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小龙打架前为什么要一声怪叫?
原创 谢明宏 娱乐硬糖 收录于话题#武术1#李小龙1
作者|谢明宏
简单憨直的长刘海,黄底黑条纹的紧身衣,身后的中式窗格挂着一个大大的“武”字。熟悉的踢腿加抹鼻子动作,配上帅气的Ending Pose,让人忍不住想发出“啊哒”的叫喊!这熟悉的惯性思维,好像李小龙不“啊哒”就没内味儿。那么,专研无用之学的硬糖君要问了:中国武学的声学要义、李小龙的“未解之谜”——他打架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喜欢怪叫一声?
李小龙的啸
在电影《龙争虎斗》的开头,李小龙的喊叫是从“啊”转“嗷”,雄壮而绵长。这种独特的喊叫不仅成为李小龙电影的经典桥段,更引来了无数模仿者。最神形兼备的,恐怕要算周星驰电影《少林足球》里的陈国坤。
在面对敌方的“闪电进攻”时,陈国坤身穿李小龙的黄色战袍站在球门前,把来球全部潇洒地弹飞。弹到兴起,又是一声振奋士气的“啊哒”。但即使是外型甚至气质与李小龙都如此相像的陈国坤,都很难模仿到位李小龙的“啊哒”。李小龙看似随意为之的叫喊,一般人是很难模仿到位的。不是声调太尖利,就是气息过于短促,究其原因,李小龙标志性的喊叫,在武术上应该称为“啸”。
啸,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发声方法。李小龙的拳法,习的是咏春,发源于鹤拳。鹤派拳师打拳常带鹤啸,非有内功不能啸出。常人叫不出李小龙的气势,的确是因为功夫不到家。
少年李小龙最喜在街头与人切磋,他先学的是太极拳但总觉得缺乏实战技巧。为此,李小龙的父亲给儿子找来了香港内家功夫的高手梁子鹏。梁先生深厚的武学涵养与拳理,让初生牛犊的李小龙见识了山外有山。十五岁时,李小龙在好友张卓庆的介绍下拜入叶问门下,开始系统学习咏春。开明的叶问并不反对李小龙继续练太极拳,这为后来截拳道的广博打下了基础。他的“啸技”,可能就是在这一阶段习成的。
后来,李小龙又师从陈亨后人学了蔡李佛拳。由此将咏春、跆拳道、太极等诸多中外功夫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独特的截拳道。他的啸,除了对传统鹤啸的传承,更多的承载了他不惧挑战的武学思想。啊哒一啸,无疑是具有宗师风骨的潇洒应战。从配角到功夫之王
半个世纪前,英文词典里没有Kungfu一词。将它带给世界的,正是一代功夫影帝李小龙。
从拜师叶问,到而立之年创出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截拳道在1972年获得了权威公认——李小龙入选国际武术杂志《黑带》的名人堂。他在《生活的艺术家》里写道:
“习武之人要破旧立新,就像倒掉桌上的半杯水,才能装更多的水。”截拳道对中外技击家的超越,不止有容乃大的技法本身,更在于树立了一种敢于突破的中国精神。
这种武学思想,也在他的电影中展现得淋漓精致。导演张彻认为:“他的长处是把中国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巧妙。”
“功夫”和“电影”,李小龙人生的两大关键词。1959年赴美之前,李小龙就在香港参演了22部粤语电影。转战好莱坞,虽然只得到了《盲人追凶》和《青蜂侠》等配角,但他总是能牢牢抓住观众眼球。
李小龙出演《青蜂侠》1970年,嘉禾电影掌门人邹文怀找到李小龙,说出将功夫融入电影打出华人雄风的想法。李小龙兴奋地用拳头“啪”一击手掌,担当主演的处女作《唐山大兄》应运而生。
李小龙饰演的郑潮安,在孝的承诺和义气追求之间矛盾不已。潮安打死恶人后被警察逮捕,充满着懊悔的表情。除了自己要受法律制裁外,还意味着母亲给的玉佩碎了之后,为义失孝对母亲的愧疚。潮安不顾实力悬殊挑战恶势力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2年的《精武门》是李小龙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电影以霍元甲的死为导火线,进而上升到了抗日民族大义。李小龙饰演的陈真,将从为师父报仇转向洗刷民族耻辱的意识发挥到了极致。
陈真打败所有日本武士后,让到精武馆送匾额的武士吞下“东亚病夫”四字的棉纸,报还他们在丧礼上的无礼。用脚踢飞上海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更是让人热血澎湃。从击败武士到最后被重重围困,陈真的挑战意志从未屈服。直到最后一刻,他还凌空跃起试图完成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相比《精武门》的宏大主题,《猛龙过江》着重突出了“善”与“恶”的两极对抗。1973年的《龙争虎斗》,整体故事都靠拢007的谍战动作风格。同年7月,准备继续拍摄《死亡的游戏》的李小龙溘然长逝。
仅存4部半主演作品,却成为世界影史浓墨重彩的一笔。李小龙的电影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孝、信、仁、恕、义”,更推崇了不惧挑战的中国精神。以东方内核吸收西方电影的文化审美范式,这是他的影片能够引起世界共鸣的原因。孤独诗人,李小龙的另一面
在《我是谁》里,李小龙写“在强装的笑颜后面,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在给妻子琳达的信里,他写“人生在世,略具薄资则知足则止”。
今年出版的《李小龙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用李小龙的诗稿展现了他在功夫巨星背后诗意的灵魂。在那些和他有过交集的人眼里,李小龙还是一位艺术家和沉思者。
原标题:《李小龙打架前为什么要一声怪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