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河十八弯,最美娘娘滩
“九曲黄河十八弯,最美莫过娘娘滩。”
黄河由西向东奔腾不息,沿阴山山脉东进时,一个龙摆尾,掉头又向西南涌流,巨大的河湾把晋、陕、蒙三地隔开,形成许多河滩和古渡,河曲县由此得名。
娘娘滩位于河曲城东约十公里处,是黄河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岛,故有“天下黄河第一滩”之称。相传,两千年前,汉文帝刘恒和他的母亲薄姬遭吕后诬陷,曾避难于此,所以起名娘娘滩。
护送娘娘的飞将军李广的11户后代在这里延续着田园诗般的生活,听船歌、尝鲤鱼、伴涛声、入梦乡……
世外桃源娘娘滩
现在的河曲县城,在明代只是一个河防要塞,属于河曲县境内十来个堡塞之一。
由于紧挨渡口,到了不再有北方外患的清朝,其交通、商业地位得以突出,成了商旅辐湊、人口稠密之地,如今修缮一新的西口古渡就是当年最繁忙的渡口。
长城在河曲段一直都是沿着黄河而行的,且在每个制高点上都建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我们站在长城上,黄河、娘娘滩及对面内蒙古的村镇一览无余,无法想象当年金戈铁马,硝烟弥漫会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黄河经由黄土高原之后,携带了大量泥沙,在河曲一带转弯时流速降低,又经几千甚至上万年的沉淀、堆积,逐渐在河中形成了若干大小不一的陆地,娘娘滩就是一处河心岛,也被称为“黄河第一岛”。
远眺娘娘滩,四面环水犹如一叶扁舟漂浮在黄河的水面上,夏日的庄稼地点缀着娘娘滩,茂密的树林包围着娘娘滩,偶尔会有一只只渔船飘荡而过,间或会有一串串燕子划空飞翔,这一切的一切把娘娘滩装扮成一个与世隔绝的美丽世界。
昔日的黄河、娘娘滩、古长城都在给人们诉说着过去一个个凄美的故事,也同时给人们展现今日一处处美丽景色,长城黄河在这里结合的如此完美,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河边的船夫大爷热情地招呼我们乘座他的船去娘娘滩一探究竟,小船划过清澈宁静的河面,穿过成片的芦苇荡抵靠在滩边的小码头上。
我们走上滩去,浓荫的绿树下,几座农家小院在一片翠绿的掩映之下散落各处,不闻黄河流水鸣溅,只有鸡犬之声相闻……,仿佛一河之隔时光一下子倒流几十年,真的就是一个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世外桃源!
娘娘滩过去曾有三十余户人家,岛屿高出黄河水面不过数米,但过去洪水却始终不曾上岛,因而有水涨滩高之说,但1985年除夕之夜的一场洪水最终漫过了娘娘滩,从那以后,岛上居民基本迁走,如今只留下几位老人和一些从事旅游开发的人员。
娘娘滩是体会陶渊明诗意的最佳所在——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这是对娘娘滩最贴切的写照。
优美传说娘娘庙
娘娘滩上有一座娘娘庙,青砖蓝瓦,雕梁画栋,规模不大,却也颇有气势,里面供奉着的是汉文帝的母后。
据说娘娘庙最初修建于唐太宗时期,庙宇很小,叫“金兰殿”,明清两代都曾修葺,2001年又投资大修,祠内有一位年逾七旬的道人主持,香火旺盛,殿前的一幅楹联颇有韵味“日暮北来唯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祠庙的北侧就是滔滔黄河,河上有摆渡的船只,对岸是宽广辽阔的内蒙古,难怪人称此地为“鸡鸣三省”之地。
汉娘娘即薄太后。
薄太后,名薄姬,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之母。刘恒即皇位后,尊其母为太后娘娘。
传娘娘怀文帝后,遭恶妇吕后的极端仇视,汉高祖刘邦也听信吕后谗言,将她诬贬于荒野,薄姬逃到河曲黄河孤岛上,才幸免于难。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才彻底为薄姬平冤昭雪。薄姬娘娘在黄河岛上停留时间约有22年之久。
据娘娘滩居民世代相传,汉娘娘在岛上,为人善良,乐善好施,受人尊敬。
她善医术,尤善医小儿妇女疾病,医救过不少滩上居民和附近百姓。所以当朝里派人接她回京时,当地乡亲们苦苦挽留,而她也不愿离开乡亲们。
后薄姬娘娘回京城后,尊为太后。
在美丽的娘娘滩上,后人为她修起圣母祠堂,塑起她的金身佛像,并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作为祭祀圣母节,而这一天正是薄姬娘娘离滩归京之日。
后来,人们曾在废墟中发现有汉瓦砖石遗物出现,在瓦头上刻有“万岁富贵”字样。明、清时期为薄姬娘娘撰刻的四通青石碑文,完好地屹立在宝岛娘娘滩上。
经过两千余年的苍桑岁月变化,汉娘娘英名留存在黄河滩上,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的前来观光瞻仰。
娘娘滩上不唱戏
娘娘滩至今还是河曲县的一个行政村,岛上有百十亩土地,地里种些糜谷、玉米、花生,村落人家沿南河沿一线三三五五错落着排开,乡间小道,苍苔处处。
近看,房舍大都空着,而且大门都不上锁,一扇柴扉随意掩起来,上头别一根细细的柴棍儿,柴扉里头,许多鸡叽叽咕咕,大小鸡们都显得十分健壮,正在专心致志刨食,一只领头的大公鸡,艳丽无比,威风凛凛,警惕地注视院外的动静。牛被拴在树下,农家院被树冠掩映着,窗花鲜艳,院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进到一户院门敞开的人家,这是一座四合院,并不显旧。北房七间,南房五间,院里还栽着梨树。
听见有人推大门进来,从正房里迎出一位老大娘。我随意地和大娘聊起来:“不锁大门不怕贼偷吗?”大娘笑着说:“贼能锁得住吗?”
大娘起劲地招呼着院里的母鸡,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这些鸡儿呀,门上开个缝都能跑得出来。”
显然,在娘娘滩,在大门之上别根柴棍,不过是防止鸡鸭牲灵在地里乱串。
我看着这情景,好奇地再问:“人都到哪里去了?”对我的问题,大娘显然并不上心,估计是在大娘眼里,问得太幼稚了,她不屑一顾地说:“地里没有就是上岸去了,拢共也没有几口人,滩上就这么几个老鬼了。”
她一个一个地点着滩上人的名,不住地叹气说:“年轻人哪,都上岸进城去了,只有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人守在这滩上。不过,农忙和逢年过节还是要回来的,金银可丢,热土难离,子孙们都说这滩上的空气好呢。”
娘娘滩虽然幽静,但我总觉得过于寂寞,随意问起这滩上有什么红活的事,大娘认真地说:“这娘娘滩动不得响器,看个戏吧,还要坐船渡筏到岸上的河湾、楼子营去看。赶集就更不必说了。”
娘娘滩上不唱戏?
大娘说:“这是老辈子留下来的规矩,怕惊扰了娘娘。”无戏的日子并不等于没有歌吟,就在我们聊天的时候,远处传来了苍凉原味儿的歌声“你吃哥哥的果儿红,哥哥吃你的嘴唇唇。”大娘笑着说:“又是那老汉,年轻时就爱哼两口,老了,还改不了,干活也误不了唱曲曲。”
这歌声仿佛越过时空,弥漫着田野的气息,洋溢着泥土的芬芳,不由得让人陶醉。
娘娘滩,因汉娘娘落难而禁戏,但时空与古今,朝野与文武,汉胡与种族,母子与君臣,天人与荣辱,离合与悲欢,山水与情景,形神与雅俗,却又分明演绎着色彩纷呈久盛不衰的人文自然大戏……
娘娘滩,中华民族母亲河上永恒的无字丰碑!
作者简介
白英,女,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关注与拍摄民间手工艺、民间习俗、民间美食等题材,善于用女性细腻、独特而丰富的摄影语言定格美、表现美,注重内心的体验与拍摄内容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文化画报》《中华手工》《中国国家地理》《环球人文地理》等多家媒体撰稿人,著作有《中国手艺人》(中文版、英文版)。
(来源:老家山西)
原标题:《黄河十八弯,最美娘娘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