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杭州西进:安徽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被指从南京手上抢人

2020-11-24 1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杭州都市圈即将迎来第七位成员。

11月20日,在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安徽宣城成为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观察员城市。

当地媒体报道指出,经成员城市一致同意后,最早明年,宣城将正式获得杭州都市圈“圈籍”。

杭州都市圈 图片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而早在2013年,宣城就已成为南京都市圈一员。加入杭州都市圈后,其也将成为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唯一一个“跨圈”城市。

两大都市圈同处长三角城市群,“左右逢源”的宣城,愈加凸显二者微妙的竞合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杭州、南京,聚焦长三角内部,各中心城市似乎都在忙着与周边城市“抱团破圈”。

宣城“入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宣城加入杭州都市圈,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至少在2018年,杭州都市圈就已将目标“锁定”宣城。当年公布的《杭州都市圈新一轮规划前期思路研究》提出,

安徽宣城是新一轮规划的“西进”区域之一,指出其“与湖州市接壤,是杭州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南翼的天然生态屏障。”

紧接着,宣城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及杭州都市圈。2019年,宣城提出要“深化与上海及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圈城市合作”;2020年,更进一步将“力争全域加入杭州都市圈”写入其中。

宣城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有知乎网友犀利提问:“宣城是不是安徽最没存在感的城市?”

实际上,宣城是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G60科创走廊成员。不过,即便头顶这样的“光环”,在安徽省内,宣城也并不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城市:2019年,宣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1.3亿元,在省内16个地市中排名第11位。

要说其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屏障东南,襟带江淮”的特殊地理位置——宣城素有皖东南门户之称,是唯一一个同时与江苏、浙江接壤的安徽地级市。

正是因此,多年来,宣城一直坚持“东向发展”,向江浙沪靠拢:早在2001年撤地设市之初,宣城就开安徽全省先河,提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

此后,又先后喊出“不靠一江靠两江”(一江指长江,两江指江苏和浙江)、“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等口号。

2013年,宣城正式加入南京都市圈。不过,多年来,南京发展重心主要向北、向西,南京江北新区与滁州、马鞍山深度对接,直接带动两地经济崛起。相比之下,位于南京南向的宣城,受到的辐射带动效应显然有限。

而坐守杭州“北大门”,也成为宣城不容错过的机会。实际上,在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前,宣城已先后与杭州、湖州签署友好合作框架协议。

一个被津津乐道的例子是,2015年,宣城承接杭州萧山羽绒产业转移,落地新塘羽绒产业园,被誉为“浙皖区域合作的样板”。

2016年,安徽将宣城定位为“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宣城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城提出,打造“一体化发展、多圈联动、多平台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杭州“西进”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宣城不是第一个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安徽城市。

早在2018年,杭州都市圈首次扩容,衢州、黄山两个设区市同时加入,其成员城市从杭州、湖州、嘉兴、绍兴扩容至地跨浙皖两省的六市。

也是那一年,提出西进战略的杭州都市圈,将宣城市、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三个城市,列为考察成员。

为何要“西进”?官方定义中,这是“基于补齐杭州都市圈经济腹地短板考虑”——

根据城市腹地基于空间联系和交通可达性的经验划分,距离城市边界200公里(或2小时交通圈)的区域均可作为经济腹地。

上述三地土地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是杭州都市圈现规划范围的1.16倍,且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交通十分便利、腹地市场广阔等比较优势。以宣城为例,随着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两地的时间距离已缩短至50分钟。

“腹地短板”的内因之外,不少人也将杭州此举,视为应对上海大都市圈挤压之策。

今年1月,上海发布《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中提出,

加快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围绕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的“1+8”区域范围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

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尽管早已被划入杭州都市圈范围,但嘉兴与湖州显然一心向沪。嘉兴市市长毛宏芳曾表示,“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化推进,嘉兴就是要跟上海融为一体。”仅2019年,嘉兴20个开发区与上海各类开放创新平台签订15个合作协议。

东部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无力与上海抗衡的杭州都市圈,“向西”是其审时度势后的必然选择。随着宣城“进群”,不少人猜测,杭州的下一个目标在江西。

“跨圈”融合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为如何“大力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设”划了重点,将着重“建立中心城市牵头的协调推进机制”。

有媒体针对全国30个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进行评估,一线城市之外,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郑州、长沙、重庆和西安8个城市,空间、产业对外扩张的趋势明显,其所在的都市圈,被认为是当前正处在外扩阶段的扩张型都市圈。

作为我国第一个规划的跨省都市圈,早在2002年南京便与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5市启动共建“南京都市圈”规划研究。

目前,南京都市圈所辖城市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的金坛、溧阳,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

这还不是南京都市圈扩张之路的终点。据报道,早在去年5月,蚌埠同时向合肥、南京两个都市圈发出“入群”的意愿。

目前蚌埠已成为合肥都市圈的一员,且根据蚌埠市发改委在其人民政府网对网友的回复,蚌埠加入南京都市圈事宜,正在持续推进中。

眼下,长三角内部五大都市圈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重叠部分——

上海大都市圈把江浙的经济重镇苏州、宁波、无锡、南通等城市尽收入麾下;宣城“入群”,使得杭州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出现交集;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城市,也拿到了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双重“圈籍”……

“两个都市圈并不是非此即彼,他们各有优势,但又有所区别,我们将与各都市圈内城市进行互补合作、加速融合,这也符合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如宣城方面所言,有重叠部分,也意味着都市圈内联系更加紧密,更利于形成资源、人口的高效流通和规模聚集效应,这是其它多数都市圈所不具备的。

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仅从今年以来的动向看:

合肥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启动招标,其研究范围包括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望与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等相衔接。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也提出,将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典范。

这样的“扩圈”行动显然不会止于长三角。今年6月,广东公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也提出,推动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

可以预见,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圈与圈之间的重叠和竞速,将变得越来越常见。

文字 | 杨欢 刘艳美

原标题:《杭州西进,从南京手上“抢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