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是真正的人书俱老,文史大家周退密书法上海展出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2020-11-25 09:0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今年七月以107岁高龄辞世的文史大家周退密也是知名收藏家、学者、书法家、诗人,郑逸梅曾称之为“海上寓公”,七十多岁高龄时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年过百岁仍坚持诗词创作,挥毫题词,其文史学养与书法功力一直受到文化界关注。

澎湃新闻获悉,周退密先生辞世后首个由家属提供作品的书法展——“周退密书法展”11月24日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展厅正式展出,展览呈现了近60幅周退密的书法作品。其中既有大量周老临古拟古的作品,包括临《石门铭》《石门颂》等,更有其自作诗《松江游草》等作品,从中见出这位文史大家的深厚学修和高古书风。让人感动的是,今年已经106岁高龄的顾振乐,不畏严寒,为了好友的书法展,克服困难来到开幕现场,坚持参加展览。

周退密(1914—2020)

走进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展厅,扑面而来的或隶或楷,或行或篆,是周退密先生的各体书法,用笔果断沉着,可见一股浓浓书卷气,见证着中国书法真正的“人书俱老”。

展览现场

周退密扇面三幅

正面墙上,是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馆员吴孟庆题写的“周退密书法展”的大幅蓝色海报,两侧的展墙上,周退密临《石门铭》、临汉简《王杖诏书令》、书黄庭坚诗句等书法作品一下子把观者带入其生前沉迷的诗文书画的天地间,在力透纸背的笔墨之间,能感受到这位智慧的高寿老人下笔书写时沉着的心静和果断的用笔。

展览现场,90多岁的周退密夫人施蓓芳在发言

临汉简《王杖诏书令》

此外,展览还呈现了一件特殊的展品,那是由周退密题跋,其父周絜非的遗墨——临《韭花帖》。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介绍,周退密生前出版过诗词和文史领域的专著,但由于周老的谦逊和低调,生前举办书法展、编印的书法集不多。周退密辞世后,其夫人施蓓芳开始整理其遗作,并委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周退密书法展”,编印《周退密书法集》。周退密(1914—2020),原名昌枢,1914年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早年曾任上海法商学院、大同大学教授,后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长期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参与《法汉辞典》的编写工作。1988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的收藏家、学者、书法家、诗人、文史专家,工诗词、擅翰墨,精碑帖,富收藏,大凡传统文人的雅嗜,他皆有造诣,郑逸梅先生曾称之为“海上寓公”。著有《周退密诗文集》(黄山书社出版,近100万字)、《墨池新咏》、《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与宋路霞合著)、《退密楼诗词》、《安亭草阁词》等。2020年7月16日,周退密离世,享年107岁。

据相关书法研究者介绍,周退密的书法从欧阳询入手,上溯二王,临兰亭、圣教。隶书从《华山碑》起笔,转至《礼器碑》《石门颂》等,他的书法具疏朗、峻拔、方正、豪迈,有高洁之气。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他对清代隶书评价中肯,也显示了先生对于艺术的理性精神。

周退密书法 临苏轼诗

在周退密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期间,曾多次为市文史馆举办的各项展览提供精品力作,作品曾入选“艰苦卓绝创伟业——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艺术作品展”“紫荆绽放——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书法作品巡展”。2019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盛世风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艺术作品展”,106岁高龄的周退密馆员提供了《读书破万卷 落笔超群英》等两幅力作。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沈飞德此前表示,周退密先生是目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十位百岁馆员中最年长的一位,他在传统诗词的创作、研究、著述领域成就卓著,也是一位学养丰厚的书法家,在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德高望重,倍受大家尊敬的前辈长者,“令人敬佩的是,他年过百岁后仍坚持诗词创作,挥毫题词,为这个时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珍品。”

周退密书法 《寿》和《如松青不老 比鹤寿同长》

在周退密的自传文章中,他曾写道:“我还爱好书法和诗词。过去老家就有不少碑帖,以后又从上海有正书局、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买回大量珂罗版、石印的碑帖,凡是他们出版的碑帖,我几乎十有八九了。解放后,我乐此不疲,又购进了不少碑帖拓本,收藏价值增加,实用价值已经不多了。”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近60幅周退密的书法作品,不少是周退密先生九十多岁时所书。其中临《石门颂》《石门铭》,见出笔底雄力,而自书自作诗词,用笔或行或草,自然超迈,又有着潇洒超逸处。此外,展览还呈现了一件特殊的展品,那是由周退密题跋,其父周絜非的遗墨——临《韭花帖》,从中也可见出周退密的家学渊源。

周退密题跋,其父周絜非的遗墨——临《韭花帖》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馆员吴孟庆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周老的生平和当时一起在文史馆的时光,他表示,“周老是学贯中西的文史老人,他童年开始学习书法,过了百岁仍在写字,而且眼不花、耳不聋、手不抖,达到了如火纯青、人书俱老的境界,现在具备这样境界的人是不多的。前几年有友人想请他写字,几次让我联系周退密夫人,周周退密夫人说:‘让他来吧。’去他家里,周退密当场书写,这是我看到的也许是他最后几年留下的书迹之一。 他的落款是‘周退密105岁’。 周退密一生与书为伴,这种恒定的精神生活也是他的养生之道。”

周退密书法,临《石门铭》

知名学者、华师大教授陈子善此前曾对澎湃新闻说,退老是上海仅存的几位文史大家,“尤其他那么高龄,他对中国文化如诗词、书法等的继承,一以贯之,有一种真正的追求在里面。作为前辈,他与施蛰存、郑逸梅交往极多,也非常关注被忽视的文化大家的遗产整理,如退老鼓励晚辈整理周越然先生的遗著,他也是上海藏书文化的重要研究传承者。”

周退密自作诗《松江游草》

 

周退密自作诗《松江游草》(局部)

周退密书法局部

周退密书法局部

在开幕式上,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王群用“感谢、珍贵、传承”三个词语表达了展览开幕时的心情。她表示,周退密馆员在诗词和书法领域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生前对文史馆工作的大力支持也是令人感动的,“作为文史馆主办方,我们主办周退密书法展,旨在展示周退密馆员的大美书艺,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体现‘敬老崇文、存史资政’的宗旨,表示我们对于文化传承的积极的态度。”

周退密书法 对联《读书破万卷 落笔超群英》

开幕当天,今年已经106岁高龄的书画家、文史馆馆员顾振乐,不畏严寒,为了多年好友的书法展,克服困难来到开幕现场。周退密夫人施蓓芳在对多方表示感谢之后说道:“周老生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同时酷爱文学,1988年荣聘为文史馆馆员后,享受政府种种敬老崇文的待遇,积极参与文史馆举办的各项活动与学习,与同馆馆老交流、磋商,在诗词、书法等方面不断提高,才能在馆领导的支持下举办这个展览。”在现场,周退密夫人施蓓芳还代表家属向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捐赠周退密馆员作品《临〈瘗鹤铭〉四条屏》和对联《读书破万卷 落笔超群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副馆长沈飞德向施蓓芳女士颁发捐赠证书。

展览现场,前排:施蓓芳、顾振乐,后排左起:沈飞德、赵英、王群

 

周退密书法 《临〈瘗鹤铭〉四条屏》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为2020年11月24日—2020年11月28日。

延伸阅读|书画界人士谈周退密书法

唐吟方:退老勤于书札,翰墨流传遍布九州

退老在《吟边墨痕》小引中说“平生有二好,曰诗曰书。虽垂老无成,捻髭临池之情固未尝稍衰也。”书法和诗是其终生的喜好。

程千帆致施蛰存书札中谈沈祖棻诗词付印事兼及退老书法:“子苾诗词付印事,系自畺托南师资料室负责人赵兄主持……想请维昭及退密二兄各题一内封面,一书‘涉江诗稿四卷’,一书‘涉江词稿五卷’,其大小即照《金石百咏》之板框。其式如左:涉江诗稿四卷。退密楷书,子苾所喜。弟则爱微昭之奇逸,故欲转请兄一求耳。(或请退密,作楷,微昭作篆。)

我在《雀巢语屑》中也提到退老的书法:“今私人印墨迹选,以周退密老人手迹最多。余每至上海访退老,常得其手赠,寒斋所存不下十数种,大抵为各地爱好者自发印行。印本中多为书问,少则三五行,多则四五纸,风便落笔,最得翰墨真意。间有临书帖,亦气吐如虹。退老勤于书札,与四海风雅之士应接无虚日,翰墨流传遍布九州。近得忻州焦如意寄赠《周退密致陈巨锁翰札》,收退老八十九岁至百岁十年间与陈氏笔札书法,墨迹俱彩印,即硬笔纸条,亦不遗漏,珍护之心,斑斑可见。故田遨老卷首题诗有‘周陈函札互珍重,无限白头倾盖情’之感叹。”

张瑞田:他书法的文化格调可望不可及

就书法而言,2007年“心迹·墨痕:当代作家、学者手札展”巡展中,周退密老是这个展览的特约作者,也是最年长的作者,他的手札和诗札同时展出,引起观众极大的欣赏兴趣。这两件作品足以证明周退密的书法家的地位。这两件作品,也让我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周退密是当代书法大家,是文人书法大家,庸庸书界无出其右者。不把书法作为笑傲江湖资本,把写字看成一种生活习惯。创作诗词,用毛笔录之,味道不同寻常。毕竟是从髫龄而来的修为,对书法的认知,是有文化深度的。因此,他书法的文化格调可望不可及。从“手札展”开始,我专注周退密的手札研究,我觉得,当代书法家的手札就是用现代汉语写的书信,不讲规矩,没有方圆,仅仅传达了世俗信息。周退密不然,他的手札由考究的文辞支撑,敬语、平阙、收尾,不离传统手札的格式,可谓字清意长。周退密是复合型文化人,他作诗写字,他研史读经,清代吴云的《两罍轩尺牍》,是他的枕边书,难怪他写手札下笔如神。中国书法的名作庶几是手札作品,能够从手札的内部出发,窥探书法,做到读写自如,是需要刮目相看的。周退密的书法生涯如此铺陈,其落在宣纸上的毛笔字,有文化内涵,有艺术感觉,再正常不过了。

周退密103岁时所题《珠联璧合-郑逸梅遗印》  (非此次展品)

顾村言:退老的为人与诗书,对当下是一面巨大的镜子

退老的书法,到九十以后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度。尤其喜欢他的一些晚年诗稿手札,见出学养,浑而厚,笔底雄力,而又自然超迈,读之让人迷醉。印象深的还有退老103岁为郑逸梅遗印集所书的《珠联璧合》四字,如东坡书风,而老劲过之,古意而纷披,朴厚而清劲,内在又有着一种潇洒超逸处。晚年的《时光之门》及部分题签,更是人书俱老,进入难得的化境。

读退老的书法,如其名字,书法之间正见出“退”与“密”,能进方能知退,能退方能知进,书迹见心迹,从中可见其人生格局与境界,如老人在98岁时所记:“我在九十八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处顺境时,是保泰持盈,不敢妄作非为;在处逆境时,是含垢忍辱,耐心待变,听其自然,不灰心丧气,终于峰回路转,活到现在。”从他的见出心性的诗稿手札中,正见出其晚年的一心向内,内在的朴拙古厚,而又潇散飘逸,如读东坡书简,既见出一种澄明之境,又见出人生的岁月蹉跎、世事蹭蹬与放逸旷达处。

周退密诗稿(局部)   非此次展品

退老书法的另一“密”字——事实上,退密书法筑基极厚,胎息“二王”,沉迷苏黄,精鉴金石碑帖,且由取法清代隶书而上溯秦汉,退密老曾言:“金石之学,自欧、赵著录以还,上之则以考订史事,其次则以通古今文字,下之则以尚论书法。得一拓本,赏奇析疑,乐亦靡穷。”与当下书法界的纷扰喧嚣完全不同的,退密老的书法是与他的文人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全无隔膜处,且辅之以人格锤炼、诗词涵养与金石考证,终于成就了其晚年书法的高峰,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书法大家,似乎终其一生都不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忆想起章汝奭先生生前接受笔者访谈所言的“过去就没有‘书法家’三个字”,让人感叹。

退老的为人与诗词、书法,不仅对当下的诗坛与书法界,对当下的文化界,都可谓是一面巨大的镜子。

周退密书迹(局部)  展览作品

周退密先生106岁时题签  非此次展品

郑有慧:寓所清气满屋,书画雅致沉稳

在2005年周老先生高龄九十多岁时,先祖郑逸梅的遗作《尺牍丛话》出版后,他为该书校验出一百多处谬误,为以后的再版,付出了辛劳(该书2017再版)。老先生的虚怀若谷,谦逊为本。他为先祖遗作的出版题词多为‘拜题、后学……’等等。他的平实学风,赢得世人的仰慕和敬重。笔者在近二十多年中,每隔数月,定会去拜访和探望老先生,他犹如祖父般的殷切……他的寓所清气满屋,墙面悬挂的书画雅致沉稳,不染一丝火气。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