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独家专访|张永和:建筑就是盖房子
空荡荡的博物馆和未完成的工地,值得一看吗?
不用怀疑眼前的情景。2020年11月21日,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五层楼的中庭,围绕着光柱,曲折上升的是回旋走廊无尽的白色,游览者就在这无限的白色中体会着空间的自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建筑师和教育者在短短的几天里,举办了国际交流的建筑论坛、美育圆桌会议,以及面向公众的美育课。在这里,建筑本身,就是艺术,收藏,以及一种教育。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天台 摄影:侯博文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坐落在东钱湖畔,以之为中心四散而开的,还有环湖的东钱湖教育论坛建筑群。
建筑在东钱湖具有特别的意义,被邀请主持这些建筑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建筑师,而是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和坂本一成,以及最早通过现代主义实践影响了中国一代建筑人的张永和。
博物馆天台可见东钱湖环山之景 摄影:侯博文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在接受采访时说:“总有媒体问,作为中国第一个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我们收藏什么,展示什么。我想,能够把世界上最厉害的建筑师聚集在这里,收藏他们因东钱湖而做的建筑,让来到这里的孩子们可以从小接触到最美的建筑,本身就是最直接的艺术教育了。”
在华茂集团对东钱湖的宏大规划中,最早与公众见面的是西扎设计的艺术教育博物馆,一座光的空间,以及张永和尚未完工的工作室。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之际,建筑师冯果川和张永和也带来博物馆的美育课——“我的工作室”。
2020年11月20日张永和的建筑美育课请跟随费加罗的脚步,与建筑师张永和一起,感受空无一物的房间,同样趣味无穷。
我是张永和,一名建筑师。作为建筑师,我非常感兴趣材料的种种性质。我通过了解材料的自然状态,包括重量、颜色、质感、温度、乃至气味等等。我的工作是了解物质世界,然后再把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这种观察和认识呈现在建筑中。
建筑师张永和 摄影:Bing你们所看到的这片建筑群,就是我对东钱湖的了解。它建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旁边的小山坡上,沿着草坪慢慢向上走,就可以看到,没有门,只有一个门框,走进去,是开阔的平台,可以瞭望远山。
距离这片建筑最近的,就是阿尔瓦罗·西扎先生主持修建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西扎老先生是前辈高手,这次能够和他并肩工作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东钱湖的大师工作室中,张永和采用了直线的设计 摄影:Bing有趣的是,西扎的博物馆和我们的一组工作室采用了迥然不同的建筑形式语言:他的柔和的曲线对我们硬朗的直线,他的深色对我们的浅色。其结果可以说是相映成趣吧。
工作室的这四栋房子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结构及围护一次浇筑而成。模板是木材的,木头的纹理就会体现在混凝土表面上。二十世纪初的早期清水钢筋混就是用的木模板,我们今天再次使用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对现代建筑传统的致敬。同时觉得木纹也赋予了混凝土温暖的感觉。
在为费加罗读者们做这次导览的时候,建筑群没有完工。就在11月20日,我和建筑师冯果川老师带领的“童筑文化”团队,为孩子们带来人生中的“第一节建筑课”,就在这个没有完工的建筑中。这次课的课题叫“我的工作室”,是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首次美育课。参加课程的孩子由公开渠道向社会招募,并邀请了宁波华茂国际学校的留学生们一同参与。
11月20日,张永和在未完成的工作室为小朋友们带来“第一节建筑课”我喜欢孩子,于是想到带小朋友们参观一下自己设计的建筑。其实谈不上教育,只是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深圳过来的冯果川建筑师,一位儿童建筑教育专家,他建议我先带孩子看房子,然后他再带着孩子们通过做模型进行设计。在一个半小时的工作时间里,有的孩子拿出了非常有趣的想法,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如果有更多机会去体验建筑参观工地,应该对成人建筑教育也很有帮助。
主办方在新闻稿里罗列了很多我的背景,其实我的工作经历也很简单。我父亲是建筑师,我也是。我先在南京学建筑,后来在美国求学期间,概念思维可以算作一个收获。真正悟出来如何把一个想法在建筑中实现出来,是通过长期的实践。
1993年,我和鲁力佳在北京一起创立了非常建筑事务所。鲁力佳是我的合伙人,我的妻子,也是建筑师。我负责设计多一些,她负责管理多一些。她绝对比我更坚强、遇事更镇静,这些是建筑师非常需要的品质。 打开非常建筑的网站,能看到我们这些年做到的一些工作,“作品涉及公共建筑、文化教育设施、住宅、办公设计、商业建筑设计、实验室设计,及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方面,同时还从事产品、展览、家具、服装、首饰的设计。”
有一句玩笑话:建筑师不是万能的,但不是建筑师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倒是说明两点:一、建筑相对于其它设计而言更复杂。二、建筑学是非常好的设计基础教育。我以为所有学设计的学生不妨都上一学期乃至一学年的建筑设计。我关注的是物质建筑,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做饭、做衣服)。如果说这些很世俗,也可以。我喜欢看人,也就喜欢给人照相。我想出一本摄影的书。接受采访时,我用手机给费加罗的摄影师拍照,并微信给了她照片。平时我会关掉微信,为了专心做事。我的确喜欢文学、绘画、摄影、电影,以及音乐、戏剧什么的,当然还有各种门类的设计。至于举例子,因为实在太多了,不知从哪儿开始,提一个吧:希区柯克导演电影的《后窗》。以前拍了几次微电影,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拍。 旅行时我会去美术馆。2019年秋天在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看了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的回顾展,非常喜欢。(备注:Antony Gormley,英国当代雕塑艺术家。1950年生于伦敦,葛姆雷一直以自己的躯体作为原型,并以此为出发点探索躯体与其寓居的空间之间的关系)
2019皇家美术学院安东尼·葛姆雷展览流行的东西常常过时得特别快。反而,像唐代的五台山佛光寺、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大教堂这些古老的建筑,它们充满匠心的空间、结构、形式,今天去看仍然会被感动。我们希望建造不会过时的建筑,就要有勇气不理会时尚。
希望2021年,世界可以太平一些。
张永和未完工的大师工作室旁边,阿尔瓦罗·西扎在亚洲的最新建筑已经对公众开放。这座西扎唯一的“黑色系”建筑,远看如一座水墨点染的山峰融入群山,正是华茂集团为业主、中国第一座“艺术教育”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外观 摄影:侯博文这位葡萄牙国宝级建筑大师曾经说:“建筑师不发明任何东西,他们转变现实。”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建筑上,我们大可看到西扎的风格特征。
运用景观先行的设计策略,从大的场地环境出发由外而内展开设计。摄影:Bing用简洁的形式表达内在的丰富性。摄影:Bing大面积虚实对比,建筑比例和尺度的变化,光线对体量的渲染,空间具有雕塑感。摄影:Bing通过窗的特定位置的设计,空间界面的围合与开启,空间体量的压缩和扩张,营造一个泛光的世界。摄影:Bing运用良好的直觉和身体感知进行设计,充满美感的平衡性。摄影:Bing合理的功能布置是空间常识的基础。摄影:Bing建筑师野城应邀为费加罗读者解读西扎的这件作品:“这个馆尤其要到现场参观,看照片很难体验到博物馆中庭那回旋上升到自由空间的精神之旅。
摄影:Bing中庭悬挂了两条通天的柱状灯。这长条如金箍棒,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两根优雅的光线,温柔地击穿了整个空间。
西扎很重要的策略是把中庭和展厅完全剥离开,并且在中庭的空间内完全没有展线和展览灯光。两根金箍棒就是中庭所有的光源,完全不需要考虑什么壁灯吊灯吸顶灯地面灯了,功能考虑的越“少”,空间的自由度才越“多”。无疑没有任何展览的中庭空间是非常纯粹的,光影完美地表达出它们的语言。”
摄影:Bing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以建筑为特色,以艺术教育为内核。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表示,以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为“圆心”,以西扎、张永和、坂本一成设计的22幢大师工作室为辐射半径,华茂集团将秉承面向人人、全面渗透的大美育观,链接起馆校共建、政企合力等跨界多元的社会力量,打造出“沉浸式”“无围墙”的社会美育大空间。
摄影:Bing出品PRESENTED
监制PRODUCER
口述DICTATION
采访&撰文INTERVIEWER&WRITER
设计DESIGN
图片IMAGES
Madame Figaro
Foggy园长
张永和
左颗颗
Yuan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网络等
原标题:《独家专访|张永和:建筑就是盖房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