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汉字叔叔”和美国心胸血管外科专家,缘何都对南京一往情深?

2020-11-27 17: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打开手机APP,扫描一张“字源卡”,手机上瞬间显示出这个汉字的AR动画演示图像,将这个汉字的来源、演化演绎地惟妙惟肖。

汉字叔叔与张帅团队合作研发的字源卡产品已由汉字书局发布,张帅提供

手持卡片的银发爷爷理查德·希尔斯,被网友誉为“汉字叔叔”。他于26年前开始研发的“汉字字源”网站,如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开汉字字源数据库之一,收录近10万个古代中文字形,6552 个最常用的现代中文字字源,31876 个甲骨 文,24223 个金文,以及49705个篆书……

在中国游历多年后,2019年底,“汉字叔叔”终于定居南京,并成为南京视网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特聘专家,70岁的他正和一个创业团队,联袂攻关如何用生动活泼的音视频形象讲述汉字演变故事。

“汉字叔叔”将汉字之美散播全球的同时,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来自美国的心胸血管外科专家麦克·杰·卡麦克则用30年的时间,培训、指导中国医生完成高难度的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在他的帮助下,该院心脏手术死亡率由50%降至2%以下。

在南京,来自全球的外国人才正在与他们的中国伙伴共同分享前沿技术、专业经验;开放的南京,也敞开怀抱,与各国友人分享发展机遇,澎湃创新活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在11月 23日-27日的“魅力城市南京行”活动中,记者从南京市科技局获悉,自2018年至今,南京引进高端外国专家360人次,其中8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外专项目、7人入选江苏省重点人才计划外专项目;3位外国专家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2位获得江苏省友谊奖,24位获金陵友谊奖。

“汉字叔叔”理查德·希尔斯向记者讲述他创立的“汉字字源”网站

“汉字叔叔”联盟南京团队,用AR 演绎汉字前世今生

走进理查德·希尔斯的家中,《说文解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中国传统经典名著填满书架。打开电脑,一个融合甲骨文、金文、篆书的字源数据库详细诉说着6552个最常用的现代汉字的起源。这些独具特色的汉字 ,浓缩着理查德70年的人生。

“世界上有7%的人说英语,但有20%的人说汉语,我非常好奇人们是如何用汉语思考的,年轻时,我想去看更大的世界,所以1972年,我买了一张单程票到中国学习汉语。”全身只剩下80美金的理查德一边做英语教师,一边买来小学课本自学汉语,但死记硬背收效甚微。

“直到40岁,还不能读和写,只能说中文。但我发现,几乎每个汉字的部件都有详细的来源,如果知道汉字的起源,发现汉字的故事,就能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古人对话。”然而,一场意外加速了理查德的计划。1994年他患上严重的心脏病,“如果生命只剩一年,我该做些什么?”

“汉字叔叔”理查德·希尔斯与记者分享他对汉字的理解

理查德的答案是,将《说文解字》数字化。“一年后我活了下来,于是到硅谷拼命工作,赚了5万美金,其中2万美金让朋友帮我扫描汉字录入电脑,剩下的就买汉字参考书。书很贵,花了很多钱。”此后,理查德将《说文解字》、《六书通》、《金文编》和《续甲骨文编》近10万字的字形输入电脑,2002年,汉字资源网站终于上线。

默默无闻地耕耘了9年后,2011年理查德突然发现网站的访问量猛增,一个月内有100多个国家的人访问网站,后来他知道,是一个网友发了微博,将他的故事广而告之,网站也被带火了,“汉字叔叔” 成名了。2017年,理查德的命运再次迎来转折。

那一年,南京视网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帅获悉“汉字叔叔”的故事后,向他发出邀请。此后两年,张帅多方辗转,并在南京市科技局的帮助下 ,让“汉字叔叔”顺利“落地”南京。

“汉字叔叔很想留在中国,而视网么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政策,他可以作为外国高端人才申请最长期限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南京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汉字叔叔”创立的“汉字字源”网站截图

2019年底,理查德提交资料。2020年1月,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后,他获得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今年春天 ,他又在南京市科技局的帮助下顺利办理了A类外国人工作许可证,5年内,他可以稳定地留在南京工作。如今,理查德担任南京市视网么科技有限公司特聘专家,双方联合开发的字源卡中文版也已经上市。

“有人说我是伟大的外国人,因为我做了那么多分析汉字的工作,其实我只不过是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和梦想,那就是汉字,我希望永远留在中国,我觉得中国是我的家。我希望在南京活到老。”理查德说。

医学无国界,30年中外技术接力守护生命健康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远隔重洋,享誉世界的美国心胸血管外科专家麦克·杰·卡麦克每天一早会出现在南京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南京一院),与医生们一起查房、查看患者的心脏造影、心电图、超声影像等资料。随后,他会进入手术室,随时指导年轻的医生在术中精准主刀。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美国心胸血管外科专家麦克·杰·卡麦克

麦克与南京一院的缘分已经持续了近30年。

南京一院副院长陈鑫,1993年作为该院首批赴美培训的医生,前往美国奥卡拉心脏研究所学习,当时,他就是在麦克的指导下开始培训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心脏病发病率低,国内对心脏搭桥手术也很陌生,医院一年也只有几十例心脏手术,全国范围能做心脏搭桥手术的医生也不超过10个,但美国在80年代就开始推广这项技术了。”陈鑫学成归国后,很快成为国内业内的技术骨干,也开启了与麦克长达30年的友谊。此后,南京一院先后输送五六十人次的医护人员到奥卡拉心脏研究所进修学习。

“麦克团队的医生在缝合血管时,出针、进针的手法都非常精细,也因为这种精细,只需缝合一层就可以,这能让患者更快康复。”南京一院心胸血管外科医疗组长项飞2016年曾前往美国培训,对这个细节他记忆犹新。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美国心胸血管外科专家麦克·杰·卡麦克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远程视频对话

在麦克的帮助下,南京一院有了一支成熟的心血管外科手术团队,过去的十年,尽管重症复杂病人越来越多,但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死亡率2%以下,比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术前危险评分预测的死亡率降低 56.9%。医院已成功开展 105 例心脏移植手术,创全国该领域4项技术突破,2018 年心脏移植数量居全国前十位,

近30年的深厚情谊,在2018年再次升温。当年2月,麦克受邀全职来到南京一院任心胸血管外科名誉主任,每年 ,他会在中国工作6-8个月,目前,他共接诊疑难及重症心脏病患者200余名,主刀、指导完成各类高难度心脏手术500余例,包括13 例心脏移植手术。2019年,他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双方愈加密切的合作 ,也让麦克看到中国团队的专业。“我很欣赏南京一院的团队意识,不仅心外科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密切,他们与麻醉科、心内科 、ICU甚至手术室的清洁工的合作都很默契。以前是他们来 美国学习,现在我来中国也能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并将中国南京的经验带回到美国救治患者,与他们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麦克说。

今年3月,美国纽约的新冠疫情肆虐,麦克的女儿自愿驰援纽约。临行前,陈鑫向她的女儿分享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经验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陈鑫的分享,让我们给病人更多的安慰和更好的治疗,我的女儿也能自我保护、安全回家,我很感谢他。”麦克说。

在陈鑫看来,“医学无国界,好的治疗方法应该向全人类普及,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这30年的合作,我们也经历了从向国外学习,到相互交流再到相互学习的过程,近十年来,我们也不断在国际心血管外科的学术舞台上展示南京市第一医院经验。”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由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摄

原标题:《“汉字叔叔”和美国心胸血管外科专家,缘何都对南京一往情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