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络平台“追捧”马保国,新华社质问:这是什么价值观?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2020-11-28 21:34
舆论场 >
字号

最近,马保国火了,而且是大火特火。

马保国不仅上了微博和B站的热搜,他说的“年轻人不讲武德” “好自为之”也成了网上“热词”,有人还把 “耗子尾汁”注册了公司、申请了商标,马保国在保镖的簇拥下出席了网红活动,他还宣布将参加电影拍摄……在这个过程中,马保国赚足了流量、赚取了收益,俨然成为火遍全网的新晋网红。

按说,作为一名30秒内被打倒3次的“掌门人”,马保国如何理解“武术”、是否想做网红,皆是个人权利,只要不违法背俗,别人无需指责。但这段时间以来,随着众多网民集体围观,部分网络平台甚至媒体机构也推波助澜、大加“追捧”,这就不得不令人疑惑:这到底奉行的是什么价值观?

纵观马保国再次火爆,其能吸引这么多网民围观,可能是他无比自信的“功夫”,可能是他“年轻人不讲武德”的“败因分析”,亦或是他“耗子尾汁”的个性表述。在很多人看来,其种种表现不但常出乎意料,甚至可能“奇葩”到有“抖包袱”的效果,好玩有笑点。而网民这种超乎寻常的关注,让东老师想起多年前网民围观“芙蓉姐姐”和“凤姐”的情景。当时就有人质疑:难道大家都“审美”疲劳了,现在开始“审丑”?

在本次马保国“走红”的过程中,背后有不少网络平台和媒体机构的身影。有的密集发布相关恶搞视频,有的主动邀请马保国入驻并大加推广,而对马保国的轮番专访、直播更是一日胜似一日。在其看来,马保国就是热点,蹭一把流量,抓一把眼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时不抓更待何时? 只是,这种铺天盖地的传播,让本属民间层面的自发娱乐变成了公共空间的恶俗炒作,让本来一位人心自有定论的网络人物变成了“人气明星”,让本来不值一驳的个人言行变成了似乎可以效仿的走红捷径,这就超出了寻常的网络传播,需要纠正。

网络平台和媒体机构有着广泛影响力,是社会舆论和民意变化的风向标,具备正确三观、守住价值观的底线是起码要求。这些年来,方方面面反复强调“遏制网络恶俗炒作现象”,要求防范遏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风气滋生蔓延,也算是苦口婆心。各种管理措施和前车之鉴,更是指向明确。

但尽管如此,还是没挡住此次马保国传播的不断升级,各种“擦边球”打得得心应手。这说明一旦有可炒作的灰色空间,只要还没有主管部门的明令禁止,一拥而上似乎成了心照不宣的“行业习惯”,这实在是令人遗憾。

像其他网红一样,马保国们终有流量流尽的时候,类似这种现象反复出现,暴露的绝不仅仅是部分平台和媒体机构的问题,如何建设和保持清朗、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和社会心理,是所有网络参与者都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对于肩负公共职责的平台和机构而言,比流量更珍贵的是口碑,正确的价值观是立身之本。要有责任,更要有品味。话虽是老话,但常说常新。

(原题为《马保国大火特火,这不正常》)

    责任编辑:陈建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