用力过猛”、过度干预和完全控制。建议通过设立公共基金、创建社会多元参与新机制,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
(易臻真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文章根据沙龙现场内容整理。)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