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动态 | “区域与国别个案研究方案的新探索:中国柬埔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

2020-11-28 19: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2

北语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1月,同时承担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的“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相关职能。我们以推动全国高校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为己任,汇聚全国各方力量,促进学术交流合作,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政服务和国际交流提供平台。本院编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简报》每月为读者提供国际新闻动态和观点,并特邀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热点问题撰写时评。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2020年11月21至22日,“区域与国别个案研究方案的新探索:中国柬埔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柬埔寨研究中心协办,前驻柬埔寨大使张金凤、前驻文莱大使闵永年和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地区语言节目中心柬埔寨语部、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云南省外办东南亚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云南大学、暨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广西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九江学院、红河学院、新南威尔士大学、Diinsider项目等56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进行研讨座谈。

与会代表合照

一、开幕式

11月21日上午,柬埔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召开,由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世伦副研究员主持,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常晨光教授、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牛军凯教授,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顾佳赟副教授先后致辞。

常晨光教授教授对各位老师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与国际关系学院在工作上相互扶持,对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的成果加以肯定,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对“一带一路”国家柬埔寨的研究,并且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和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所能够得到国内外同仁一如既往的帮助和支持。

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常晨光教授致辞

牛军凯教授详细讲述中国柬埔寨研究的历史进程,指出中山大学在柬埔寨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积淀,肯定校内多名学者在柬埔寨研究方面有着突出贡献,并且表示此次会议是中国柬埔寨研究的盛事,集合国内柬埔寨研究的力量,希望有更多年轻学者加入柬埔寨研究。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牛军凯教授致辞

顾佳赟副教授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柬埔寨研究正迎来大好时机。顾佳赟副教授对中山大学主办此次柬埔寨学术研讨会表达真挚感谢,表示北京外国语大学柬埔寨研究中心愿意和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共同努力,共建柬埔寨学术研究共同体。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顾佳赟副教授致辞

二、主题发言

开幕式后,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凯教授主持了主题发言环节。

前驻柬埔寨大使张金凤根据自身外交工作经历,围绕“精耕细作育友好,继往开来促合作”这一主题谈对中柬关系研究的看法和建议。张大使认为研究中柬关系有两种角度,一种是根据中国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来研究,另一种则是按柬埔寨内政外交的变更、对华政策的调整来研究。张大使详细分析发展中柬关系的优势与挑战,强调在相互交往中一定要克服大国沙文主义,坚持亲诚惠容的外交方针。张大使还对柬埔寨研究提出5点建议:1.目前从事柬埔寨研究的机构多,影响力分散,需要进行整合和加强沟通;2.民间机构要主动与官方机构开展交流;3.要主动走出去,和对象国的研究机构进行交流;4.建立平台,设置论坛,定期开展主题研讨;5.出版柬埔寨和中柬关系研究系列丛书,最好是中英柬三语出版。

前驻柬埔寨大使张金凤发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地区语言节目中心柬埔寨语部译审郭翔青常年从事柬埔寨语播音主持工作,其以自身经历生动讲述中国对柬传播的过去、现状和未来。郭翔青认为,对柬广播在对柬外宣中大有可为,充分利用小语种的“精准传播”优势,尤其是开办中柬友谊台,开启了对柬广播的新纪元。她表示,从对柬传播的发展历程看,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符合我国外宣工作需要的道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地区语言节目中心柬埔寨语部译审郭翔青发言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资深教授许肇琳讲述了长达60年的柬埔寨研究之路。他表示,有生之年还能参加柬埔寨研究的盛会非常荣幸。许教授今年已87岁高龄,是柬埔寨归侨,从中大历史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建立以后,他将研究领域从历史扩展到东南亚和华人华侨问题研究。许教授曾任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许教授著作等身,是新中国柬埔寨研究奠基人之一。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许肇琳教授发言

三、分会场交流

1.柬埔寨历史、考古与建筑专题会场

在柬埔寨历史、考古与建筑专题会场,在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程爱勤教授的主持下,研究学者们围绕“20世纪殖民体系下的法国远东学院”、“中国在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修复近三十年历程”、“柬埔寨吴哥王宫遗址的发现与研究”、“高棉建筑研究概略高棉建筑研究概略(19 世纪下半叶至今)”、“海洋史视野下的柬埔寨古代早期历史研究”等主题展开深入的对话与讨论。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汉兴探讨20世纪殖民体系下的法国远东学院。他分析了法国远东学院成立的历史背景、成立后发展变迁史、学术贡献和对吴哥古迹的管理历程,认为远东学院首要目的是对印度支那进行考古调查活动,掌握其历史和建筑古迹;最终目的是以印度支那为指点,试图向国际展示法国在远东乃至亚洲的东方研究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馆员袁濛茜分享中国援柬吴哥古迹保护30年历程。她首先介绍包括法国、日本、中国、意大利等国在内的吴哥保护国际行动,然后展示中国在吴哥古迹近三十年工作的成果。她表示,中国援柬埔寨古迹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具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援助工作由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结合“一带一路”推进对外援助文物保护等特点。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馆员黄雯兰分享柬埔寨吴哥王宫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她结合大量图片展示了吴哥王宫遗址的发掘历程和遗址修复样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伍沙介绍了19世纪下半叶至今高棉建筑研究概略。她介绍了柬埔寨古建筑类型和科考历程,指出高棉建筑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研究方法综合碑文学、艺术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研究凸显文化交流、关注与印度文化、中国文化甚至是地中海文化之间的关系;建筑研究与遗产保护工作相辅相成等等。

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谢信业对1806至1813年越柬宗藩关系进行重构。他以巴忒江航道和安边台上柔远堂为例研究越柬宗藩关系,指出保护官作为顺化朝廷与高棉宫廷的中介者,掌握着极大的权力,高棉国王的决策必须顾及保护官。随着僧计起义失败,越暹战争爆发,柬埔寨沦为两大强邻争夺的焦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柬语系主任黎国权讲师关注海洋史视野下的柬埔寨古代早期历史研究。他指出,公元三世纪的扶南日益壮大,利用暹罗湾海域,发展为一个区域性的海上强国,但在公元四世纪航线变更后,暹罗湾失去了往日的重要性,扶南逐渐失去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生韩雪飞研究扶南时代柬埔寨的罗马金银币。他认为,考古学家在柬埔寨两次发现的罗马金币足以证明吴哥博雷贸易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他认为,柬埔寨的罗马金银币表明考察海上贸易网络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2.中柬关系专题会场

在中柬关系专题会场,在前驻文莱大使闵永年主持下,学者们探讨了多个内容,包括新冠疫情期间柬埔寨媒体对华报道、中柬执法合作、中柬自贸协定等话题。

北京大学外语院东南亚语系硕士生巩洁以框架理论为视角切入,兼顾客观量化和人工主观分析,针对三家在柬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了研究。她认为,相较于西方媒体对于中国抗疫的曲解,柬埔寨媒体并没有在新闻中采取大量明确批判态度,整体对中国疫情报道是客观中立的,所刻画的中国形象也是较为客观,对华态度是友好的。

云南警官学院助教陈彬彬关注中柬执法合作背景下打击跨境网络赌博违法犯罪研究。他指出,目前的网络赌博犯罪存在违法犯罪手段多样化、高科技化、网络赌博从业人员本地化等特点,中柬合作打击跨境网络赌博犯罪对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柬埔寨持续发展、促进当地健康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但双方合作也面临着诸如法律制度差异、网赌空间虚拟化等挑战。

九江学院柬埔寨研究中心副教授徐红林探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中柬新型国际关系和命运共同体。他指出,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在柬埔寨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中柬关系进一步发展,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随后,他从外交哲学思想、外交文化价值观等方面概括新时代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特征,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与中柬命运共同体之间的逻辑机理,并且还为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提出三条进路。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柬埔寨语专业负责人郑军军副教授以印柬文化的碰撞与融汇为案例,探讨“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文化认同策略创新研究。她通过分析印度文化对柬埔寨文化的影响,以及柬埔寨文化对印度文化因子的同化,探讨了这种吸收同化如何应用在中国与柬埔寨文化认同策略当中,并进一步提出建构文化认同的策略建议。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柬埔寨语专业讲师卢军关注中柬自贸协定的特点及其对两国经贸投资的影响。他认为,中柬自贸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中柬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合作进入新时期,是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新的里程碑。两国曾于2017年商定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协议签署,这一目标将提前实现,推进双边经贸关系达到新高度,但是这一过程中也存在柬埔寨的优势农产品,如大米、橡胶、烟草、白糖等未列入免税清单,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非关税壁垒等障碍。

3.柬埔寨族群、语言与文化专题会场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杨主持柬埔寨族群、语言与文化专题会场的讨论和交流,与会学者围绕“女性权力在柬埔寨历史上的解构与重构”、“柬埔寨高地人身份概念变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和新文科背景下柬埔寨语专业建设”等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程爱勤研究古代中国与扶南交往性质的文化学阐释。他从国家的性质和形成出发,讨论了印度文明比中国文明对中南半岛传播力更强的原因等问题。

广西民族大学柬埔寨语系主任邓凯讲师关注女性权力在柬埔寨历史上的解构与重构。他从柬埔寨神话传说、文化故事、家庭制度的历史变迁等诸多方面展示出柬埔寨女性权力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梳理了柬埔寨女性权力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吴振南研究柬埔寨高地人身份概念变迁研究。他从高地人在不同民族语言中的词语含义、历史中高地人的社会生活、对当代高地人实地访问考察等多个角度探讨这一主题。他认为,现代民族远不止一个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它是基于广泛社会实践的真实对象,是共同的历史塑造了民族。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柬埔寨语硕士生何思伟从ដោយ看柬埔寨语介词和连词的区别和联系。他对比不同例句,对ដោយ做介词、连词时的语法特征和用法解析加以比较,从此演绎到柬埔寨语介词和连词整体属性的比较范畴中,从而归纳出区分柬埔寨语介词和连词兼类词的一般方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柬埔寨语讲师周惠雯研究舞狮文化在柬埔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她指出,舞狮在柬埔寨历史发展经过了“兴起-兴盛-消失-复苏”的过程。她从舞狮团队的发展等方面分析舞狮文化在柬现状。周惠雯认为,舞狮文化在柬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并以“固本”、“多元”、“交融”六字总结“一带一路”倡议对舞狮文化在柬发展的启示。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讲师周子力以云南师范大学柬埔寨语专业为例,对“一带一路”倡议和新文科背景下柬埔寨语专业建设进行反思。他从招生情况、学科预警、学科评级、学术培养、师资力量等多方面介绍云师大的柬语专业建设现状,总结当前存在招生结构不丰富、学术培养方案与教学方法待升级的问题,并对应提出结合新文科建设进行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云南师范大学柬埔寨语系讲师任茂杨研究柬埔寨国家语言政策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其介绍柬埔寨古代、近代、殖民时期、独立后的语言政策的历史,指出当前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缺失、高棉语亟需规范化改革的问题,并针对柬埔寨语言政策的未来与展望提出高棉语规范化、加强制定语言政策法规等数条建议。

4.柬埔寨对外关系专题会场

在柬埔寨对外关系专题会场,在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涛副研究员的主持下,与会学者对西方记者视角下的柬埔寨、美国NGO在柬埔寨活动的影响、泰国视角下的中柬军事安全关系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武汉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赵申洪研究马亚克斯事件中的美国情报工作失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他对马亚克斯事件进行简述,指出美国情报工作存在情报预警和报告中的失误、情报收集中的失误、情报分析中的失误和情报使用中的失误等问题。

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高级编辑王其冰阐述1970年至2020年西方记者视角下的柬埔寨。她展示了自己珍藏的英语、法语、柬语书,通过介绍西方记者、作家所著的有关柬埔寨作品,来看在“他者”叙述下的柬埔寨。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震就中美竞争与柬埔寨外交政策的选择发言。他指出,柬埔寨在经济和安全上对中美两国的依赖特征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在经济上并不完全依赖中国,在安全上也不依赖美国,甚至更加依赖中国,这与东盟的整体形势是不太融洽的。他认为,这一“倒置的二元结构”的混合模式使得柬埔寨有希望成为一个在经济上和安全上都对中国依赖很深的国家。

复旦大学昆明学院副教授尹君关注美国NGO在柬埔寨活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她分析了美国非政府组织对柬埔寨社会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制定、公民社会形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指出美国通过非政府组织全方位、长期介入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传播超越国界的文化和价值认同,形成以发挥“影响力”、增强“软权力”等为目标的公共外交模式,这不仅持续拓展了美国对柬埔寨影响力,同时将对中柬友好合作产生影响。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虞群讲述泰国视角下的中柬军事安全关系。他结合自己在泰国的访学经历以及近年来与柬埔寨军方接触的一些感受,认为由于泰柬之间关系复杂,泰国安全威胁认知里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柬埔寨。他认为,泰国人对中柬关系发展抱着一种“疑惧”心理。在泰国媒体看来,中柬军事关系呈现出负面形象。

5.柬埔寨发展问题专题会场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姝岚研究员主持柬埔寨发展问题专题会场的交流,与会学者对柬埔寨政治、经济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顾佳赟副教授展示柬埔寨佛教民族主义演进及其特殊性。他认为佛教民族主义是宗教民族主义的典型类型,在法国殖民时代,《吴哥寺报》为佛教民族主义传播培植土壤,佛教民族主义催生了政党政治与制宪。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徐璐谈自己对民主柬埔寨历史的几点思考。她认为,柬埔寨历史与国情决定了民柬在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理论基础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正是政党和革命的先天不足,导致用暴力手段追求迅速实现错误蓝图,并最终走向失败。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冯永孚关注越南官方记录中的柬越关系史料。他探讨印支共对老柬的影响、法国式的印支联邦与越南式的异同、如何评价红色高棉的历史这三个主要问题。

广东省亚太地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孙嘉阳分析了柬埔寨救国党“消亡”原因及研判柬埔寨政党走向。他展示了救国党的发展历程、“消亡”的表现及其原因,认为柬埔寨救国党势力最终衰弱、人民党势力不断牢固。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姝岚研究员探讨柬埔寨农业宏观发展环境与中柬农业合作的优势与不足。她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健全度、农业竞争力等几方面分析柬埔寨农业发展宏观环境,展示中柬农业合作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更多以企业为主导实施合作、政府为双边企业间合作搭建平台、提供更多基于市场规律的政策支持等建议。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邓小云研究柬埔寨首相洪森在脸书上的政治形象塑造。她认为,柬埔寨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和2013年大选使洪森意识到社交媒体的政治影响力,洪森随之将脸书打造为建构自我形象的自媒体传播矩阵,建构起平易近人的平民首相、积极作为的国家领导人和忠君爱国的民族主义者形象,通过打造魅力型统治人格来维持政权合法性。

红河学院柬埔寨语讲师高希文以红河学院为例,研究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柬语专业人才培养。她简介了红河学院柬埔寨专业和人才培养的成果,指出要调研企业人才需要、建立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6.柬埔寨经济与社会专题会场

柬埔寨经济与社会专题会场由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高级编辑王其冰主持。与会学者就柬埔寨华人精英群体、柬埔寨中资企业商会组织、中国企业在柬投资等话题进行发言分享。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杨以柬埔寨华人精英群体为例,研究体制摆荡下的族群身份调适。她介绍柬埔寨华人精英群体在柬埔寨政治经济体制变迁中的身份认同挑战和适应,呈现海外华人社会内部以及华人与当地其他族群之间的不同关系模式。她认为,在华人社会内部,商人和知识分子是组成精英阶层的两个重要群体,商人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格局调适着华人族群身份的认同。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涛副研究员以柬埔寨为例,研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东南亚中资企业商会组织的作用及发展建议。李涛认为中资企业商会组织是一种新的外交资源,经济外交手段,研究中资企业发挥的作用对我国在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戎雪研究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她介绍了柬埔寨在接受中国企业投资方面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用数据向听众展示资企业本地化经营程度、中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中资企业形象传播及东道国认可度和中资企业的公共外交分析,并为中资企业在柬埔寨开展活动提出相关建议: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展现大国风范,在以自身正确经营模式和手段为基础的同时也要注意依赖良好的公共外交手段等。

Diinsider项目经理张幸甚以西港为例,研究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如何与多元主体互动。她根据该研究团队参与国家或地方委托的“一带一路”课题中积累的资料素材,以及2019年在西港进行调研走访的结果,整理汇报了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给当地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并从多视角为中国在柬投资提供相关建议。

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生蔡菲菲以在柬埔寨投资的土地争议为例,研究中国企业对社会压力的回应。她在企业社会回应和组织的制度理论相结合的视角下,选取甘蔗种植项目为研究案例,观察中国企业对社会压力的回应。她认为,企业的回应根据企业感受到的外部压力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并非以线性的方式在四个维度(地址、遵守底线、消除影响、积极参与)中递进,相反地,它以非线性的方式来回跳跃。

四、闭幕圆桌会议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顾佳赟副教授的主持下,此次中国柬埔寨研究学术研讨会的最后一项议程顺利进行,与会者商讨珠海倡议,成立中国柬埔寨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杨宣读《珠海倡议——共建中国柬埔寨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指出学术共同体能够跨越学科界限,围绕柬埔寨国别研究,积极推动跨学科知识交叉与融合,跨单位资源共享与合作,更有力促进多学科之间知识互补,形成各有所长的学术团队,推动柬埔寨研究走向整体化、集群化。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杨宣读《珠海倡议》

袁濛茜、赵姝岚、郑军军、徐红林、李涛、黎国权、任茂杨等嘉宾发言,分别对中国柬埔寨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成果出版等提出相关建议。

与会嘉宾讨论中国柬埔寨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的成立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陈世伦作总结发言,对与会者相聚珠海支持此次学术研讨会表示诚挚感谢。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陈世伦总结发言

至此,“区域与国别个案研究方案的新探索:中国柬埔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图文来源:北外柬埔寨研究中心

作者:刘裔彬,陈牧天,周一诺,秦颖瑶,邓小云

摄影:陈汝平,邵志成

原标题:《动态 | “区域与国别个案研究方案的新探索:中国柬埔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