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摩天大楼、数据中心,能耗大户们如何摆脱沉重电费账单?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2020-12-02 22:16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节能降耗不仅仅关乎工业生产部门和交通部门,随着城市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处舒适度的提升,建筑背后的能耗数字同样惊人,它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为全球三大“耗能大户”。相比于推翻重建老旧建筑来实现低碳城市目标,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成为更现实可行的选择。

“过去5-10年,建筑存量市场越来越大,建筑设备的生命周期已经到了需要升级换代的时间。5-10年是维护保养的关键期,15-20年是改造的关键节点。”江森自控中国区服务与变革管理总经理施雯近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道,现在中国的很多建筑已经进入老化、故障频发的状态,国家对低碳排绿色建筑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如何平衡既有建筑有机更新、节能改造的投资与回报?通过哪些手段和技术改造?是建筑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130多年前,江森自控创始人沃伦·江森发明了室内电动恒温器,由此催生出大型建筑温控行业。如今,这家百年老店仍在专注老本行。不同的是,江森自控的建筑科技已涵盖建筑的方方面面,从暖通空调和制冷、到楼宇控制、安防和消防等,是一家智慧建筑科技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施雯分析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几个难点。首先是没有基准,既有建筑的能效和使用情况有关,是设备整体的集成,很难界定能效是否达标。但积极的进展是,这两年,国家相关技术机构正在推进测量、运营的标准化,通过收集数据,从垂直行业入手推出一些基准。

建筑改造的投资回报率无疑是物业持有方最关心的问题。江森自控的一项市场调研显示,除了企业并不十分清楚建筑能耗问题背后的原因之外,投资额过大、项目周期长也是阻碍企业进行节能改造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上述顾虑,施雯认为,节能改造首先要调研,需要成本;其次改造方案会不断更新,除了设备更新,还包括数字化、智能化等概念的引入,投资回报时间较长。要解决上述问题,从政府角度来讲需要一些政策上的激励。从供应商的角度而言需要扩展服务范围,包括能源评估,从而实现有序改造。

目前,中国政府主要通过两大主要手段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一是完善绿色建筑评级体系,二是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直接激励企业行动。调研发现,熟悉激励政策的企业,更愿意花更多资金和精力进行节能改造。

建筑改造并非止步于给老建筑安装上互联的数字化智能硬件设备。在改造完成后,同时还要加强运维管理,提供后期运维的监督,确保实施的效果能够落地。

建筑能源效率改造并不是披着绿色时髦外衣的商业理论而已,其本身就具有可观的经济可行性。江森自控为美国地标建筑物之一——帝国大厦进行节能改造后,这座高达102层的摩天大楼的能源消耗降低了38.4%,制冷设备运行减少33%,年均节约能源成本400万美金,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纽约市道路每年减少2万台汽车的碳排放。在中国,江森自控也参与了环球金融中心等地标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

另一个不容忽视、具有巨大节能潜力的隐形能耗大户,是数据中心。

日常移动支付、“双十一”网购销量连年破纪录、海量云端数据存储,互联网世界的流畅高速运转倚赖于数据中心的昼夜不息运行。作为“新基建的基础”,数据中心在2020年按下新建和扩容的快进键。然而,在提供海量数据服务的同时,装满服务器、制冷设备、电气设备的数据中心自身也在消耗大量能源,据统计,现行数据中心平均消耗的功率是大型商业写字楼的百倍以上。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226万架,用电量超过13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约2%。电费占到数据中心运维总成本的一半以上。

施雯表示,疫情中激增的远程办公需求,直接刺激了数据中心、服务器等底层资源需求的上升。用户对于网络容量和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推动很多大公司开始大举布局数据中心。打造绿色数据中心,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是数字基建时代提高数据中心韧性的关键。

数据中心的能效利用主要通过电能使用效率值(PUE)来体现,PUE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2018年,全国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的平均PUE分别为1.63、1.54,距离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中“2022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PUE达到1.4以下”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

江森自控是最早布局数据中心领域的外企之一。施雯建议,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需要重视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建设的规划阶段,就将运维意识融入其中。江森自控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从自然冷却、专业空调、定制化末端、设施及能效管理、安防和消防,到融合AIoT的综合运维平台,打破各基础设施之间的“孤岛”状态,从而降低数据中心PUE、提升可用性。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