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友协林松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中国伊朗合作提供机遇
“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已不可阻挡。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已经过时,损人不利已,不得人心。”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在中国伊朗两国友协年会上说道。
11月24日,由伊朗中国友好协会、中国伊朗友好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伊朗两国友协年会在线举行。林松添会长、伊中友协主席穆罕默迪与伊朗合作、劳工和社会福利部副部长哈什米出席并致辞。中伊友协副会长、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主持会议,两国友协理事单位、学术机构、公益组织代表20余人出席。
第十一届中国伊朗两国友协年会在线举办
林松添会长在致辞中表示,伊朗与中国同为霸权主义的受害者,是世界和平与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者。“我们坚信,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波斯湾,符合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一直以来,中方坚决反对对伊朗的非法单边制裁,支持维护地区和平和伊方正当权益。10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海湾地区局势部长级会议时表示,中方倡议在维护伊核全面协议的前提下,搭建一个海湾地区多边对话平台,讨论当前面临的地区安全问题。对此,林松添强调,这一建议就是要以集体协商的方式管控危机,为实现地区和平注入动力。
中国伊朗两国友协年会自2010年起每年在两国轮流举办,旨在搭建两国民间交流平台,推动中伊民间友好与互利合作,迄今已连续举办十届。本届年会原计划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由于疫情改为线上举行。
疫情下的中伊民间外交
会议开始,主持会议的华黎明大使首先对伊朗政府和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示了诚挚的慰问。当前,伊朗疫情状况依然严峻,回顾今年中国国内疫情暴发之初,伊朗政府与民众在道义和物质上都向中国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在伊朗疫情暴发后,中国也向伊朗援助多批抗疫物资,并派遣了首个对外抗疫医疗专家组。
伊朗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穆罕默迪在会议中指出,在伊中两国遭受疫情之时,除了两国政府互相开展的人道主义援助,两国人民也通过民间组织、机构、商会等纷纷向对方伸出援手,学生和艺术家也纷纷参与其中,这体现了两国民间外交的巨大潜力。
今年2月,29岁的伊朗籍咖啡师西纳·卡拉米放弃了搭乘专机回国的机会,留守武汉,为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制作咖啡。而在感受到西纳的祖国伊朗疫情严重的时候,他的中国同事们又四处购买大批口罩,捐赠给了伊朗驻华大使馆。
“两国友协从疫情暴发之初就立刻开展疫情友好援助活动,在公共外交领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穆罕默迪还表示,希望两国友协在后疫情时代在疫苗等领域也能开展密切合作。
此外,中伊双方还就职业教育、慈善援助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交流。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总经理聂丽霞表示,希望与伊朗优秀科技型企业合作,共同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困难,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等方面加强交流。伊朗伊玛目霍梅尼救济委员会国际事务协调主任穆赫辛·法拉哈尼则认为,近年来中伊双边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两国非政府机构间就脱贫经验开展交流十分重要。
深入交流“一带一路”倡议
此次会议中,中伊双方还就“一带一路”合作交换了看法,驳斥了一些国家关于“一带一路”的无稽言论。
“一些人将‘一带一路’倡议称为‘陷阱’,说中国通过该倡议向有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国家发放贷款,目的是让这些国家深陷‘债务陷阱’,锁定这些国家的财产,对这些国家实现征服和控制,这些理解完全不符合事实。”伊朗德黑兰大学教授贝赫扎德·沙汗在会上表示,“相关想法体现了这些人反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其背后的目的是宣扬‘中国威胁论’。”
伊朗前驻华大使扎瓦德·曼苏里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以各民族团结、协作为基础的倡议,“各国发挥自身的潜力与优势,倡导互利共赢,把自己的利益看作他人的利益,把他人的损失也当成是自己的损失。”
伊朗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拥有丰富的物质、精神文明和自然资源,在过去几个世纪一直处于古丝绸之路的核心位置,对中东、中亚、高加索国家的市场都有辐射作用。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伊朗同中国也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起就积极响应,热烈欢迎。
2016年,首列从中国开往中东的货运班列从义乌出发,开往德黑兰。此后,西安、长沙等多个中国城市也开通了前往德黑兰的货运班列,为搭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在伊朗参与了一批重点工程。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中方参建的德黑兰地铁1、2、5号线及1号线北延线项目已安全运营多年。中方承建的德黑兰-伊斯法罕高铁项目是伊朗第一条高速铁路,设计运行时速250公里,乘高铁一个多小时即可抵达伊斯法罕。中伊合作开发的北阿扎德甘油田及雅达瓦兰油田均已于2016年实现商业投产,合同总金额逾50亿美元,日产原油分别为7.5万桶和10万桶。
不久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再次表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大趋势。“国际与地区形势风云变幻,当今世界面临纷繁复杂的危机与挑战。”伊中友协会长穆罕默迪指出,面对这一形势,坚定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国际地区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在政治、经济、能源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中国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对外友协会长林松添展望道,这将为中国与伊朗开展各领域友好互利合作提供新机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