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纪念王元化诞辰百年,清园百年书系三种作品出版
王元化先生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当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在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文艺理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学术史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清园百年书系”王元化相关作品(夏中义《王元化学思通义》待出)
2020年是王元化诞辰百年。日前,上海教育出版社“清园百年书系”推出了《王元化传》(吴琦幸著)、《论王元化》(胡晓明、沈喜阳主编)以及《王元化及其朋友》(蓝云著)。
《王元化传》
《论王元化》
《王元化及其朋友》
弟子作传,真实再现王元化人生历程和思想脉络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吴琦幸为王元化的弟子,追随王元化数十年,近距离地接触与观察王元化,对其生平和学思历程有深入的了解,并因其弟子身份获得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该传记真实、可靠,体现了王元化作为一位左翼文学革命者,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道路上、追求学术思想独立过程中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
在传记中,吴琦幸不仅力图真实还原学人王元化的成长经历和治学历程,更为难得的是还揭示了王元化诸多思想脉络,尤其是其对文明的忧虑和自称“过渡人物”的解读。
新世纪之初,王元化曾在文中感慨:“这一百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变。即使在我八十年的漫长人生中,也亲身经历了无数事变。 其中有许多事令我感动,有许多事使我震撼,也有许多事使我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这是王元化第一次用“事变”来归纳百年中国。
自2001年始,王元化身体逐渐衰弱,饱受疾病折磨,但他并没有停止精神的昂扬向上,思想则不断向灵魂深处发掘。他的思考、他的阅读、他的写作,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都没有停止和放弃。不同的是,他关心的层面更为远大,研究的课题更为扩展,在思考中西文化的同时,对人类和世界的精神做了具有终极意义的叩问。他在1990年代反思的基础上,思考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应该为人类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人文精神的最后归宿和危机等。
他说“真正从事自己所向往的工作,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令人感慨。临终之前的岁月,更是常常说自己只是个过渡时代的人物,在吴琦幸看来,这自然是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踩着他的脊梁攀到更高的境界。
“细细揣摩‘过渡人物’的含义,虽然不无自谦,似更觉其中一种凄凉,他认为自己反思所发掘的诸多课题,还只是开了个头,还有很多可供后人深入探讨和研究。”吴琦幸写道。
比如,王元化反思了20世纪中国,指出根本上是狭隘的理性观对人的自由的侵害,但是这不应该成为知识人放弃理性与责任的理由。
吴琦幸认为,由此出发,王元化对知识、理性在近现代命运的反思,走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就是不主张太过于强调其中人的力量,也就是过于自信和认定所谓规律的发现,但又不完全放弃责任。
名家纵论王元化,新出佚文三篇
王元化的学术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每有重要著述发表,都会引起学界的的大讨论。引人深思的是,先生去世后,有关评论更多了。
《论王元化》以王元化的学术研究主题为线索,涉及《文心雕龙》、读黑格尔、19世纪西方文学、中国京剧、近代现代学术思想与人物、中西思想共同价值等数个主题,精选了2003年以来关于王元化先生的研究性论著和珍贵的回忆性文章,包括墨子刻、林同奇、许纪霖、张汝伦、胡晓明等以及受过王元化亲炙的知名学者。
在编者、王元化弟子、华师大中文系教授胡晓明眼里,王元化作为思想型学人,他的特别在于“思想活跃,永远有着讨论不完的问题,永远的不停止,永远的不现成,永远的独立思考,永远抱有怀疑、不确定性与复杂的思考风格”。
美籍华裔学者林同奇则在信中写道:“中国知识分子坎坷心路,外国学界很难理解。他们的思想轨迹,实际上是心路轨迹的某种折射,是一种生命形态,绝不同于‘职业思想家’的纯学术探索。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的特色,固有其弊,但也有其利。今有人欲全弃之,完全走西方的专业化道路,我以为可能是一种损失,不仅会造成学术的枯干,而且会造成生命的萎缩。”
美国学者墨子刻也说过:“在一个充满无数悲剧、政局动荡和人格缺失的社会中,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一个像孔子那样‘忧道’的人,他并不专注于个人理论光环的建立或者只满足于做一个优秀的学者。就像孔子的身体力行那样,他反思社会政治和知识分子的复杂性,而在这点上,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会不同程度地有着某种洞察力的缺失或个性上的弱点。与这样的人交谈,总是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当这样的人走了之后,我们就会感到永不休止的遗憾,因为这样的机遇不再重来。这样一位学者就是王元化教授(1920—2008)。”
值得一提的是,《论王元化》附录了王元化佚文三篇,以及从1978—2020年间关于王元化研究的资料目录索引,是研究王元化先生学思历程的必读。
客厅里的学人朋友圈
11月30日,王元化百岁诞辰之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举办了“纪念王元化先生百岁诞辰”学术研讨会。会上,除了对学术思想的讨论外,到场学者、故交最心心念念的就是王元化家的客厅,其中有智慧火花的碰撞,也有知己同仁的温情。
《王元化及其朋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展开的回忆作品。作者蓝云为王元化晚年的学术助手,通过生活细节、日常交往揭示学者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全面关联性,由此复活一位学者的学术生命,也通过这位学者作为中介从而与更多尤其是更为年轻的读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将学术思想融入当代社会生活。
在蓝云看来,王元化先生对于世人来说,是“文心雕龙”,是“黑格尔”和“社约论”,是位大学者、大思想家,是时刻关怀着社会发展、人类命运的智者和哲人。
“先生走了,把真知灼见留给了世人。我不涉学术,也不是文人,却有幸走到先生身边,因此先生在我眼中,更是一个热爱生活的长者。十多年来,先生的音容笑貌,在日常生活中细枝末节处的点点滴滴,皆成我的记忆,不思量而自难忘。”
在蓝云的记忆里,王元化先生家的客厅总给人们留下美好印象,那是因为客厅墙上的字画书香气十足,几案上摆件精致,还有四季不谢的鲜花。
“先生总对我说,美的事物应该有意境,它应是含蓄而蕴藉,而不是一览无余的。我想先生看花开花落,也正是这样。”
谈吃,蓝云说先生爱请客,三天两头有饭局,他说自己不爱吃独食。对美食谈不上有研究,但口味绝不随波逐流,哪怕别人说得再好,他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其实,在任何宴席上,先生都是以说为主,美食倒在其次。先生总是在饭桌上发表见解、交流信息,是人们交谈的灵魂和中心。”蓝云说。
在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看来,蓝云的文字朴实细腻,真实记录了王元化先生的晚年生活,把一位智者对生命和友情的挚爱,以及对世界的深邃哲思,展现在读者眼前。对希望了解元化先生的读者,读这本书可以走近他,倾听他,发现他。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