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艺片”被迫“下架”,影院该背锅吗?

2020-11-27 12: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大盘是被忽略的原因。

文/七月

被迫做砍排片的“恶人”。

近期,在《气·球》呼吁增加排片的问题上,被迫与片方等站在了对立面的影院一方觉得有些委屈。《气·球》上映至今的市场表现并不乐观,没有给到影院更多可以增加排片的信心,即使影院经理十分不想砍影片排片,也只能下手了。正如不少影院经理所说的:“没有观众的影片,我们不愿冒着亏本的风险给到更多的排片。”

对于《气·球》这样的国产文艺片,无论是海内外奖项的加持还是物料呈现出来的不错质感,“如果是在疫情之前的市场上”,影院经理们愿意给予影片更多面向市场、面向观众的机会,给到最大程度上的首日排片,甚至不少影院还会主动帮忙宣传影片,“问题是现在的大盘热度远不如之前,整个市场太冷了”。

由于影院排片基本遵循市场变化,追求的是票房效益最大化,影院一方似乎天然地和希望文艺片得到更多市场优待的片方、发行方以及宣传方,走在了对立面。这并不是影院经理想要的,但他们也不想承担文艺片寻求更多市场突破的所有压力。

实际上,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本在于,即将迈入12月的大盘热度并不高,日票房不足3000万的现象较为常见,在这样“冰冷”的市场大环境下,上映的文艺片由于自身与大众群体不够贴近的短板,更加难以突破一直以来的市场“天花板”。

1

—大盘仅有去年的1/5,

排片占比仍为2%—

市场遇冷被忽略。

翻看《气·球》上映至今的排片占比,除了上映首日为2.4%,以及导演呼吁增加排片之后短暂的上升到2%,其他几天的排片占比都在1%左右。

目前来看,同为导演万玛才旦作品,《气·球》这样的一个市场走向,与《撞死了一只羊》十分相似,基本都是从首日排片的2%左右下滑到之后几天的1%。

不同的是,《气·球》首日排片2.4%和《撞死了一只羊》首日排片2.2%,这两个数据背后的市场大盘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撞死了一只羊》上映首日的日票房为4.35亿,之后几天的日票房分别为5.68亿、2.19亿和2.87亿,大盘热度极高;而《气·球》上映首日的日票房不足9000万,仅有《撞死了一只羊》首映大盘的1/5,之后几天大盘虽然也有高达1.4亿的日票房数据,但更多还是4000万左右的日票房。

不仅《气·球》和《撞死了一只羊》上映的市场大环境完全不同,两部影片同档期影片的表现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排片占比。从《撞死了一只羊》来看,影片的排片占比没能突破2%以上的更多可能性,主要因为同档期有着《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超英大片正热,占据了80%左右的排片。

到了《气·球》,同档期并没有《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现象级大片领跑,市场最热的《除暴》虽然累计票房近3亿,但也没有实现超过40%的更多排片占比,反倒是同档期的《末日逃生》《海兽之子》以及稍早上映的《热血合唱团》等诸多影片,加在一起分摊了超过50%的排片占比。

由此来看,在没有了《复联4》这种大片的绝对性碾压市场之后,《气·球》依旧与《撞死了一只羊》一样排片占比落在2%左右,这对于希望得到更多市场优待的片方和创作者来说,确实有些不公平。

2

—文艺片

难以突破的市场“天花板”—

2%左右的上限。

实际上,不仅仅是《气·球》和《撞死了一只羊》两部影片难以突破2%的排片占比,2%左右的市场占比一直以来都是更多国产文艺片的“天花板”。当然,并不排除一部分国产文艺片早已受到不少关注,在上映前期的市场占比有着相对不错的表现。

从2019年上映的国产文艺片来看,以影片是否入围提名过各大电影节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标准,粗略统计2019年全年总共有52部国产文艺片上映。其中,首日排片占比超过10%的影片仅有8部、超过20%的仅有3部,近4/5的影片首日排片占比未达到3%。

即便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铤而走险》等这样备受关注的影片上映,其首日、次日排片占比的落差也极大,从17.8%到5.7%、从18.9%到10.5%,可谓拦腰截断。这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虽然国产文艺片的市场关注度有所提高,但本身依然难以实现市场体量的突破。

具体来看,以《南方车站的聚会》等文艺片为例,影片从导演娄烨到主演胡歌、桂纶镁、廖凡等就有着相对不错的市场影响力,这一因素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影片的首日排片占比能够达到10%左右甚至以上。

然而,包括《撞死了一只羊》《红花绿叶》等在内的更多文艺片,导演万玛才旦、刘苗苗等主创的产业地位固然不错,但大众认知度相对较弱,导致这些影片的首日排片占比只能落在2%左右。

其中,即便是《送我上青云》和《阳台上》分别有着姚晨、周冬雨这样大众更为熟知的主演,这些影片要么首日排片占比仍是2%左右,要么超过5%的首日排片占比在次日很快回落到2%左右。

通过观察这些已上映的国产文艺片可以看出,文艺片仍旧处于国内电影市场的中下层,想要凭借着更好的票房表现、市场反馈,来培养出更为雄厚的受众基础、提高观影素质,却有着难以打破的市场“天花板”重重限制。这对想要良性发展的文艺片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而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并不能只靠头部大片的支撑,必然需要国产文艺片的内容供应去进行不断地填充,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这其实也意味着,产业需要做更多的尝试,以帮助文艺片突破2%的市场占比上限。

3

—影院不多排片的顾虑在哪?—

市场信心不足。

文艺片求排片,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从《气·球》来看,文艺片能不能拥有2%市场占比的更多突破,这种压力不应该仅仅落在影院排片上。

上映至今,《气·球》每日的上座率、综合票房占比等市场数据反馈并不乐观,基本低于档期相近的《热血合唱团》,甚至有时候会低于上映已有2个月的《我和我的家乡》和《夺冠》。再加上,《气·球》的口碑发酵和扩散并没有覆盖更多的观众,没有给到影院更多市场信心,可以支撑影院增加影片的排片占比。

尤其是,可能《气·球》主创和片方呼吁排片的声音被听到,《气·球》从11月23日1.1%的排片占比增长到11月24日的2%,但上座率反而从前一天的3%下滑至1.8%,综合票房也只是从近34万到35.3万的小幅上升,影院排片增长所带来的成效并不大。

显然,国产文艺片想要实现更多的市场突破,单单靠提高院线排片是不够的。诚如多位影院经理所说的,院线排片追求的是票房效益最大化,如何进行排片都是由市场所决定的,不要让影院承担所有的压力,影院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但不可能不顾亏本问题而无限制地进行支持。

实际上,以《气·球》为例,对于想要良性发展的国产文艺片来说,整个市场确实应该进行增加排片等的更多鼓励,但更加关键的点在于,影片本身的内容能不能够被大众所接受。毕竟,到底看不看文艺片,最终还是观众说了算,而不是市场给了多少助力。

可以看到的是,从单片到市场,随着资本、明星的不断下场,资金短缺、号召力不足带来的各种问题已经不再是国产文艺片的绝对短板。不过,难以走近大众的“内容难题”仍是文艺片市场目前以及未来绕不开的话题,同时如何提高国内市场的观影素质也是一大现实困境。

《气·球》值得肯定的是,内容实质上是万玛才旦近年来最接近普通观众的一次创作:无论是达杰这个普通藏族家庭所遇到的多重现实问题,是当下大众普遍会遇到的困境,还是这一家老小涵盖了人的一生各个年龄阶段,更具有普世性;同时,影片对女性有了更多的关注,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周遭环境的压制产生了矛盾,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情。通过这种创作尝试,《气·球》希望能走向更多的大众群体。

然而,从《气·球》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影片的内容还需要与大众更加贴近,市场上的文艺片不止一部《气·球》如此。因此,如何在创作上能够触达更多的受众,从而培养起观众的文艺片观影习惯,才是接下来国产文艺片能否出圈的关键问题所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