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数据分析告诉你:三大营养物质比例吃不对,长寿健康都掉队
原创 RingoKuma 时光派 收录于话题#实用指南49#今天吃啥?18
“人如其食”,饮食伴随人类一生,饮食是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一个强有力的决定因素[1]。
曾有大量动物实验证实: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以及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与动物的最大寿命和不同年龄段死亡率之间存在着关系。
一些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的人类观察性研究,也提供了同动物实验类似的结论——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比例对人类寿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
2020年11月17日,来自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学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2]:
此项研究通过整理迄今为止最广泛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及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879份死亡率表。证实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比例是不同年龄死亡率的有力预测指标。
图注:研究纳入103个国家和地区1961-2016年间的死亡率表从一个全新维度,印证了一些传统“长寿饮食”观念;也对部分旧观念提出了挑战,给我们以新启发:
01
碳水不是妖怪,生酮依旧扑街,蛋白限制经久不衰
研究发现:每日总能量摄入量在3500 kcal/cap/day左右,能使所有年龄段的死亡率都最低。
在生命早期(20岁以下),蛋白质供能占比16%,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各占约42%,最有利于个体生存,可使死亡率最低;
随着年龄增长,使死亡率最低的供能占比逐渐变化,碳水增加而脂肪降低。
直至生命中晚期(男性约60岁,女性约70岁)迎来巨变:蛋白质供能占比下降至11%,脂肪供能占比下降至22%,以碳水化合物代替脂肪供能,占比达67%,死亡率最低。
图注: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比对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影响根据此研究结果:
●中老年人采取高碳水占比、低脂肪饮食模式,并适当减少蛋白质,更有利于延长寿命;
●以高脂肪低碳水为特征的“生酮饮食”,对于健康成年人可能有害无益。
02
营养过剩时,热量限制更显神威
研究原始数据横跨了1961年到2016年,且其中有的国家富裕,营养过剩,慢性病高发;有的国家贫困,营养不良,传染病肆虐。
这些因素都会造就这类观察性研究中难免的误差。
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对结论产生误导,研究者们还将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等14个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单列进行分析,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况。
从供能量数据看,14个国家中,许多表现出“西方饮食模式”——动物来源蛋白质摄入量高于103国的平均值,食用很多高糖高脂的工业化过度加工食品。
图注:14国子集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比对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影响在营养过剩的国家中,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比对死亡率影响很小,反而限制总热量摄入更能降低死亡率;总热量约3000 kcal/cap/day时死亡率最低。
其中碳水化合物供能约占50%,脂肪占35%-40%,蛋白质占10%-15%;与各国膳食指南所推荐的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比基本接近(比如美国膳食指南建议碳水化合物供能45%-65%,脂肪供能20%-35%,蛋白质供能10%-35%)。
03
“长寿饮食”的经典重现与观念更新
在文章的讨论部分,科学家们用本次研究结论与此前研究相结合,对“长寿饮食”进行更具体深入的探讨:
卡路里我的克星,中年高脂最要命
研究者们根据2016年中位数据(总能量摄入量=3115 kcal,蛋白质占比=12%,碳水化合物占比=50%,脂肪占比=38%)模拟出了一个“典型国家”,在此基础上将各种营养物质供能量增减10%,对死亡率进行预测:
图注:2016年供能量中位数据增减10%对年龄组死亡率影响预测25岁前,提高碳水供能比会增加死亡率,而40岁后则可以帮助降低死亡率;25岁前,提高脂肪供能比能展现出有益作用,而40岁后却是有害的。
图注:让老年人去热带岛屿喝油的“生酮排毒”是真的在坑人啊……此前有许多观察性研究也发现,摄入过多脂肪与多种中老年疾病之间存在关联。
仅考虑癌症,过高的脂肪供能量便与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多种非性别特异性癌症发病密切相关。
蛋白限制可还行,蛋糖比例是核心
如上述研究结果所描述的那样,逐渐降低脂肪供能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占比也会随之改变。
大量动物实验证实,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供能比(P:C)是寿命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低P:C饮食可以通过降低中年死亡率来延长寿命。
同样,吃出了最多“百岁老人”的传统冲绳饮食(Okinawan diet)就是一种典型的低P:C饮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甚至可高达85%)。
(点击上图了解冲绳饮食)
本次研究结论中“老年人应该再减少5%蛋白质供能比”的观点猛烈撞击着旧知识。
因为既往观点认为:65岁后不应再进行蛋白质限制,晚年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有利于改善健康状况而降低死亡率。这种观念的理论基础是高蛋白饮食有助于抵消肌肉丢失,预防老年衰弱。
这启发我们:
如果一个人在相对健康的情况下(例如长期坚持低P:C饮食)达到了老年,那么额外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就不一定会带来好处。
时光派点评
这项研究有缺陷吗?当然有。作者们自己也评价研究中存在着多种误差,比如纯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无法精准覆盖到蛋白质来源(植物/动物)、蔬菜水果摄入量、烹调方式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
这几天,中国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发表的“每天食用1个以上鸡蛋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观察性研究[3],把“少吃点蛋白质”这个话题再次推到风口浪尖。
报道此条科研新闻的社交媒体账号,评论区都是骂声一片,堪称“一枚鸡蛋引发的血案”。
仔细想了想,可能大部分网友都和我一样,深爱着肉蛋奶吧。没有办法,关于饮食的研究,我们确实无法把人分组,把他们关起来从小养到大,每天定时饲喂研究员准备的食物,然后观察哪一组死得更快。
我们只有依赖动物实验和观察性研究。
///
孤证不立,当不同研究方法的结论指到同一个方向时,尽管这个方向不如我们所愿,也只得静下心来,多思考其背后机制。破口大骂一个学术观点,并不会改变客观现实。
此刻的笔者却暂时没有余裕去做这样的事情,因为需要给25岁生日之后的自己规划一下每日餐单。认真想怎么分配三大营养物质最为恰当:
早餐,牛奶蓝莓粗燕麦片、一颗水煮蛋、一颗橙子;午餐,清水吞拿鱼全麦三明治,配个蔬菜沙拉;晚餐,白菜菌菇豆腐煮鸡胸肉片、糙米菜豆红薯饭,再来半颗苹果吧。
参考文献
[1] L. Fontana, L. Partridge, Promoting health and longevity through diet: From model organisms to humans. Cell 161, 106–118 (2015).
[2] Alistair M. Senior, Shinichi Nakagawa, David Raubenheimer, Stephen J. Simpson. Citation Tools Global associations between macronutrient supply and age-specific mortal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ov 2020, 202015058; DOI: 10.1073/pnas.2015058117.
[3] Yue Wang, Ming Li, Zumin Shi. Higher egg consumpt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20; 1.
原标题:《103国大数据分析告诉你:三大营养物质比例吃不对,长寿健康都掉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