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吃鸭脖容易得淋巴癌?是时候知道真相了

2020-11-23 15: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刘少伟教授 少伟教授话饮食 收录于话题#鸭脖1#淋巴癌1

本文专家:杨清馨,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研发方向硕士研究生

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啃着鸭脖哼着歌,开瓶啤酒躺着喝。”这是众多吃货一直向往的生活,因为鸭脖的独特口味,它成为了很多人都喜欢的休闲美食,麻辣鸭脖、酸辣鸭脖等更是遍布全国。不过,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在网上却有这么一个传言,吓坏了众多吃货。传言中说,鸭脖上有非常多的淋巴以及一些分泌物,淋巴是用来排毒的,其中就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吃多了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人们在杀死鸭子的时候,也是会选择从鸭子的脖子处下手,把鸭子的器官隔断来让它死亡。此时,鸭子全身的毒素会都聚集到脖子,所以鸭脖的毒素是相当多的,建议大家尽量少食。更有网友把收拾鸭子时的照片传了上来,并声称那些椭圆形的肉球,就是鸭子的淋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你以为你以为的淋巴就是真的淋巴吗???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淋巴结:淋巴结是动物体内的外周免疫器官,帮助动物过滤其体内的病原体。病原体残存部分和生物体摄入的其他需要交付免疫系统处理的物质,都可能富集在淋巴结内。

但是,淋巴结和脖子是两码事。实际上,淋巴结广泛分布于动物的体内,脖子并不是集中的地方。有专家表明:淋巴主要在哺乳动物身上比较发达,在禽类身上已经退化了(鸡几乎没有,鸭和鹅仅有那么一点)。这些退化的淋巴结只有在大腿根或者腋下才有一些,而且都很小了,我们基本上都可以忽略。而且这些小型淋巴组织如果没有发生病变,充分加热之后少量食用,人体完全可以消解掉,不会有很大危害。

这么讲来,网上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鸭脖子上都没有淋巴结何来很多之说。事实上,人们在鸭脖子上看到的这些“肉球”不是淋巴结,而是胸腺

我们查阅资料可知,禽类的胸腺分布于颈部两侧皮下,呈长链形;鸭子每侧一般有5叶,呈黄色或带红色。性成熟前发育至最大,此后逐渐萎缩,但还会保留些痕迹。胸腺和淋巴虽然不一样,但它同样都是免疫系统。主要功能是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但没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但它并不直接与病原体接触,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它是不会富集各种毒素的。更何况,胸腺是连在皮脂上的,在屠宰鸭子的时候,尤其是在烹饪鸭脖的时候,一般胸腺随着皮脂都会被扔掉,鸭脖上就只剩骨头和肉了,所以吃这个鸭脖是安全的,我们一般市场上能买到的鸭脖熟食几乎都是不带皮的,大家可以放心食用。不仅仅是鸭子,包括鸡、鹅这些常见的禽类,如果大家吃的时候在意胸腺的话,只要把脖子处的皮脂处理干净就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样,人们担心吃鸭脖就会得淋巴癌,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呢?

专家表示:淋巴癌的发生与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等都有关系,但是和是否吃了鸭脖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现在也没有科学的数据和医学的数据支撑这个结论。当然,鸭脖子之所以好吃,除了需要较好的原材料外,还需添加各种调味物质。各厂家会添加一定的食盐来调味,使它更符合消费者的口味要求。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人体摄入的盐过多会引发高血压,也有可能引起水肿,增加肾脏的负担。中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的中国成人每日钠的适宜摄入量(AI)为1500m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有检测结果显示,目前较为流行的11款鸭脖子中有7款钠含量高于1000mg/100g,如若食用超过150g(大半盒),就将超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说来说去,这些网络传言还真是不能盲目相信。我们平时在购买鸭脖的时候要注意,虽然品牌鸭脖店在淋巴结的处理上比较规范,但是在一些集贸市场和个体食品店有可能没有很好地处理鸭脖,这就令人担忧了。建议大家一定要到正规的超市或者专营店购买鸭脖。

同时,在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大家,鸭脖子过咸、过辣,常吃对心血管和胃肠道的影响比较大,还是得适量。不管任何食物,这种吃多了,其它种类就会吃的少,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为了营养更均衡,建议食物多样,均衡饮食。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会减少癌症的发生,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欢迎关注百家号“少伟教授话饮食”

原标题:《吃鸭脖容易得淋巴癌?是时候知道真相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