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用的护肤品到底吸收了吗?

2020-12-03 14: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herilyn skin问徐楠

记得小编刚开始学护肤的时候,一套护肤流程下来觉得有的护肤品涂在脸上好像在糊墙。

整个脸油的发光好难受

,真想把买来的护肤品扔掉!!

但是转念一想,这些都是小编省吃俭用从为数不多的生活费里买的又舍不得扔了,呜呜呜我白花花的银子啊

而且有时候花了很多钱在脸上,但是身上任何一块皮肤却比脸上都要好,这是为什么啊啊啊啊?宝宝们有没有同感?特别困惑对不对?

经过我多年的刻苦护肤钻研,发现事情的真相绝非如此!如果你一开始就有这个疑问的话,那证明你的思路就错了~又或者说被不靠谱的护肤安利蒙蔽了智慧的双眼。

虽然因为每个人的肤质不同,护肤情况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护肤也是要讲究科学的哦。

护肤品怎样才能算“被吸收”?

大家可能会很失望,原来自己的护肤品真正要吸收原来那么难,那没有被吸收进入皮肤内部,只停留在皮肤表面,不就浪费了吗?

其实,化妆品对皮肤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有些需要进入皮肤内部发挥作用,有些则需要停留在皮肤表层。

(1)小分子或多或少有着透过皮肤的能力。如水或维生素E等,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来进入皮肤发挥保湿效果。当一些大分子进入不了皮肤屏障时,一些护肤配方则会添加“渗透促进剂”来帮助这些成分进入皮肤角质层,进而发挥其特殊功效。

(2)留在皮肤表面的保湿剂和润肤剂,其实并不需要进入皮肤内部,只要像“盖子”一样覆盖在皮肤表面,就能有效防止皮肤内部的水分蒸发,达到保湿的效果。

当然,大部分的高功能性成分,都是要进入到比较深层的肌肤才能发挥作用的,比如:美白成分需要渗入到表层下的基底层,才能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防止黑色素的生成;抗老化成分只有渗入真皮层,才有益于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增强皮肤弹性,实现抗衰老的目的。

影响护肤品吸收率的因素

1、皮肤角质层薄厚、表皮细胞数量、皮肤附属器

以上这些都会影响皮肤对护肤品中的有效成分的吸收程度。一般情况下就面部而言,吸收能力最强的部分是额头、脸颊、口周三角区、最后是下巴。

2、皮肤温度

皮肤温度高的时候会加速血液循环、对成分的吸收性也是有利的 。

需要提醒的是在选择面膜时一定要选择安全、有效、成分温和的产品,否则有毒、有害、刺激性较强的成分也会快速渗透到皮肤里层。

3、PH值

面部角质层的PH值是5.2~5.6,皮肤在偏酸性情况下才能很好的吸收这些成分,所以对于一些功效性的护肤品为了强调和增加吸收效果,会是偏酸性的状态。所以你要是好奇测下PH值,就会发现你手里的护肤品是不是在皮肤承受范围内。

4、皮肤屏障的完整性

这个不难理解,如果你本身是痤疮、闭口、激素依赖皮炎等皮肤问题,那皮肤对护肤品成分的吸收度自然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人。一般来说,角质增生性问题,如闭合粉刺会使皮肤的吸收减弱,而存在皮肤屏障缺损的,如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的吸收性率会增加。提一句,对紫外线过敏或长期日晒的皮肤,也是皮肤屏障不完整的情形之一。

5、角质层含水量

角质层水分充盈时会提高对亲肤成分的吸收度。所以无论是油性肌还是干性肌或者混油,都是提倡补水的;包括皮肤已经出现炎症状态的时候,也会在皮肤不同阶段提倡补水主张。

6、皮肤出现病态时

皮肤出现炎症、病态的时候,皮肤各层的结构和血流量都是有轻微变化的;这样的状态是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伴有皮肤屏障缺损的炎症性皮肤病,皮肤对外界物质的吸收率也会相应增加。

7、时间长短

如果不考虑护肤品成分安全性和有效性,只考虑使用时间;那么,用一天、用一个月、用一年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不过,不管是哪种功效的护肤品,其应该起效果的时间周期都应该是以遵守皮肤自身吸收规律为前提的;千万不要觉得效果起的越快越好、或者效果越慢越安全;一定要看成分、配方、技术、原材料。

如何让产品更易吸收?

01温和去角质

去除皮肤表面多余的角质,自然对吸收也有帮助,比如刷个酸、适当使用洁面仪之类的。

02功效成分的浓度

就比如「烟酰胺」这个成分,如果以修护皮肤为主的,添加量可能不会特别高,但如果以美白为功效的,一般在3%-5%之间。

03缓释技术的使用

缓释技术指的是,把一些不稳定的成分包裹起来,就像我们吃的胶囊一样,一方面维持鲜活度,一方面让成分吸收更有效,像VC、A醇等都是用这样的方式。

总之,护肤品的渗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所以选择一个合适产品,日常做一些促进吸收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有帮助的呀!就看你有没有心思和时间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