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40年间六版《鹿鼎记》PK,到底哪版韦小宝最好?
原创 伊莎贝拉isabella 蓝小姐和黄小姐
最近张一山版的《鹿鼎记》被骂成了筛子。
要不是豆瓣评分最低的一星就是2分,恐怕这分数还要比现在低一点,很多观众是真情实感地被气着了。
我看了一下,属实不咋地。首先是剧情上的混乱和胡编,开剧3分钟茅十八和韦小宝就见面了,而且马上成了生死兄弟;5分钟时韦小宝进京了;15分钟时海公公瞎了;25分钟韦小宝与康熙就认识了。
其中的因缘际会、人物刻画、前因后果全部省略,靠着台词推进剧情,要是没读过原著的一定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茅十八和韦小宝也就是刚见面说了五句话吧,然后就把他当兄弟了,还舍身取义去救他?也真是服了这种魔改。要说都是剧情的锅也不尽然。张一山浮夸的表演,那瘦若鸡仔的小身板,和我们印象中风流机智还有点可爱的韦小宝(韦小宝在书中登场的年纪只有十六七岁,所以还是个少年)相去甚远。很难想象这样的男人能哄到七个老婆,搁你你愿意吗?
▲请欣赏电视剧开始时的震撼近镜头表演……其实《鹿鼎记》翻拍,我个人是不抱什么期望的,尤其是内地翻拍存在太多限制,电视剧这种形式服务于小到3岁上到80的受众,尺度问题是最大的红线。
2008年黄晓明那一版就足以说明问题,很多原著中的情节都需要大幅删改,比如一夫多妻就很敏感,男女之间的情趣描写,基本上都不能出现。
在这个基础上又要让剧情合理、忠于原著,是个很大的挑战。
但是呢,不抱希望中,又有那么一点点希望,因为这部电视剧请到了编剧申捷。
名字没听说过不要紧,你看一看他曾经的作品就知道了。申捷曾经编剧过《白鹿原》、《鸡毛飞上天》、《重案六组》系列,怎么样,都是高水平大剧吧。
没想到这版《鹿鼎记》给编成这样,也真是令人惊讶,同时也痛心,《鹿鼎记》不仅造成了他个人职业生涯中的最低分,甚至有可能成为内地电视剧史上的排名垫底作品。要问这版《鹿鼎记》为啥招人骂?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原因,需要我们对比着以前那些成功的作品来看。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简单地对比一下才发现,当年那些经费不足、特效不炫、道具不华丽的《鹿鼎记》,那些奇奇怪怪的韦小宝们,哪个拎出来都比张一山强太多了啊……
改编也要改得有水平《鹿鼎记》作为金庸著作里的大IP,一直都是热门。近四十年历史上曾经有以下几个影视版本:
最早一版是1984年由梁朝伟及刘德华主演,导演是你们没有想到的杜琪峰,女角包括刘嘉玲、商天娥及毛舜筠等。这部剧中,韦小宝活灵活现,但是七位女主角被人诟病普遍显老,配不上梁朝伟。
▲这部戏也是伟仔和华仔的发迹之作,那时他们刚从艺训班毕业,正青春少年,此后三十年,两人也一直互有比较……后来就是1992年周星驰主演的韦小宝电影系列,导演王晶,第一部叫《新鹿鼎记》,女主角林青霞、邱淑贞、吴君如等;第二部叫《鹿鼎记2神龙教》,女主角除了前面这几位,多了李嘉欣演阿珂。粒粒巨星,正是香港电影繁荣盛世那几年。
为了赶无厘头电影热潮,1993年柯受良也导演了一部,还请到了韦小宝鼻祖梁朝伟再演小宝,这就是电影版《正牌韦小宝之奉旨沟女》。汤镇业饰演康熙,叶玉卿饰演建宁。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部穿越题材,韦小宝穿越到1993年的香港,上演时空之恋……
接下来就是内地观众最熟悉的1998年陈小春版。这版电视剧赶上了内地播放TVB剧的热潮,每逢寒暑假就在电视上一番一番地重播,也是很多人的童年经典。接下来2000年张卫健主演的《小宝与康熙》,这部戏的导演也是王晶,这部戏最大的特点是它标示着大批香港影视剧创作者纷纷北上,王晶也好,张卫健也好,朱茵、舒淇、陈法蓉也好,都想借助这部题材稳妥之剧北上试水。但是正如我们所想的,港星对内地仍然存在着某些认知上的差距,所以它在创作和以上版本相比较并没有特别厉害的突围之术,它的特点是美女如云,全是当时得令的大美女,朱茵、舒淇、林心如、陈法蓉,还有张卫健的老婆张茜……
好,时间过了八年之后,内地版本是2008年黄晓明版和2014年韩栋版,迄今为止是除了张一山版评分最低的两版。这么多版本,注定不会雷同,也要有些改编。改编最大的是电影版的,因为时长和票房的需要,周星驰和梁朝伟那两部电影都做了大幅的删减和改编,与其说是《鹿鼎记》,倒不如说是顶着《鹿鼎记》的名头拍的典型的武侠商业喜剧片。
但是改编不是原罪,反而更能凸显编剧和导演水平。我们摘出几个片段就可以一较高下。
比如韦小宝出场。
韦小宝说书的戏份是开场的华彩,张一山版本真的是开门见山,第一秒就怼上了猴脸近景特写,说的内容也是自己的故事。我不知道导演希望达到什么效果,反正我是目瞪狗呆,毫无愉悦享受的感觉。
而我认为改编得最好的是陈小春那版,编剧一只妙笔把说书的桥段变成了一个鲜活的小剧场,设置成他和另外一个说书老头的对垒,把韦小宝的机灵、爱钱、市井气描写得兴致盎然。▲本来丽春院旁边街上有一个说书的老头,而韦小宝说得比他还好,声情并茂,吸引了大部分听众,最后说书老头只好给他几个碎银子求他离开,韦小宝得意极了。最夸张的还是周星驰那版,可可爱爱的虎头帽就是这里了。
电影剧情很魔改,韦春花不是他妈,变成了他姐姐,韦小宝在妓院说书,妓院老板很生气:“你说书,大家光听你讲,都不招妓了!”韦小宝笑道:“不招妓好啊,招妓有害健康!”
张卫健那版也是够夸张,说书现场变成了中国新说唱总决赛,这rap念的真是一呼百应啊。不过韦小宝唱的这曲“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成为该剧经典,算是点睛之笔。它原是粤剧名曲《客途秋恨》的开头,讲的也是妓女们的凄凉生活,其实广东话原版更有味道:
再来看“小宝初遇阿珂”。金庸原著中,阿珂是个绝代美人,一出场就闪瞎了人眼的那种。陈小春版倒是一贯的偶遇套路,但胜在选角好。
演员梁小冰特别有古典美,她在剧中还扮演了陈圆圆,金庸原著里写阿珂只有陈圆圆一半的美,梁小冰也胜任了,担得起“国色天香”的味道()。
这幕初遇拍得也挺有意思。16年后的韩栋版几乎是照抄了,角度一样,镜头一样,台词都没变,就是阿珂变成了流水线网红脸。最有创意还是周星驰,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遇到了李嘉欣扮演的刺客阿珂。梁朝伟版就很平淡了,八十年代港剧也仍在发展,妆发、摄影、制作都很简陋,商天娥当时也是蛮火的女演员,但是化妆显老气,和梁朝伟是真的没有CP感……张卫健版依然是平平无奇,朱茵本来是很美的,可能是周星驰不在了,没有人用心跟她打灯,于是乎她出现在镜头里显得很黑很憔悴,张卫健都比她白了一个色号,可能是选景与摄影的问题。抱着期望想看陈圆圆,但是,也并无多惊艳。最辣眼睛就是黄晓明版本啦,不知道导演哪根筋错了,竟然选了应采儿来演阿珂。可以理解是为了和陈小春版有所呼应,可是应采儿从小国外长大,无论是外形还是性格都十分洋化,哪来半点古典味儿?
剧情编排更是不忍直视,阿珂出现时就是大尺度,河里洗澡,还带着一种很销魂的表情,后来上演两位美女河里互相泼水,香艳程度分分钟颠覆读者三观。黄晓明就更牛了,邪魅一笑,趴在河边偷窥,真是很想让人打110报警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上面几个例子中发现一个问题,改编剧好不好看,就看编剧和导演是不是下了功夫。很多剧的问题在于把韦小宝的机灵、搞笑、天马行空肤浅化、形式化,光图场面热闹好看,实际上没有生活支撑,就很空洞,很无聊,像是戳人咯吱窝一样沦为低俗。
那些年《鹿鼎记》中的趣事下面呢,就讲一下那些和《鹿鼎记》有关的故事,版本多,演员多,故事也多,咱们就按照时间线随便聊一聊啦。
● 梁朝伟版:女星斗艳,各有结局
1984这一版赞誉颇高,首先就有金庸老爷子的亲口认证:“在所有由我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中,梁朝伟和刘德华演的《鹿鼎记》是我最满意的。”
当然这句话后来被多次引用,企图证明梁朝伟版是史上最牛,但金庸后来也夸过周星驰:“不做第二人想”,所以,作家夸人就是随口这么一说了,真是见仁见智了。当年梁朝伟22岁,正是卜卜脆的年纪,把韦小宝演得活灵活现。那部剧也是TVB艺训班大本营,梁朝伟是82级的,算是小老弟了,七位老婆大部分都比他资历高。
像商天娥、毛舜筠、吴君如、刘嘉玲咱们都很熟悉了,这里就不多讲。想讲讲大家现在都不熟悉的景黛音和周秀兰,这两位在海报里可是紧贴着梁朝伟。
其中景黛音名气最大,她是79年艺训班毕业,比梁朝伟大三届呢,同班同学最有名的就是汤镇业,她在《鹿鼎记》中饰演建宁公主。
▲还有一个很巧的事,同班同学中的艾威,在1998年《鹿鼎记》中演了多隆,大家有印象吧……当时景黛音是天之骄女,因为她家最有钱,父母是富商,她是独女,79年家里人就花钱在报纸上为她造势:景黛音潜质高。
所以她演建宁公主也非常合适,娇蛮小公主嘛。作为当年班里既有钱又漂亮的白富美,她当然也有一个很帅很帅的男朋友,那就是汤镇业。
那时候TVB缺人,转来转去就这几个人。景黛音和翁美玲、汤镇业还一起拍过一部《决战玄武门》。▲《决战玄武门》中的景黛音和黄日华▲《决战玄武门》中的翁美玲和苗侨伟。翁美玲去世后,汤镇业千夫所指,景黛音还在报纸上为前男友讲好话,顺势暗讽了一下吴君如。这种操作在今天看来太不可思议了。
翁美玲生前指他大男人、不解温柔,亦不见得,阿汤待阿翁很好,她肯定阿汤不是喜欢吴君如,因他喜欢娇小玲珑的女孩子。
景黛音的星路也很顺,在《欢乐今宵》做主持,和戚美珍、廖安丽并称为“欢乐三小花”。擅长演绎娇憨活泼、刁蛮任性的少女角色。还能和梅艳芳这种咖位的明星合拍春节MV:合照都是妥妥的C位,张国荣站她身后:▲蔡枫华、黄造时、张国荣、景黛音、贾思乐、露云娜但不幸的是后来景黛音身体不太好,据说患了肝病,再加上结婚生女就基本上退出了娱乐圈,老公是前TVB电视编导杨健恩,两个人生了一个女儿。
隐身了很多年,后来被媒体拍到时已经不复当年神采。
▲和老公▲和女儿现在景黛音痴迷于在网上发美颜自拍照,后来也复出演过戏,但也水花寥寥了。
第二位周秀兰在剧中饰演直男女神“双儿”。周秀兰和景黛音是同班同学,两个人的特点也差不多,脸宽,有点婴儿肥,算不上大美女。双儿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之所以给了周秀兰,因为她也是那时候比较红的女演员了,因为人家和张国荣演过情侣呢。
1982年的《柠檬可乐》,周秀兰和张国荣大玩纯恋,亲了又亲,的确是很般配。这部电影还让周秀兰提名了金像奖最佳新人。哦~哥哥真帅啊,多放一张吧!那时的周秀兰虽然不是大美人,可胜在身上有灵气。▲电视剧《豆芽梦》,前排左二为周秀兰,右二为翁静晶。()但可惜后来事业不太顺,在TVB觉得不受重视,转投亚视,也没能有啥突破。又被婚姻拖累,老公是演员刘少君,而刘少君出轨劈腿最后两人离婚,九十年代末周秀兰就退出娱乐圈了。
演不行,则商,现在的周秀兰在加拿大经营素食,规模还挺大,叫“普光素食”,金庸当年还去吃过,给她题了字。周秀兰也成了典型的生意人样子。不过她还是很喜欢演艺事业,后来被推选为温哥华影视人协会的会长,前段时间岳华的丧事她也是主力操办,总之是一个能主见的女子。1984年《鹿鼎记》里还有很多打酱油的龙套,比如刘青云和吴镇宇。哦对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是张国荣演唱的《始终会行运》,顾嘉辉作曲,黄霑填词,都是大佬。也是蛮唏嘘的,当年被寄予厚望的人,可能后来就慢慢淡出了,倒是当年不怎么惊艳的、戏份不多的,反而后来居上。
谁能想到最终嫁给韦小宝的是方怡啊。
▲对比一下现在的《半生缘》的僵脸,那时的刘嘉玲是灵动的……● 周星驰版:现在看还是很好笑
1992年的电影《鹿鼎记》是当年票房前五名,在内地和台湾也很受欢迎。导演王晶心里一直有个金庸梦,他曾说过金庸是他文学和历史的启蒙。
但考虑到票房,王晶还是放弃了严肃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金庸主线,他和周星驰一起把这一版《鹿鼎记》改得是七荤八素天马行空。他原本属意让郭富城演小宝,可郭富城有偶像包袱想演康熙,王晶差点就换掉了温兆伦,后来被电影公司说“临阵换人没义气”,所以最后还是定下了周星驰和温兆伦。
这部电影现在在豆瓣还有8.2的评分,24万人评价,陈小春那版是11万人评价,8.9分,可以说不分伯仲吧。谁不想看星爷行云流水天才纵现的搞笑,以及里面穿插出现的大美女呢。王晶偏爱邱淑贞,把很多重头戏都给了建宁公主。
韦小宝被强暴之后的经典哭戏……啊,真的好好笑啊……这里面的“双儿”就真的是双生儿,请了陈德容和袁洁莹,谁更漂亮?太后原本是张敏,后来王晶特别狡猾,那段时间正好林青霞的“东方不败”大火,王晶觉得这么好的流量必须要用,就设计了一场“太后易容”的戏,前一秒是张敏,下一秒就变成了林青霞。当时林青霞也特别想演,台湾记者不理解:“王晶是烂片导演,你干嘛去演他的电影?”林青霞说:“和王晶无关,我只为周星驰而来。”这也是林青霞和周星驰唯一合作的一部戏,只不过林青霞身上还是有东方不败的味道,俩人卿卿我我的时候,就,还挺特别的。
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一定少不了表情包和广为流传的金句,也不知道为什么,《鹿鼎记》里流传下来的竟然是消费者维权的梗……总之这部电影轻松幽默,有时候诡异得也别有一番气质,啥时候闲了拿来重温一下也是蛮开心的。● 陈小春版:经典永流传
是的,站在个人的立场上,1998年陈小春版的《鹿鼎记》是我的心中最佳。因为这版《鹿鼎记》请到了香港金牌编剧陈静仪,后来TVB的经典剧集比如《金玉满堂》《洗冤录》等等都出自她手。
这个编剧的厉害之处是逻辑严密,不但能再度创作让故事更生动好看,还能补bug,让剧情更合理。
比如韦小宝进京,金庸原著里写的是韦小宝一路和茅十八吹牛才进京,其实缺少很多实在的动机;
而改编后设置成了韦小宝和双儿是青梅竹马,双儿作为丫鬟卷进了文字狱案件中,押解进京,韦小宝为了救心上人不得不进京;第二层逻辑是他觉得在扬州和茅十八已经有了交往,会被认为是同党,也不得已要离开。
瞧瞧,是不是高明多了。况且对于很多男生来说,能从第一集就看到双儿简直就爽翻了好吗。
还比如,原著中阿珂原来深爱郑克塽,后来怀了韦小宝的孩子就马上移情韦小宝了。这段剧情的bug太大了,当年也是遭到了读者的投诉。改编是这样处理的:
阿珂随着郑克塽到了台湾,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告诉了郑。没想到郑克塽怒急攻心打了她、嫌弃她,后来还和自己的母亲商量借孩子争王位。阿珂看清了郑克塽的真面目才明白韦小宝对她有多好。
这段剧情把郑克塽的猥琐阴险,阿珂的悲情和绝望演得淋漓尽致,这时候发生情感变化就很合情合理了。
当然最被人称赞的还是结尾时的神处理。韦小宝为了保护康熙龙脉,散尽家财搞了个假宝藏,康熙却误会他,两个人在山洞里大打出手。这正好呼应了两人刚认识时就打架,分别时还是一场打架,让人心中万千滋味。
后来生死关头,韦小宝还是决定救了康熙,然后佯死;康熙得知韦小宝已死心痛难忍,后来又知道是个把戏,不禁笑道:你爷爷的。
康熙到扬州企图去寻找韦小宝,韦小宝在远处看着这位好朋友,却不去相认,两个人擦肩而过相忘于江湖。这一版的厉害之处就是无论你什么年龄看,都能看出一点点新的味道和新的感觉。小时候觉得韦小宝潇洒聪明,屌丝逆袭,老婆漂亮,剧情好玩死了;长大了才看得到这其中隐藏的人性、政治、友谊、斗争等人间百味,对于韦小宝的理解也不仅限于表面的玩世不恭。
这就是这版《鹿鼎记》至今无人超越的原因吧。
▲哦对了,关于七个老婆的事我们以前也有写过,其中几位还重聚过,● 黄晓明版:都不想讲它2008年内地版的《鹿鼎记》命运多舛,本来主角选了黄晓明就够闹心了,人民群众不太满意。感觉张纪中错误理解了“玩世不恭”的概念,玩世不恭并不等于油腻啊亲!
这版《鹿鼎记》前前后后被删了700多处,平均一集要改14个地方,也是把张纪中改得没脾气了。
张纪中说删掉的大部分是韦小宝和七个老婆打闹的镜头。
不过有一说一,删就删了,感觉这部戏就是纯粹为了满足直男的意淫,幻想着平步青云、三宫六院,肆无忌惮地表达着对这种生活的美好向往,看不到什么艺术性和文学性。各种香艳镜头,像是韦小宝误闯了蜘蛛洞:
和俄国公主那段也是够大胆:剧情改得也是很牵强,比如原著中韦小宝平衡七个老婆的时间表是靠掷骰子,谁赢就和谁睡觉;黄晓明版改成了“谁输谁就去煮饭”。张纪中也是隐隐约约地表达过不满。在内地的时候还挺收敛的,有记者问他:“是不是对审查感到失望?”
张纪中打起了太极:“我应该高兴才对,因为终于可以通过播映了。”
但是在韩国他就很直接了,抱怨说:“打打闹闹被指是胡闹,七个老婆又指是鼓励一夫多妻,完全欠缺幽默感!”
在剧中张纪中还是惯常用他的背面打光的习惯,把一个个美女营造得仙气飘飘的,可惜这些演员红的本来就红,不红的拍完了也没什么起色,还是照样糊掉了。▲演双儿的何琢言备受张纪中宠爱,后来的《倚天屠龙记》里也有她,演小昭,可惜总也捧不红。然后有些镜头真是把美女都拍得特别丑,不知道刘芸看到这一段会不会想死,完全是死亡角度怼着她的脸。
反正这一版就这样啦,豆瓣5.7,如果你不是对人生感到太顺利想找点东西刺激一下,还是建议你不要看了……像是其他版本,张卫健和韩栋版,由于篇幅问题就不再展开讲了。只能说在最好和最差的对比中,它们都显得略有些寡淡。
那么问题来了,四十年间的六版韦小宝,到底哪家强?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他们各自的特点。
● 梁朝伟版:对原著表达最准确。
梁朝伟当年还没有发展出后来的贵气和忧郁气,刚从艺训班毕业那几年,本人的形象就非常符合韦小宝,正好和康熙的沉稳形成对比。
而那时TVB翻拍武侠剧基本上都是按照原著的路子走,没有太夸张的改编。毕竟那时候由小说改编成影视剧都是头一遭,小说里的精华还没挖掘呢,肯定顾不上改编。直到了九十年代,第一轮翻拍都拍得差不多了,才会有导演和编剧别出心裁地改编一下、再拍一次。
所以这一版最贴合原著,不看服化道和技术手段的话,无论从选角还是剧情都属于优等生,也是梁朝伟和刘德华展露头角的好机会。
● 周星驰版:以个人魅力带动了电影成就。
从1990年到1993年是周星驰最关键的几年,非常高产,但最重要的是,他开始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固定的个人风格,那就是星爷式的无厘头喜剧风格。
那几年,《赌侠》《赌圣》《逃学威龙》《家有喜事》《武状元苏乞儿》等等我们曾经在租碟时代、DVD时代反复钻研过的电影集中爆发,当然也包括这两部《鹿鼎记》。但无论是哪部电影也好,基本上是周星驰的风格带动了整部电影的票房和成功,很难想象换一个人来演是什么样,可能剧本一样、导演一样、配角一样,但是换个人来演效果就会大相径庭,这些电影全都打上了浓浓的周星驰标签。
● 陈小春版:胜在剧本扎实,主角气质贴合。陈小春版本最大的武器就是有一个好剧本,在长篇电视剧中,扎实的剧本会让一集一集的剧情环环相扣,也会更突出演员的光彩。
而更巧的是,陈小春本人的气质也是很贴近韦小宝的,他既有《古惑仔》里的山鸡那一面,讲义气、重兄弟、混江湖的气质;同时又有《没那种命》的备胎气质、舔狗气质、屌丝气质。
所以虽然他并不帅,一开始导演也没考虑他,是陈小春毛遂自荐得来的角色,可一旦上手演起来,陈小春就几乎成了韦小宝本人,痞子气和市井气足足的。天时地利人和全面加持,造就了一个评分最高的《鹿鼎记》。
● 剩余版本:最大问题在于想模仿周星驰。再往后的张卫健也好、黄晓明也好、张一山也好,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太想复制周星驰式的夸张、搞笑、无厘头风格了,但一个残酷的事情是,这世界上只有一个周星驰啊,模仿是没有出路的,观众们也只认一个周星驰。
尤其是张一山版本的症结也在这里,他明明是个北京人,却想学星爷式的广东地区的幽默感,骨子里气质不一样,即便学到皮毛反而成了四不像,令人不适。
最后呢,只能给各位导演编剧一句忠告:金庸小说受众广大,而且它的精神性太强,第一批读者几乎是在金庸的伴随下度过了整个青春,仅通过文字就能在脑海里构建出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广大群众对于金庸小说有着别样的情怀,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所以,改编翻拍需谨慎,还请拿出真功夫,剧本、选角多上点心,谢谢。
原标题:《扯白||40年间六版《鹿鼎记》PK,到底哪版韦小宝最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