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龙兴:从历史文化名镇到“未来之城”

重庆发布
2020-11-28 20: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龙兴古镇因帝王避难而兴,巴渝文化已在此延续千年。数度繁华的“旱码头”在时光的流转里,仍然保留着宗祠文化、民俗文化等。

踏入龙兴古镇,最先看到的是写着“龙兴”二字的石牌坊。它好似一座时光之门,联结着古朴与现代,历史与未来。

牌坊之内,是龙兴古镇承载了六百多年的民间文化艺术和岁月沧桑。牌坊之外,龙兴的变化日新月异。

作为两江新区智慧之城的主阵地、内陆开放门户的主窗口及高能级产业的主战场,龙兴将打造成为未来城市的新“样板”。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观景台。冉雨琳 摄

生活不变:“旱码头”依旧飘着烟火气

放倒椅子,让顾客平躺。热毛巾敷面,再用小毛刷蘸取肥皂,在脸上打出一层白沫。随后,贺永明手拈刮刀,细心修来。顾客双眼微闭,似睡非睡,这是剃头过程中最享受的时刻。

贺永明是龙兴古镇的剃头匠,十多岁时,他便从父亲手中接过这门手艺。看似锋利的剃刀,在贺永明手中游刃有余,这是四五十年磨合出来的默契。

旁边等待顾客时不时搭上一句:“现在的理发店哪里有这样的技术嘛?胡子都不给刮咯。”不到上午十点钟,长条凳上已经等候着四五位顾客。

有时贺永明六点多钟就得出摊,附近老街的人来来去去,留下来的街坊邻居们,几乎都是熟客。剪头发加上修面,一口价,7元。

龙兴古镇。陈锡萍 摄

从出生到现在,贺永明在这里生活了六十多年,说起这里的生活,他自豪得很。“走在老街上,闭着眼睛都知道自己踩着哪块石板”。

自古以来,龙兴便是繁荣之地。东靠洛碛、南抵复盛、鱼嘴,西邻玉峰山,北倚石船。因其交通方便、地处浅丘、土地肥沃,变成为湖广、江浙一带入川移居的首选之地。

由于经济发达,周边手艺人都爱在龙兴扎堆。俗话讲,学好一门手艺,这辈子不愁吃穿。“那时候,哪家哪户,随便一个人都会做蔑器、便藤椅、修锅……”贺永明回忆,一到赶场天,大家便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街上热闹非凡。

龙兴古镇。何素萍 摄

产业巨变: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

在龙兴古镇浓郁的巴渝历史人文之外,是龙兴的另一种底色。

从古镇出发,驱车几分钟便驶上的两江大道,沿线鳞次栉比的高楼、高标准的厂房,周围学校、医院一应俱全,思绪一下被拉回到现在。

龙兴地处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东部槽谷,紧邻江北机场,总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

“我们将加快把龙兴园区建设成为智慧之城的主阵地、内陆开放门户的主窗口和高能级产业的主战场。”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龙兴园区累计签约产业项目134个,协议投资总额2133亿元,在建项目48个,投产项目70个,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建立。

在汽车产业方面,北京现代、上汽通用五菱等名企扎堆,近60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将成为西部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引进三一重工、忠旺、中联重科、宇邦等10个重点项目,打造内陆高端制造业基地。

航空航天产业方面,引进了东方红低轨卫星、重庆通航集团、零壹火箭、华夏航空等项目聚集,“重庆两江之星”火箭成功首飞……

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OS-X火箭“首飞成功。万难 摄

与此同时,布局30平方公里的两江协同创新区,按照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四个协同”高标准推进规划建设。目前,已吸引30家科研机构入驻,部分科技成果已进入产业化。未来,这里将成为人文、智慧、科技融为一体的高端人才聚集地。

产业的兴起与聚集,吸引了大量人才。“以前龙兴常驻居民不过五万人口,现在加上园区的工人,差不多有二三十万人。”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贺永明来说,这同样是一件好事。二十年前,中学毕业的儿子无法就近就业,只好把他送到城区去学手艺。

“龙兴发展起来了,来这里买房置业的人也多了,园区也带来了大量人流,儿子也在附近开起了自己的理发店,生意越来越红火。”贺永明乐呵呵地说。

交通巨变:从翻山越岭到十分钟直达

在铜锣山、明月山的怀抱中,御临河静静流淌,构成了龙兴“两山夹一槽”的独特环境和风貌。

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以前,龙兴的人要去位于渝北的两路城区,要先到石船镇,再翻过玉峰山,至少要花两个小时,如果要去沙坪坝、渝中等地方,则需要半天时间。”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张坤琨 摄

二十年前,贺永明的儿子便是从这条路,去往沙坪坝学习汽车维修技术。不想让孩子走得太远,也舍不得让他吃苦,两年后贺永明就把儿子叫回来,子承父业,学习手艺。

如今,从龙兴古镇出发,沿着高速公路驱车前往两路,仅需30分钟左右。“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了,潮流一波一波的变化。”为了让孩子不落于时代潮流之后,贺永明多次把儿子送出去学习。“现在方便多了,早上出发晚上回来,就跟通勤上班一样,”贺永明说。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龙盛片区已建设市级重点项目12个、区级重点项目10个,城市骨架基本形成,一大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用项目和交通工程建成投用。

两江大道、盛唐大道、一横线、机东北、六横线、御复路等主干道路相继建成,六纵线、机东南等道路工程加速推进,园区路网日臻完善。

全长6公里龙兴隧道已贯通,计划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到时,从龙兴出发,15分钟就能到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

情感不变:人走了故乡还在

生活变好了,交通也便捷了。已到退休年龄的贺永明却说,我这辈子已经走了一大半,早已过了喜欢无拘无束的年龄了,剩下的便是守候在这个生活了一生的地方,把日子过好。

天气晴好的傍晚,贺永明会带着妻子,从龙兴古镇步行到江家湾,这是他年少时生活过的地方,现在已变成高品质的楼盘。

回想起童年的生活,贺永明感触良多。“江家湾是个大院子,七八十户人家住在里面,一到晚上,院子里热闹非凡。”当时,家家户户以种地为生,唯有赶场天和农闲时节,才到镇上聚集。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沿湖步道。冉雨琳 摄

“院子前的江家湾水库,下雨时泥巴裹挟着树叶流进水库,地上泥泞不堪,出门一定要穿着蓑衣,”贺永明笑嘻嘻地,一脸满足。和从前相比,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几年前,贺永明和妻子搬进了一百多平米的安置房,儿子也就近择业,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理发店。

曾经的农田,现在已高楼林立,高楼、洋房、别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旁边的龙湾森林公园,建有景观大道、湿地景观、百竹园、风乐广场、滨水景观等,一年四季,各种花卉竞相开放,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水库变干净了,不远处的御临河形成一条长长的景观带。现在这里有山有水,无论怎么变化,这里都是我的故乡啊!”他说。

两年前,江家湾高楼屹立。没有丝毫犹豫,贺永明在此购置了一套新房。对于他来说,虽然这里的人都搬走了,情却留下来了。

公益多一点

点餐不随意,量度把控有意义。乱点一气,绝非阔气。掂量好了再点餐,剩菜剩饭太难堪。

原标题:《龙兴:从历史文化名镇到“未来之城”》

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沈关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