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完美的国产动画,为什么还要“安利”

2020-12-02 07: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毒Sir Sir电影

《流浪地球》重映,Sir前两天说过。

评论里还是能看到影迷们对国产科幻的期望。

这事有好有坏。

我们火了刘慈欣,火了《流浪地球》,证明目前在文学和电影两个领域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但。

只有刘慈欣,只有《流浪地球》呢?

扎心吧。

别急。

我们还有一群人,在没那么多关注的地方,埋着头,咬着牙,为国产科幻寻找更多可能性。

它叫“国产动画”。

下一个刘慈欣,下一个《流浪地球》?

不一定。

但Sir希望,他们至少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吞噬星空

说实话,Sir一开始并不看好。

国漫+网文+科幻。

这几个标签放一起,几乎很难找到出圈先例。

直到,编辑部里有几个十几年的网文老书虫,有天激动地给Sir安利了一个预告视频。

不看不知道。

一看卧槽。

几个画面,挑剔如Sir,胃口也瞬间被吊起来了。

这末日,这特效,真是国产?

再查幕后资料,事情似乎变得更靠谱起来……

同名原著网络小说,曾在十年前火爆网文界,当时顶流之一。而作者“我吃西红柿(也叫做番茄)”,更是网络小说界的大神。

Sir最看中一点:

《吞噬星空》乃当时大热网文中,少有同时带有末世、未来、科幻元素的硬核作品。

内核硬了,科幻才能落地。

Sir连撸两集,体量不算大(一集20分钟左右)。

坦白说不完美。

但这种“不完美”,却成为最让Sir动容的优点。

它是一种温度。

一种不惜为自己的莽撞买单的热血。

原著出彩在设定。

末世降临,人类因一种从天而降的“RR病毒”几近毁灭。

死亡数字20亿,人类文明也全然崩溃。

被病毒感染的生物发生变异,成为怪兽,能力也大大超出人类科技对抗的上限。

全人类孤注一掷,投放上千枚核弹。

结果?

我们大大高估了这最后一手底牌的威力。

怪兽好好的,核弹先把我们自己的文明毁灭。

人类被迫进入地下基地躲避。

可问题是,躲得过去吗?

怪兽不断侵袭人类领地的同时,还在不断“进化”。

第一集,人类跟其中一只怪兽打了个照面。

你能体会到什么叫绝望——

“黑冠金雕”,羽毛比金刚石还要坚硬,一个摆尾就能灭掉一个人类战机编队,妥妥“超纲”生物。

但人也是动物。

RR病毒能催化出各种超纲的怪兽,而被感染的人类,只要不死也能获得进化,获得力量,速度等各方面的提升。

进化的最顶端,是“武者”。

他们能与怪兽抗衡,穿上机甲飞行纵横于新旧世界,干掉一个个巨兽。

保护人类社会,成为救世主。

就像第一集里出现的那样:

这就是《吞噬星空》动画的背景:

一个超级英雄大战变异怪兽的世界。

而主角,从高中生开始,一步步走向顶尖武者,成为担负起保卫人类责任的硬汉。

最后爱情事业双丰收。

等等。

说到底,就是一个换了模式的爽文?

说好的国产科幻未来呢,平平无奇啊?

No,No,No。

Sir再请你看一遍预告。

世界观的宏大和酷炫的打斗之外。

Sir看到的,首先是每一帧画面中媲美影院大片的密度。

预告中的一个仰视镜头,展现的是动画中城市的模样。

两秒,全是细节。

美术设计。

拥挤的广告牌,狭窄的城市街道,逼仄的天际线。

颇有上世纪香港九龙城寨的风格。(九龙城寨也是《攻壳》《银翼杀手》等赛博朋克的创意来源之一)

△ 攻壳机动队

更让Sir惊喜的,是画面中闪烁的LED灯。

它们不是什么发光的背景板。

仔细看,它们每一块都在以随机的节奏闪烁着。

不论是静态发光的“华夏记忆”的广告牌,还是一闪而过的列车,至少出现八处闪烁的霓虹灯。

静态图片可能还不太明显。

来看动图,3D动画,能看出城市里每一条灯管、每一块屏幕,都有着各自的灯光模式与色彩特效。

一个全景,画面里的细节Sir数都数不过来。

这便是与故事密度对应的,“镜头密度”。

只要用心就能做出来吗?

不。

要非常,非常,非常用心。

就说动画里贫民窟的场景。

简简单单600*200米的占地面积,动画师们制作时,要塞进去1.7万个模型组件,而画面的整体面数也达到2000万左右。

看这张制作过程的动图:

高耸入云的堆砌房屋,霓虹灯,穿梭其间的列车,以及外部显露的通风设施……

一个颓废肮脏危险的贫民窟,背后有多少心血?

这还只是城市一隅。

当视角扩大到主角们生活的整个世界。

就不说什么飞机大炮了。

仅一花一草,一个黄昏落日……

数字将变得更加恐怖。

核心区10*15公里,整体布置区60*80公里,有1.8万个模型组件,总面数超过1.2亿。

说人话就是,《吞噬星空》动画在片中的场景构造中花了极大的工夫。

小到一株野草,大到高耸入云的写字楼。

目之所及,尽是雕琢。

可别小看这个。

要知道,对细节的打磨是打造沉浸感的绝佳手段。

大片如《流浪地球》,一个蚯蚓干的设计,就能引起观众的好奇。

而北京国贸、上海陆家嘴的废墟化,更是给末日增添了极强的代入感。

场景设计,只是《吞噬星空》中无数特效制作的一环。

最明显的提升,在质感。

机甲。

制作团队不仅给每个派系设计了机甲。

还通过光影,极大增强了机甲材质的质感。

注意预告片里的这个镜头:

当闪电发生的时候,场景短暂变成黑白。

并不只是为了耍帅。

而是制作团队在设计时,有意把机甲的材质设计成对环境光敏感的类型。

还为此搭建了专业的虚拟片场,以检测机甲材质在不同光线下的效果。

最终呈现的效果?

放一张图就明白:

△ 注意手臂的光影和质感

雨,光影,痕迹,动作的连贯性……

这些平常不太会被观众注意到的细节,却是任何一部科幻作品构建沉浸感的必备元素。

观众对细节的感知力,终究会累积成为口碑。

不论是场景上的雕琢,还是质感上的打磨。

相信每一个喜爱科幻的观众都能为《吞噬星空》动画的这些进步兴奋起来。

可不仅仅是为了这部动画。

为啥?

为了如果有一天,我们对国产科幻的憧憬终于获得飞翔的机会。

那他们所积攒下来的技术力与经验,可能就是那副翅膀。

《吞噬星空》的制作方是网文IP影视化的老厂牌,参与的公司,还有《爱死机》的制作经历。

强强合作,给了国产动画敢于涉猎科幻题材的信心。

就目前播出的两集看。

故事还是小白爽文的范畴,人物建模和面部表情还略带网络游戏般的僵硬感。

不得不说,这是面对市场的必然取舍。

不仅对于《吞噬星空》,更是对于命途多舛的国产科幻来说。

大刘曾被称为是国产科幻的救世主。

前有《三体》,后有《流浪地球》,“刘慈欣作品”几乎扛起国产科幻所有高光。

困难同样显而易见:

《三体》电影至今未放,剧版卖到了好莱坞,只剩下MC的动画版,还能坚守旗帜。

《流浪地球》的大火,一度开创了所谓国产科幻元年,可观众的期待,紧接着就被《上海堡垒》打入谷底,以至于到今天,还要靠重映和续作的“期货”来吸引观众关注国产科幻。

而更多的科幻作品,受限于成本,想法,技术……各种问题。

发现没,国产科幻缺的不是资金,想法,创意,乃至IP。

缺什么?

在Sir看,最缺的——

基本功。

什么是基本功?

《吞噬星空》动画花絮里有些话可以解释:

注意这些关键词:改变、建立、开发、优化……

基本功是手艺。

更是对成熟手艺的大胆否定和磨炼。

就这一点,Sir也愿意为《吞噬星空》动画鼓掌,不论成果如何。

因为,只有当一群人甘愿勤勤恳恳地打好地基。

我们才敢对国产科幻的高峰提出“幻想”:

是不是,当我们有机会(哪怕只有1%)拍出《银翼杀手》级别的作品时,技术将不再是障碍?

是不是,在工业化保证扎实基础后,科幻,乃至更多的优秀题材可以量产?

最后诞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神作?

正如Sir开头提到,我们很容易在国产科幻“阶段性胜利”时产生幻觉。

仰望星空当然是人类本能。

可它同样能让我们迷失。

长出一双足够强壮,翱翔于星空的翅膀,要一遍遍起飞,摔落,折翅,再起飞,摔落……

而不是在某次安全降落后。

把自己关进笼子里,一遍遍刷着自己的羽毛。

如果《吞噬星空》是国产科幻一次不完美的实验。

Sir希望有更多人能被它的热血唤醒。

国产科幻,请脚踏实地。

也请保持对天空的饥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原标题:《酷酷帅帅拽拽的国产黑马,我要第一个安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