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分析师谈5G新基建投资机会: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

澎湃新闻记者 承天蒙
2020-12-03 19:4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11月26日,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建投)2020年度“JIC讲堂·科技投资系列”第四讲如期举行。

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监、国泰芯片ETF联接基金经理梁杏,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行政负责人、董事总经理、TMT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武超则,二人以“科技赛道能否继续乘风破浪?”为主题,解析在新基建与5G网络建设背景下科技行业的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

梁杏认为,5G通信网络拥有广阔发展前景。预计2021年5G基站建设将提速,将达到100多万将近200万个基站数量,到时候5G的“换机潮”就正式来临。

武超则认为,这一轮以5G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变革跟过去十年相比,本质上是从信息化和走向数字化。在人工智能行业中国会走在世界前列。终端智能化渗透率比较高的行业可能会变化较快,比如家电行业、智能家居、车联网。

2021年5G建设将提速

梁杏认为,5G通信网络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她表示,我们现在还处在5G通信网络工程的开端。预计2021年5G基站建设将提速,将达到100多万将近200万个基站数量。到时候5G的“换机潮”就正式来临。

梁杏也介绍了自己看好芯片行业的理由。梁杏认为,一是从2019年开始,行业就触底反弹了;第二是比较大的5G通信产业带来新增量;第三就是国产替代。2018年我们芯片的自给率是10%-15%,她预测到2025年可以达到50%-60%。

梁杏表示,5G建设中,通信设备、通信终端,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计算机行业都需要大量的芯片。 另外,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半导体芯片行业又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所以芯片行业是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会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未来5G场景和应用有哪些变化

武超则以“从5G新基建走向新应用,从互联网+到产业+”为题,介绍了5G全面渗透率提升了以后,新一轮哪些场景和应用会产生变化。

武超则认为,“新基建”归为三大类。第一层是信息基础设施,最典型的是5G作为基础管道,如智能手机从4G向5G的演进、智能家居的出现。第二层是创新基础设施,这是基于底层的学科创新以及支撑整个TMT产业发展的根本,如芯片、半导体。第三层是融合基础设施,如AI层面的算法,中国在这一领域发展比较快。

武超则认为,中国目前最成功的板块是消费电子。但当中国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没有绝对优势之后,下一个十年的产业该往哪走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因素,就是供给端生产要素的变化。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市场端的需求。”武超则表示。

武超则认为,这一轮以5G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变革跟过去十年相比,本质上是从信息化和走向数字化。数字化的变革中,未来所有的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全都会成为数据资产,即大数据,而人工智能的是核心要素就是算法、算例和数据。

“在人工智能行业,接下来,中国一定是走在世界前面的。从这个节点上来看,只要AI行业能走得比较快,一定会比别人更快走向智能化,因为你的处理能力比别人要快,”武超则说,“这是我认为接下来十年整个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行业)的核心变革。”

2B、2H和2C分类市场

武超则认为,终端智能化渗透率比较高的行业可能会变化较快,比如家电行业、智能家居,车联网。她将市场分为2B、2H和2C进行了讲解。

2B市场(企业服务)中,B端会有很多的场景。“今年在2B行业,智能化最快的就是车,已经出了量的拐点。另外就是移动办公。”武超则表示。

2H是家庭端。疫情后时代,人们待在家里和社区的时间越来越多,与之相关的社区电商,健康、健身、服务机器人等类似家庭端领域,变化开始产生。

“社区电商到底能不能取代超市,我的观点是很可能。”谈到最近开始起步的社区电商,武超则表示,“社区电商与超市相比只有7%的损耗,节约了13%,可以在价格端回馈给客户。以前没有数据,有了物联网之后就会带来这样的改变。”

至于2C市场,武超则表示,整个物联网2020年传感器的数量陡增至100亿个,“过去这么多年是50亿-60亿个,这些终端每天产生的数据可能会差10个数量级,因为物联网终端是每天在线的。这个数据又会对各个行业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变化。”

“JIC讲堂”是中国建投集团以建投书局文化空间为前沿阵地,集合学界、业界多方智慧和力量打造的讲堂品牌。2020年,“JIC讲堂”推出科技投资系列,聚焦5G、芯片、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信息安全、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人士,通过8场专题讲座,为观众阐述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如何为中国输送崭新的发展动能,研判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前沿趋势和投资方向。

注: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