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同王珮瑜一起:台上看戏,台下观文

2020-11-24 11: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瑜音社 瑜音社

按|观文

台上看戏,看文学的表演;

台下观文,观表演的文学。

历观文囿,泛览辞林,

略其芜秽,集其清英。

使皮黄一技上跻文学之林,

酬列位宾朋拳拳爱戏之心。

《霸王别姬》里说,他是人呢,就得听戏。

那是个人人听戏、爱戏如痴的年代。爱好久了,台下看客便也想走到台前,粉墨登场。

久而久之,“票友”成了京剧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票友“传说”

“票友”指爱好戏曲、会唱戏,却不以演戏为职业的业余演员。在京剧的鼎盛时期,每位名角身边都有众多票友拥趸:

又有章小山(又作章晓珊)者,则唱青衣者也,……章唱青衣,一以瑶卿为师,轻颦浅笑,谈吐风韵,无不追步瑶卿,多有神肖之处,又能演翻袖折腰之戏,如醉酒及穆柯寨等,皆花彩之有腰腿工夫者,乃敢为之,而章并善演,可为多能矣。

——张厚载《听歌想影录》

京剧《南天门》

章小山饰曹玉莲

言菊朋饰曹福

在众多票友之中,有人便放弃本职工作,“下海”成了专业演员。早期票友称作“子弟”,后来也有“羊毛”、“丸子”、“棒槌”等作为“票友”的别称,带着些贬义色彩。票友在初下海时常遭讥讽、冷眼,但凡坚持了下来,在台上也能渐渐唱出好风采,这才有了龚云甫、奚啸伯等一众名家。

京剧《托兆碰碑》

奚啸伯饰杨继业

京剧《太君辞朝》

龚云甫饰佘太君

票友在下海前,大多已有名气,谓之“名票”。比如老生三鼎甲之一的张二奎,四喜班班主看中了他,力邀他下海演剧。原本名声大噪的票友,下海之后更加受到追捧,甚至被选为“内廷供奉”,拥有了各种荣耀和明星光环。

张二奎画像

许多名票,下海之前将票戏视为人生乐趣,下海之后更是潜心钻研演剧,在戏曲的表演风格、脚色行当、舞台道具等方面都作出创新。名票里多饱学之士,致力于改编、新创剧目,又常在戏中插科打诨、点评时事,针砭时弊,赋予了戏曲更高的艺术价值。

民国时著名票房“雅歌集”成员合影

票友“江湖”

戏班有句话,叫做“老天爷赏饭吃”。一些名票,尽管没有从小接受专业训练;但下海之后,不仅唱出了名气,甚至开宗立派,栽培了众多徒弟。

张二奎先生下海之后,就有一众追随者。比如,著名京剧武生俞菊笙与杨月楼皆投张二奎门下。俞菊笙念白承其之风,浑厚洪亮,又因身形高大,身手极快,台风勇猛彪悍,常扮演一些较为粗犷、暴烈的角色;杨月楼则威严大方,二人一文一武,称为双璧。

京剧《青石山》

俞菊笙饰关平

余玉琴饰狐精

孙菊仙、刘赶三、许荫堂、贾洪林等戏曲史上家喻户晓的名家,也都曾受业于张二奎。吴泰撰写的《梨园旧话》中曾评价:“迄今五六十年,奎派犹相沿不绝,一似必效其唱法始合轨辙者,可谓能自开风气者也。”

“言派”的创始人言菊朋亦为票友下海。言菊朋曾任职于清朝的理藩院和民国的蒙藏院,但自幼爱好京剧,尤其推崇谭鑫培,受业于红豆馆主学习谭派艺术。

言菊朋便装照

有人曾评价,他“失街亭、捉放曹、武家坡、汾河湾、辕门斩子、卖马等皆与谭氏所演丝毫不失”:

梅兰芳也很重视这场演出,他在上场门听完《空城计》城楼一段「二六」,才去化妆。大轴上演前,梅氏祝贺言菊朋,说:“三哥,你红了!”言问:“这就算红了吗?”梅说:“你正式‘下海’罢!已经很有把握了。”果然,这次演出完毕,言氏得到很多彩缎、匾额,还有条幅、横披、对联等纪念礼品。上面写的是“谭派正宗”、“字正腔圆”等词。

——李克非

《京华感旧录之言菊朋及其“下海”》

言菊朋下海时,还有一桩轶事:上海有位名士赠了一副对联“上海即下海,无君而有君”。依照惯例,票友登台,水牌子上要添一个“君”字,这副对联便是在说,言菊朋之来上海正是他“下海”的开端,从此可以不必再写“言君菊朋”,梨园菊坛多了此“君”。一语双关,颇为有趣。

后来,言菊朋先生在唱法上亦有开创,不拘泥于学“谭”,成就了婉转跌宕、细腻精巧的唱腔。“言派”于今,也是京剧老生中举足轻重的流派之一。

京剧《四郎探母》

言菊朋饰杨延辉

京剧《断臂说书》

言菊朋饰王佐

“票戏”成痴

票友,虽被归为“业余”,但在学戏、票戏时注入的心血与热情未必逊于演员,更不乏嗜戏如命者。对大多数票友来说,京剧并不只是日常消遣,更是自己诚挚的热爱。当演戏是出于自身喜好、而非谋生之技时,票友自然更乐于练习、勤于研究,乃至茶饭不思,日夜揣摩。

票友若想下海,初登台时常选择演唱最为经典的剧目,只要能够发挥好,便能迅速蹿红。名票陈大濩下海后,首次在天蟾剧院演出就唱了谭鑫培的名剧《战太平》。

《战太平》一剧是极难把握,有人说这出戏:“没有一条好嗓子就别想唱,就是有了嗓子,倘没有一股悲壮激昂的气概还是不行。”陈大濩演出时,剧院俱买满座,演毕也是大获好评,时人观剧后感叹道:“闭目静听,恍如叔岩重登氍毹上”,从此,陈大濩算是一炮打响了。

京剧《南阳关》 陈大濩饰伍云昭

京剧的剧目代代传承,千锤百炼,下海的票友承袭旧剧、演绎经典,不畏珠玉在前,敢于面对“座儿”,是对自己技艺的信心与肯定。

著名的剧作家吴祖光先生,也就是《风雪夜归人》的作者,曾有过五次登台演戏的经历:

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的京剧演出,剧目是《樊江关》,又名《姑嫂英雄》,由当时的走红影星李丽华和王熙春分饰樊梨花和薛金莲两姑嫂,我扮演的是樊、薛二人各有一名随从之一,是一名丑角。这出戏本身就是个玩笑戏,丑角无非是插科打浑,在台上任意发挥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我居然至今留有一张不知是谁给我拍的剧照,照片不太清楚,质量不高,然而有纪念意义。可惜的是没有照到两只脚,为什么我要提到脚呢?因为只看头上戴的和身上穿的,倒是合乎规矩的丑角打扮,但那天我是临时被李、王两位女明星抓上台的,穿的是一条灰呢西装裤,脚上是一双黑皮鞋。

——吴祖光

《忆五次登台票戏的经历》

京剧《樊江关》吴祖光饰随从

还有很多爱戏成痴的“外行”们,他们虽未下海,有人或许从未登台,但他们独到的眼光,能够品鉴出好戏与精妙的表演。比如吴小如、刘曾复、朱家溍诸位先生,都曾将他们的所看、所知加以记录,集结成册,成为了今天演员们学戏的重要参考。

随着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的繁荣,“票房”不断增多,并渐趋专业,票友有了更多交流、切磋的机会。及至晚清民国时期,票房不仅是票友票戏的娱乐场所,更广泛地融入社会之中。很多票房都曾积极筹措“义务戏”演出,所用花销常是票友自费,收入却全部用于赈灾或慈善事务。

票友,与京剧艺术相伴而生。台上人演戏,台下客观情,我们一路相携,与京剧同行。

各位“多宝鱼”

看了瑜老板这么多出戏

你有上台“票戏”的经历吗

你会唱哪些唱段呢?

2020往期推荐:

2019往期推荐:

邓云乡:听戏·小戏丨观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 | 小咸瑜

编辑 | 瑜小胖

「瑜音社」

戏无疆域,乐有瑜音

让京剧更好玩

原标题:《“下海”的不一定是海贼王,也有可能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