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能容忍孩子不优秀是个什么心态?
原创 格十三
文|十三姐最近在知乎上看到有一个问题:“不能容忍孩子不优秀是个什么心态?”
这位题主是个8岁女孩的妈妈,她说自己从小被父亲严格要求着长大,虽然一路品学兼优但父亲很少表扬她,总是挑她的不足,导致她至今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现在她有了孩子,她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成为一个“虽然优秀但不快乐”的人。
看到这儿还觉得挺感人的,但这个时候转折出现了,她说发现孩子没有按她的要求做时,她坐立不安,害怕没有管束好孩子,她将来无法面对人生......
果然,她的精神创伤导致历史重演,她还是重蹈覆辙了,这大概就是传承吧,也许每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但大多数家长不觉得这是问题,因为“我从小也是这么长大的啊”,不是好好的吗。其实这话有语病,谁又愿意接受不优秀呢?这里有一个概念的误区,题主不是不容忍孩子不优秀,而是不能接纳孩子的暇疵,这是两码事,因为所有优秀的人也都是有缺陷的。另外这话还有bug,不容忍能怎么着?孩子可以退货吗,能换一个吗。一个班里总有优秀,有良好,有合格,还有不合格,这才和谐,如果大家全部都是优秀,你的焦虑会更大啊,你品!
其实很多家长有着同样的困惑,他们也许平时不好意思承认“我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英”,因为怕“万一失败”,大话说出去了不好收场,于是我见过不少人说:“我要求不高,也不要孩子成什么人类精英,能进985就很满足了。”
这个“自谦式凡尔赛”真的挺不好笑的。就说2019年吧,全国有超过50%的高考生是上不了本科的,有21%的考生是上不了大学的,全国有800多万考生根本上不了一本,每年能考取985的人数占总考生人数的2%,就算是211也只占5%......所以,很多人口中跟玩儿一样说得很溜的“要求不高,上个985就行”难道是把自己摆在上帝的视角来俯瞰中国高考的吗。
可能有些是出于自信,但还有一些纯粹是不了解自己孩子。搞不懂为什么有些家长明明自己那么普通,却总认为自己基因产下的孩子一定是非常优秀的,甚至是精英之才。正好,我前两天和一个朋友也在聊这事儿。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大V,这位朋友对自己两个娃学画画这件事感到异常受刺激。
他问我:你是资深老母,你说说这个现象到底正常吗?我说:你终于体会到了,没错,现在很多“教育”确实就是为了取悦家长。
比如画画,老师会用套路带孩子完成一幅画,家长一看,oh my god,我孩子的绘画天赋与生俱来,将来会成为千年一遇的大艺术家!
也包括那些所谓的奥数班啊,英语早教班啊什么的,每一个都以各种形式给了家长无限兴奋的理由,让他们从中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以为自己生了一个天才。
但很快,放眼望去,大家发现马路上好多天才啊!这时候家长就开始焦虑了。作为天才的父母,怎么可以让我家千年一遇的天才输给其他平庸的孩子?于是这些父母就开始追求更卓越,更优秀,不断加码加压。
被“取悦”过的家长,萌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觉得自己的孩子必然是某个领域的精英,但又吃不准到底是哪个领域,于是让孩子不断去试错,试错过程中又接受不了孩子“不是这块料”的事实,一旦发现这个“神童”的残缺,就感觉是对爹妈基因的侮辱啊......
这其实就解释了知乎上那位妈妈的问题:为什么“接受不了孩子的不优秀”。但实际上她的孩子真的不优秀吗?也许只是不完美,不面面俱到而已,但在某些家长眼里,那不可接受,因为他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孩子。尤其是当年不如自己的张三李四,如今的子女都比自己娃优秀,他们就更不服气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又一次印证了:最上面的不焦虑,最下面的也不焦虑,最焦虑的就是中间那一撮家长。
不上不下的中间层,一面努力想要向上进阶,一面又要努力防止掉到下面。
就像题主这位妈妈,亲身经历体会过通过强压和严厉管教而带来的“相对成功”,就像一个只学过做川菜的人,你让他向外国人展示中华美食,他就只能做川菜。所以,这位从小不被父母接受暇疵而长大的人,最终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不能接受瑕疵的。
其实他们不是怕孩子不优秀,他们只是怕孩子回归平均值,或者回归到自己拼搏之前所处的那个层次,那不就等于白费了他们这半生的努力嘛。
希望下一代成为优秀的人,这一点毛病没有,但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什么是优秀”。
这社会风气就很好笑,小区里有孩子考上清北,连居委会都要敲锣打鼓组织育儿分享会,庆祝这家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是不是没考上清北的孩子都不是优秀的人了,那么全中国人总共没几个优秀的了。
人生就算只活到80岁,考上大学只用了不到四分之一时间,接下来漫长的人生,优秀不优秀还要走着瞧呢,是不是精英还要靠时间的打磨呢,怎么就那么早定性了?
有些家庭对优秀的定义特别特别简单:“孩子什么都是第一,至少是前茅,就叫优秀”。在学校考试成绩第一,课外班成绩第一,各种竞赛第一,只要是能排名次的东西,孩子都拿第一,俗称“全能学霸”。
训自己家孩子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训,就只会说:“人家谁谁谁多优秀,每次都考第一......”
成绩漂亮确实代表这个孩子学习能力不错,确实让很多人都羡慕,但这就叫优秀了吗?我小时候的那些班里备受老师捧着的那些第一名啊班长啊团支书啊课代表啊什么的,现在看看也没什么优秀的,还不是每天在跟后浪PK的996之后吃着降压药为孩子考砸的分数而跺脚吗。
就说这位题主,读了那么多书品学兼优,从小城镇拼到了大城市,她依然生活得迷茫焦虑。这正好说明人的幸福感满足感真的和你读过多少书没有直接关系,读书只能拓展你获得幸福感的渠道,但就算路摆在眼前了,有的人也不会走,还在找所谓更优秀的路。
现在符合家长预期,不代表这个人未来一定优秀,而真正优秀的人也不见得读书时都是样样好。我们要培养的优秀,一定是善良端正的品行,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成绩,一定是坚韧勇敢的品质,但不一定要处处得第一,一定是能够受用终身的素养,而不是只看眼下的利益,一定是能创造价值的大能力,而不是拘泥于当下的小格局,同时要明白,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孩子也一样,就像你必须承认自己不是完美的家长,你也必须接受孩子是有缺陷的。因为他不是一串DNA排序字符,他是个人。作为宇宙中的一粒粉尘,我们每个人在世上走一遭是为了活出自己的价值,不是为了实现别人给我们预设的价值。你可以教育孩子追求卓越,但你对他的容错率也要提高。
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个坑都需要一个萝卜,你不能因为看上了某个坑,自己没填上就一定要求下一代去填,因为也许尺寸不合适,可能塞不下,也可能空落落。只有找对适合你的那个坑,你才是一个能茁壮成长的萝卜。然而,不管你是否茁壮,你也始终就是宇宙中的一粒粉尘,要做一个对自己认可、对下一代也敢于认可的粉尘,这本身就已经很优秀了。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