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仓皇抢滩上市的优客工场,戳破了共享办公最后的泡沫
本文系深潜atom第110篇原创作品
11月25日凌晨,优客工场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开盘价9.25美元。截至收盘,优客工场股价报8.3美元,跌幅4.82%,市值6.18亿美元。优客工场抢先借壳上市成为“联合办公第一股”。
在2018年11月的D轮融资中,优客工场曾发布声明表示,该轮融资对公司的估值为30亿美元,较同年8月份C轮融资获得的18亿美元估值增长近一倍。从2018年估值就超30亿美元到最新市值的5.32亿美元,缩水超83%。
优客工场股票
此前,有19家企业对优客工场的累计投资已达6650万美元。而在今年年初的媒体报道中,提到截止当时优客工场累计已经亏损13亿了。这几乎是抢滩式上市——只要能上市就行,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我们需要理清楚,共享办公是一种好的商业模式吗?
我们的社会在经历了分配工作,自主择业,再到更多的人可以有社会空间创业的发展阶段。可以说,创业是一个社会成熟的必经之路。但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办公场地肯定不是一个刚需。联想最早的办公场地是中科院的门房,阿里最早的办公场地是马云自己的民居。
迄今为止,我们几乎还没有听到过哪个企业,在创业的路上,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办公场地。至于像头条、快手这样高速扩展的公司因为没有足够的、能把所有员工都装下的办公空间而烦恼的,这是另一种凡尔赛式的烦恼。
共享办公,是伴随着共享经济一起兴起的业态。也曾经是风口上的猪。但是比起出行、住宿这些类目,共享办公到底是不是个刚需,其实是有待商榷的。出行、住宿这一类的项目,核心是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周转效率。
共享办公室
而共享办公,虽然也和“共享”在字面上沾边,但它本质上还是一种物业租赁和运营。无非就是在租赁的起点和门槛上降低到了可以以单个工位为起租点,办公空间的使用者们可以共用很多功能重复且利用率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比如会议室、茶水间等。
共享办公讲过很多故事,其中就包括对优质项目的孵化等。但这其实也是个伪命题,优秀的项目,很少会缺少追逐者和投资者。更遑论他们的前置需求是一个办公空间。这是一种近似于养“金丝雀”式的孵化思维。同理,通过共享办公空间,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获得提前接触优质项目的机会也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和偷换概念。
至于,被提的很多的创业服务,包括营销和品牌服务等,对市值能产生的价值,也非常有限,而且这也不是一个可以做财务模型预测的板块,在上市的过程中并不是业务加分项。
受疫情影响,在今年第一季度,很多人选择在家办公,共享办公的模式受到的压力更大。如果共享办公的运营方,需要自己先把空间整租下来,再以“二房东”的身份转租给创业者使用,那么疫情期间办公空间闲置的成本,就需要运营方自己来承担,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家办公
疫情期间,反倒是像ZOOM这类软件股价大涨,因为科技含量更高,也更符合远程办公的趋势。相比之下,共享办公就没有任何技术优势和前景。尽管优客一直在鼓吹轻资产模式,但公开数据显示,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回正的情况下,净流入资金也只有242万元,这点钱无异于杯水车薪。
随着创业大潮的回落,大水漫贯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创业也面临着升级迭代和理性回归。各种补贴和政策红利,也不像原来那么粗放了,在这种背景下,共享办公的故事,能蹭到的红利也来越来越少。共享办公空间提供的那些华而不实、锦上添花的培训、沙龙、路演之类的服务,对于创业者而言,也被时间证明裨益有限。
共享办公室的标杆WeWork也面临同样的问题,2020年上半年软银对WeWork的估值为29亿美元,而软银已经向该公司投资总额则超过了185亿美元。而在去年WeWork IPO失败前,估值一度高达470亿美金。
虽然优客工场热热闹闹上市了,但这更像是一场及时止损,背后几家欢乐几家愁,只能留给时间来慢慢披露了。
这种借着全民创业浪潮兴起,想把办公空间、创业服务、投融资服务整合进一个篮子,把空间里小公司市值打包进自己故事框架里的创业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优客工场的上市,也恰好戳破了这种虚妄的肥皂泡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