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史上最“毒”铲屎官,怼哭所有人,人们却都抢着为他点赞

2020-12-02 11: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拍摄了“杀人犯”、被砍医生陶勇、中国第一位冷冻人后,凭“大尺度”走红的《和陌生人说话》,这期有点特别。

主持人刚一坐下,气场全无:“你别怼我啊……”

坐在对面的北京“名嘴”兽医老尹,不怼宠物,专怼主人。因为犀利的语言风格,“病患”家属们送上外号“怼神”。
嘴有多毒?主人抱来“高龄”宠物,问老尹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女儿”多活两年?

老尹说:“可以啊,那你得过去“那边”陪它。”

自家狗不吃药,狗主人问老尹:药不吃行吗?“行啊,那就死得快点呗。”

就算十几年的客人也不讲情面:“你去六院(精神病院)看看去吧。”

气得客人直跺腿,抱起狗就往外走,边笑边骂:“这个毒舌!”

“主人越哭,我就怼得越重,他那种不理智的状态会激发我的斗志。”
被老尹提议“去精神病院”看看的蔡女士,是他十七年的客人。

抱在怀里的博美名叫豆豆,今年也正好17岁。

豆豆因为“高龄”失去了左眼角膜,在检查病情过程中,突然心跳骤停。

主人守在手术室门口奔溃大哭,她生怕豆豆就这样离开了。

几小时后老尹把豆豆救回,走出手术室的第一句话却依旧不留余地:“其实还不如这么走了算了。”

豆豆的离开只是时间的问题,可主人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啊呀,做了一万次了。”蔡女士说着眼泪就往下掉。真到那天,谁又受得了?

01

早晚要空落落的

这部并不长的纪录片中,我们常看到满屏的老人,和同样年迈的猫狗。

有位91岁的老教授顾奶奶抱来一只花猫,肾脏和输尿管结石,已经病入膏肓。

老尹给出两条路:一:给猫安乐死;二:让它继续痛苦地活着。

顾奶奶无助,开始掉眼泪:“这个猫总归是没有前途的,我想得明白,可是……”

老人的孩子都在国外,家里没有其他人,这只猫名叫出溜,是老人唯一的伴儿了。

似乎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足以成为压倒老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有对老夫妻在家蹲守一夜,第二天一早医院还没开门便赶来询问狗狗病情:

“没等到电话,我心里就庆幸了,昨天在家空落落的。”

“早晚要空落落的,是吧?”老尹说。一句话意味深长,两位老人不约而同点点头。

结款的时候老太太对着镜头说:“我们都不敢生大病。”老人一生病就是上万的开销,钱花光了,狗怎么办?
老尹曾经养过最长寿的狗活到18岁(相当于人类年龄90岁),给老尹上了人生第一课。

“到最后我都有点盼着他死了。”

狗狗患上老年痴呆,成天只是在屋子里转圈,彻底没了认知能力。直到有一天老尹醒来,发现它累死在路上。

当了20年的兽医,嘴上凶狠,心里却比谁都软。

和太太结婚多年没要孩子,手里养的11只猫和4只狗,基本都是被主人丢弃或无人领养的“伤残人士”,夫妻两个拿他们当孩子疼。

老尹的“狠”,是不愿看更多生命再经历一次的“痛”。

医院里带着猫狗来看病的老人越来越多,狗和老人谁先走,成了最大的生死赛道。

用老尹的话说就是“闭不上眼”。

当老人提出可以让孩子来照顾猫狗时,老尹依旧不改“毒舌”:“孩子连你都不管,能管狗吗?”

话不中听,却是真话。

02

治到最后,治的是人

猫狗题材,一般都是重型催泪弹,就算做足心理工作也不敢看。

可催泪背后,很少有人发现其中隐藏的孤独群体:空巢老人。

老尹在访谈中提到,小区有人经过一位老人家门前闻到腐臭味,报警后开门一看,老人倒在地上,已经去世一个多月。

老太太的狗饿晕在身边,一个多月,谁也没意识到有位老人消失了。

近年来,我们不止一次地讨论孤独。

老人自杀;老人家中离世直至腐烂无人问津;老人将遗产赠与楼下水果店的陌生人。

老人成了社会镜头外的孤独患者,一朵浪花能够掀起的波动很小,却很痛。

据调查,中国老年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排到了全球前三。

人类学家景军曾经在采访中提到:75岁以上的中国老人自杀率已经达到了10万分之40。

老人自杀、孤独死,是一个又一个深不见底的话题。

在《老年公寓清洁队》的纪录片中,有一位家住横滨的男性屋主,死亡两周后被房屋管理员发现。

死者在一叠贺卡上写着,“管理员,救救我”。

这可能是他生前用尽最后力气写下的几个字,却没有被递出门外。

影片中的清洁队,清洁的不是普通房间,而是清洁死者在两周甚至数月后才被发现的房间。

透出屏幕的腐臭味将一切推向极致——互不打扰的交往模式、存在已久的老龄化问题以及死亡本身。

拍摄这部纪录片时,有老人接受采访说:“我不想拖累我的小孩。”

有多少老人与儿女的告别,是从“不想拖累”开始的?

7年前,湖南桃江10位老人连续自杀, 只因患病所需治疗费用昂贵,不想拖累子女。

窦文涛曾在《铿锵三人行》中提过一个案例:

父亲病危,在外地打工的孩子请假回家看望父亲,几天过去了,父亲仍没死。

儿子对着病床上的父亲大发脾气:“ 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

老人听完后非常识相地自杀了,儿子顺利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

听说这在农村,叫“喜丧”,因为不拖累。

这句“不拖累”,听着让人心痛心寒。做父母的,到死都懂事,走了也选择悄悄地走。

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预估达1.2亿。

老人们抱着猫狗作伴,讨论起生死总是轻松,比起年轻人,却更需要心理疏导。

在兽医纪录片中,91岁的顾奶奶为出溜选择了安乐死。

在死亡临门一脚前的阵痛,她不愿让出溜也遭受一次。

“人就是孤独的,无论如何,只会越来越孤独。”

老尹给猫狗治了大半辈子的病,最后却得出结论:“治到最后,治的是人。”

告别很难,有人一辈子也学不会。

与宠物告别,与孩子告别,与父母告别,在告别之前,别让孤独成为一种文化。

原标题:《史上最“毒”铲屎官,怼哭所有人,人们却都抢着为他点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