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短视频、网红直播火热,上百名学者探讨主持传播的求新求变
智能媒体环境下,人人都能做主播。
这对于专业主持人和培养人才的高校来说,究竟是机遇挑战还是带来了“最好的时代”?
2020年11月21日,第四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暨第五届口语传播高峰论坛开幕式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11月21日,第四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暨第五届口语传播高峰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解构与重塑:智能时代的主持传播”,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10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及业界人士探讨智能时代,主持传播如何求新求变。
主持和口语传播在新媒介环境下面对的挑战与变化,是论坛的主要议题之一。华东师大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表示,中国的声音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的背后,是社会生态在社交媒体时代的重组。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面对的是虚拟主播、移动短视频、网红直播等新型业态。多元化、平民化和市场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公共传播的主持艺术越来越成为必须思考的紧要议题。
智能媒体环境下,人人都能做直播、录音、录像并上传。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与艺术学院教授曾志华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对主持传播原有的话语权进行解构的同时也在重塑。事实上,移动互联网、虚拟主播、网络直播的兴起,主持传播和智能技术的融合边界也在不断拓展。华东师大传播学院副院长陈虹教授提出,智能时代的口语传播并不是主持传播和智能技术的简单叠加,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和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教授高贵武认为,媒介技术发展在不断拓展人与人交流的物理时空,从而真正实现人类传播向“面对面”的回归,“主持传播应该说是迎来了最好的一个时代。”
第四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暨第五届口语传播高峰论坛的主论坛会场
全新的媒介环境对媒体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和科研开辟出新的空间。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培育更好服务国家传播需求的全媒型人才,成为口语传播教育的新课题。中国有声阅读委员会会长、原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王秋指出,在自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迫在眉睫。
华东师大传播学院MFA硕士点负责人巩晓亮认为,智能时代环境下,新的技术和知识涌入主持传播业态。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接触新的东西来补充学科,重构学科的形态。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姚争教授提出了智能时代的教学应变策略,他建议各高校进行多方向、强指向的跨学科培养,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文科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人才。
在关注技术变革的同时,与会专家也呼吁口语传播人才要具备人文温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教授提到,对技术的考察必须和人的存在、与整体人类的命运感联系在一起。口语传播人才不仅需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更需要有心系家国的人文情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