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轻人的社交,在微信表情里

2020-11-22 13: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燃财经工作室 燃次元 收录于话题#小酒馆8#微信表情1

燃财经(ID:chaintruth)原创

作者 | 朱晓宇 侯燕婷 杜晓玲 林木 郭一梦

冯晓亭 杨洁

编辑 | 杨洁

现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什么必不可少?回答可能是:手机、充电器、WiFi信号,以及表情包。

所以,当微信又上线新表情时,迅速占据了当日的热搜,并刷屏了朋友圈。更遑论,这一次更新的表情还都充满了“灵性”。

图 / 微博 燃财经截图

11月18日晚,微信官方微博发文,宣布更新了6个微信新表情。从“五阿哥”专属的“让我看看”,到仿佛拥有灵魂的“裂开”,这批表情激活了一批网友的新灵感。更有人认为,这6个表情,几乎可以完美诠释新一代“打工人”们的一天,一时间,段子层出不穷。

微信表情增加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其中隐藏的潜台词是,在线社交的话语体系,已经完全偏向了“Z世代”们。他们所偏好的聊天表情以及表情包,已经成为所有网民在社交沟通时的必备品,以及新的文化载体。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叫做“聊天时千万别只发文字”。点击进去,里面全是网友的“社死”现场。当不带表情的文字出现在手机社交APP的聊天框里时,几乎等同于宣读一个人在社交上的死亡通知书。这样的对话基本意味着,聊天的双方之间感情等同于无,对话也通常坚持不了几个回合。

比对话时没有表情更可怕的,则是双方对表情的“理解”各不相同。大多数年轻人,相信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上司发来的“微笑”惊到毛骨悚然,以及面对父母长辈的“再见”表情无言以对。当然,更尴尬的是,你敲完一大串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发过去“狗头”,结果收到了对方更加严肃认真的回答。

表情和表情包,无形中形成了新的社交“潜规则”。它既是在线社交的门槛,也是划分出不同社交群体的天然界线。当一个人上网聊天时,只有认可了对某些表情含义的诠释之后,才能跨过这道隐形的鸿沟,获得某一群体的身份认同。

今年1月,腾讯发布了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报告披露了网友们最常使用的表情数据,其中“捂脸”(facepalm)成为去年网友们最为喜爱的表情,其次是呲牙(grin)、捂嘴笑(chuckle)、强(thumb-up)和玫瑰(rose)。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使用人群来说,00后最爱“捂脸”,90后偏爱“笑哭”,80后最爱用的是“呲牙”,70后钟爱的是“捂嘴笑”。

不久前,某地“骨干教师培训”的一份“讨好”学生的课件在网上流传开来。在这份培训文档中,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表情和图片使用的“雷区”。诸如在老师们看来,“微笑”的表情表示鼓励,但在学生看来,就是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尬笑。“再见”的表情,则是“没法跟你聊了”。聊天时的语言,也同样如此,两个字的“哈哈”是“滚”,三个字的“哈哈哈”是“无聊”,只有五个“哈”字以上,才表示开心。

表情,经历了从ASCII符号、颜文字、emoji表情、魔法表情、动态表情的演变过程,到现在,表情包大行其道。这是用语言无法诠释的“传神”交流,它充满视觉的冲击性,越来越图文兼具、声情并茂。

各种表情包中,流行的形象也是五花八门,更新迅速。当年随着帝吧出征火遍Facebook的黄子韬,还珠格格里一脸正直的尔康,都曾占据了年轻人手机的聊天框。之后,各种文娱影视IP总是伴随着各种主演表情包的推出。热门的二次元原创IP,也基本都拥有自己的表情包,无论是流氓兔、阿狸,还是罗小黑和长草团子。原本属于Z世代的各类亚文化,也由此占据了社交的主流,并从中产生了商业经济价值。

在本期小酒馆中,我们和几位年轻人聊了聊他们的“表情”故事。这其中,有“社恐”人士靠和朋友日常开启斗图模式交流感情;有人成为了喜爱的表情包IP的粉丝,为它付费、给它作图,甚至举办生日会。

而精准地使用和理解表情,也正成为新社交时代的必修课,不分年龄和职业。

“表情包”也有生日派对

毛毛 | 24岁 新媒体运营

给“表情包”举办生日派对,听起来是不是很离谱?

我就参加过这种派对,而且场面超乎想象的热闹:当天有几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齐聚北京,大家拿着各种应援手幅和表情包合影,为表情包吹蜡烛、唱生日歌、吃蛋糕,还为表情包手写了心愿卡片,场面堪比一场娱乐明星粉丝见面会。

这个表情包IP叫做“长草颜团子”,你一定见过它:一个白色圆脑袋软萌的简笔画小团子,头上带着一棵草,脸上挂着各种可爱的颜文字表情。2015年,微信第一次上线表情开发平台,在微信的助力下,“长草颜团子”迅速成了“国民爆款”表情包,攻占了大家的聊天界面。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软萌小团子,就被它圈粉了。“长草颜团子”每上架一套表情包,我都会迅速下载。

也许有的人理解不了,一个成年人为什么会把情感寄托在一个活在2D世界的虚拟形象身上,但在我心里,它就是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有性格,有想法,开心了会笑,难过了也会哭。在长草颜团子的世界观里,每个团子都代表着一个梦想,如果梦想破灭了,就代表一个团子消失了,在许多粉丝的眼里,守护团子就是守护梦想。

我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擅表达的人,和朋友聊天时,我都会用“长草颜团子”的表情包来表达一些难以直言的情绪。说到底,我之所以这么喜欢一个表情包,是因为“长草颜团子”能够帮助我在网络上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它就是活在网络世界里的我。

“长草颜团子”很争气,拥有了一大批像我一样的忠实粉丝,现在的“长草颜团子”已经不仅局限于表情包了,它正在成为国内漫画形象IP化的代表,不仅和周大福、光明牛奶等品牌合作“带货”,还出了一系列的周边产品,并开过自己的展览。

在三里屯,有一个以“长草颜团子”为主打的夹娃娃店,每次去逛街,我都要去店里“抓团子”,现在已经陆续抓了十几个各式各样的长草颜团子,为了给它们安家,我还特地买了一个大书架。

我希望“长草颜团子”继续努力,成为中国的Hello Kitty、熊本熊和Line Friends。

为了“乖巧宝宝”,打赏二话不说

SEVEN | 26岁 新媒体编辑

大概是两年前,我跟妹妹聊天时,她发了一个乖巧宝宝“嗯嗯”的表情包,我瞬间就感受到了一种“被击中”的感觉。从此,我爱上了乖巧宝宝系列表情包。

这种感情说是“爱”完全不为过。我下载了乖巧宝宝所有表情包,并且关注了作者的微博账号,还有乖巧宝宝的微博超话。我开始追作者的更新,并每天在超话签到。

在跟朋友聊天时,我会寻找一切机会发乖巧宝宝的表情包。因为发得多,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它。我在的一个影迷群里,一个群友有一天突然私聊我,发了一堆乖巧宝宝后问我:“加入粉丝群吗?”

于是,我加入了乖巧宝宝的官方粉丝群,他们有近10个群,每个群都达到了500人满员上限。粉丝们由于等不及作者更新,还会进行“饭制”,也就是自己对乖巧宝宝表情包进行修改和创新。我也加入了其中,而我自己做的表情,也有其他人出于喜爱拿去使用,相当于我也拥有了自己的“粉丝”。慢慢地,我的自定义表情包库里也充满了乖巧宝宝。为了乖巧宝宝,我只能把其他表情包都删掉。

群友们围绕着乖巧宝宝,用各种形式互相支持。在群里,我还认识了一个来自澳门的粉丝,经常组织乖巧宝宝粉丝的线下聚会;有群友去澳门时,他有时间也会接待。我去澳门的时候,他也给了我关于自定义表情的很多建议。

受访者自制的乖巧宝宝头像

来源 / 受访者提供

随着乖巧宝宝IP越来越火,它的表情包开始收费,每套表情包收费1元。即使它开启了付费模式,每次出新表情包,我依然会毫不犹豫购买。甚至购买了付费表情包之后,我还继续给它的每个表情包打赏,1-10元不等。当我看到自己的头像出现在打赏列表里,就会觉得特别开心。

我真的越来越喜欢乖巧宝宝。在我成为粉丝时,作者还没有签约公司,也没有制作周边,我只能去不知名的淘宝店里“定制”乖巧宝宝T恤。这种衣服尽管廉价,质量也不好,但我仍然非常喜欢。

我去搜索了作者的故事,当时听说他的工作室就在广州TIT创意园,我特意跑去过这个工作室的办公区,心里想着,万一我能和作者来个“偶遇”呢。后来听说有位记者朋友采访过他,我甚至特地去找了这位记者,打听作者的具体情况。

作者超能根据《隐秘的角落》制作的表情图

在生活中,我会将乖巧宝宝不遗余力地推广给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想买新出的乖巧宝宝表情包,但她的苹果ID没有绑定银行卡,所以没办法买,我还转给了她微信红包,支持她去买表情包。因为我的关系,她们也都开始喜欢上的乖巧宝宝,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说真的,如果哪一天微信聊天时不能再用乖巧宝宝表情包了,我会觉得生活简直就失去了乐趣。

我的社交短板,靠“斗图”补齐

李梦瑶 | 27岁 程序员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有点社交阻碍。我不爱说话,也不怎么会说话,一和别人说话我就犯怵,老是说错话,我也觉得自己说话总没有什么逻辑。

我羡慕那些能够侃侃而谈的人,但我自己怎么也说不出来。哪怕在社交软件上和人聊天,也不知道该敲些什么字才好。用微信表情,也得加上文字才行啊。

在我通过微信加了一个爱用表情包的朋友后,突然感觉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和他交流的时候,他不怎么说话,但是总发很多搞笑的表情包过来,很快我们就熟络了起来。

我突然意识到,表情包可以迅速拉近距离。此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很多表情包。如果和人聊天时卡壳,没什么话题,或者感觉尴尬的时候,就会一直用表情包代替自己想说的话。有趣的是,对方时常也都会回应。聊着聊着,我就认识了很多“斗图好兄弟”。

现在,斗图已经成为了我最喜欢的社交方式。我加的所有聊天群里,都活跃着我的诸多表情包。

我的微信上,很快就存满了300个表情包,也经常找人斗图。在专门的斗图群里待上一两个星期,我就能更新一遍自己的表情包图库。

但后来我也突然发现,用斗图隐藏社交和说话的短板,其实是一种鸵鸟心态。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斗图是拉近距离的方式,相反有时候斗图是因为他们也在敷衍,不想和你聊天。“斗图好兄弟没有感情”这个形容是真的。当一个人开始给你甩表情包的时候,可能也是他想终止聊天的信号。

表情包已满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慢慢地,我也不再那么热衷于跟每个聊天的人斗图,开始有意识地能说话就不打字、能打字就不去用表情包来隐藏自己的尴尬。

斗图可以调节气氛,但是不应该成为掩盖社交短板的方式。现在,我依旧喜欢收藏表情包,但是只是会偶尔发有趣的图调节气氛,而不是热衷成为“斗图好兄弟”了。

“家族专用”表情包

取代了“60秒语音”

奶酪 | 23岁 新媒体运营

“合家亲”发来一条消息:“早晨好,今天是2020年11月21日,星期六,农历十月初七........”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工作群的消息,而是家族群里的天气预报,同时还要搭配上一个中老年人群专属的“早上好”表情包。

从来都是靠“60秒语音”占据家族群的长辈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学会使用表情包了,甚至比我收藏的表情还要多。

我离开家乡到北京工作已经一年了,但家族群里每天的消息从没断过。最初不会使用表情包的长辈们,每天在群里分享着他们的生活。这倒是能让我们这些晚辈们在应对工作的同时也不用担心他们,但是由于不能及时回复群里满屏的消息,一开始我只能应付地发个表情包。可是我却忽略了,长辈们并不能通过这一个没有过多文字的图片,来看出我想表达什么。

“最近北京冷了,你缺不缺衣服,有好好吃饭吗?今天一直在你姥姥家......”长辈们发来了几条将近60秒的语音,我却只回复了几个字:“好的,你们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其实这段语音我只听到了一半,并不太清楚后面到底说了些什么。

“他们只是关心你而已,不要不耐烦。”我对自己说。渐渐地,我开始寻找和制作能让他们看懂的表情包,主动发在群里。对于微信里只有自带表情的他们来说,这很新鲜。我用视频的方式教给他们如何保存,后来他们也会自己分享表情包,还学会@我,“你看,我又有新的表情了,好不好看?”

渐渐地,我们的家族群里,形成了自己的“专用表情包”。数量不算太多,但是对我们的日常沟通而言,足够用了。遇到合适的,我们也会逐渐再添加。但是现在,我的长辈们习惯了用表情包和我们打招呼、聊天,传达他们的心情。节省时间,而且,对于他们而言,发表情和寻找新表情,也是一件新鲜的事,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和我们更顺畅地交流。

很庆幸,这些“专属于中老年人”的表情包帮助我学会怎么和家里人沟通,不是再敷衍的面对长辈的关心。

现在我有时候还会“嘲笑”他们找来的表情:“你看看又跟不上潮流了吧,这都是专属老年人的GIF。”但虽然嘴上这样说,我的手机里还是为他们保存着将近20个专属于他们的表情。

拯救过我的表情包,也曾让我陷入尴尬

小猪猪 | 29岁 媒体从业者

我一度认为,微信的社交尺度是个迷,不知道该如何把握,我也在这方面被别人误解过。

刚毕业的时候我加入一家比较大的媒体公司,我的社交工具就从QQ变成了微信。那个时候我还经常用比较简洁的文字跟同事们交流,比如刚工作的时候我需要知道公司后台的具体网址,部门负责人让我问其中一个同事,我就询问了对方,“你有咱们公司的后台链接吗?方便发我一份吗?” “好的,谢谢”,就这样不加任何表情跟表情包地进行沟通。

虽然对方给了我网址,但是拖拖拉拉好像并不愉快。有一天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就对我说:“感觉别人给你帮忙,好像很应该似的。”尽管我有点委屈,但是我想,可能是我的表达方式出了问题。

虽然微信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脑海里的语气也是客气的,但是仅仅通过一串生冷的文字表达出的意思,到了微信另一端或许已经变了味。

于是从此以后我跟别人交流开始尝试语气词、表情符号和表情包。特别是用了表情包,沟通下来果然效果比较好,不但交流顺畅了很多,也加强了跟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我的微信里也存了很多我喜欢的表情包。

不过,表情包虽好,也不是对谁都适用,尤其是对我妈不适用。因为习惯了跟朋友用表情包聊天和斗图,在跟我妈聊天的时候也避免不了如此,但我妈就认为说话就该说“人话”,不要用表情包。有一次她就反问我,“你不觉得用表情包聊天,显得不诚恳吗?”

为了适应她的习惯,每次想给她发表情包的时候我都忍住了。我妈也提醒了我,不是所有人都爱表情包。通过这件事,我也在衡量跟长辈聊天过程中该不该用表情包、用什么表情包,以及用多少比较妥当。

一位媒体前辈就提过表情包用错场合对他造成的困扰,特别是以女性为主的甲方公关,给他发送“拥抱”、“亲吻”的表情包,让他这位已婚男士感觉非常不适,更不知道对这种表情包做出何种回复。

表情包的出现,加强了微信好友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生硬的文字变得有趣和谐许多,但是随着朋友圈的好友越来越多,圈子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交的尺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时候,使用合适的表情包也显得尤为重要。

猜表情是道“送命题”

李达 | 28岁 新媒体运营

工作中最怕什么?领导发给你一个表情。

真的。这个问题的可怕程度,堪比男生最恐惧的“老妈和女友掉进水里先救哪一个”。想象下,下班后你刚到家,上司发过来一条微信:“昨天说的PPT你做得怎么样了?”附带一个微笑的表情,简直让人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这是领导突然想起来了问问你什么时候能完成,还是他在指责你进度太慢?越想越可怕,可怕到让人想发一个“害怕”的表情包给他的程度。

当然很大的可能,就是他想表示对你的亲切。我和家族群里一位40多岁的高管级别的亲戚请教过,他表示“微笑”和“呵呵”是他最喜欢的表情,平易近人,他最喜欢和年轻人发了。说完还给我发了一个“调皮”。

当时我在心里对他呵呵了一下。

而最让人不知所措的,还是在公司群里聊天的时候,不知道该发什么表情。尤其是我们公司,业务线比较复杂,既有做2B业务的研发团队,也有我们这样跳脱的新媒体团队。有数百人的公司大群,也有各类小群,有同事在里边发言,确实很难一时间反应过来该回复些什么。因为负责行政的同事告诉过我们:“收到”太过冷冰冰了,而我们平时私下聊天里乱飞的表情包,又太过花哨,尤其是那个熊猫头的表情,太不正经了。

这个难题,最后是被公司自制的表情包解决了。公司新产品推出时,设计了一个动漫形象作为logo。在老板的一声令下后,设计同事制作了一整套该形象IP为主的表情包,“加油”、“谢谢老板”、“真棒”、“保证完成任务”之类的,不一而足,还贴心地有销售版和研发版等。

公司行政同事印了一套IP台历给我们一人发了一本,并告诉我们,这是为了提升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互动感。大家在聊天时尽量使用这个表情包。对外也最好用,因为这表示我们的企业品牌,会加强用户对我们的认同感。每个入职的新同事,也都会领到一个带着这个IP的桌面和下载到表情包。

这真是太好了。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领导和同事发过来的表情包,我们互相不能理解的问题了。我还遇到过更加接地气的公司,鼓励我们用老板的头像做成表情包,比如“给你点赞”之类的,让员工使用。但不能否认,这确实是个提升企业认同感的办法。

尤其是当工作群里逢年过节发了红包之后,一口气滑下来几十个整齐划一的“谢谢”表情包,震撼之余,还真的有些感动。

聊天没有表情包,我宁可闭麦

马文静 | 23岁 学生

一图胜千言,我的社交离不开表情包。

“文静、内向、不爱说话”是我给大家留的印象。从读书起我就一直是班里的“隐形人”,印象最深是有次大一时候组织去烧烤,数人头拼车回学校我都能被漏掉,因为没有同学记得我也来参加了活动。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继续读研。原因也并不全是我还想在深造,还有部分原因是我不愿逃离象牙塔。其实我也不想成为一座孤岛,可是社交给我压力很大,与陌生人交流我就会手心冒汗,不知该怎么回话,可能我就是网上所说的“社恐”本人了。

“人前独自美丽,网上八面玲珑。”这是朋友对我的评价。

与人面对面谈话我会犯怵,可是网上冲浪就不见得了。微信里可添加的300个表情包,我早就添加满位了,不仅如此,我还会将当下火热的表情包保存至相册或转发至我的“文件传输助手”。大量的表情包就是我的“装备”,以备不时之需。

读研后,社交比大学时更广泛了。还没开学的时候,导师便将我拉入了同门群里;寒暄之后,同门便将我拉入了各种没有导师的大群小群里。加的群太多了,为了避免冷场,我就会在“装备库”里翻找合适的表情包。

用表情包“破冰”这招屡试不爽,因为一个表情包,比文字更能生动形象地传递我想要表达的情感,比起“大家好”这冷冰冰的三个字,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文字沟通中的情感局限。

或许是表情包给同门带来的假象,他们都觉得我个性“活泼开朗”。开学第一次线下聚会的时候,他们都会上前和我主动聊天,可是我并没有他们所认为那么热情,仅是微笑点头做以回应,随即又在群里连发几个表情包带动了聊天气氛。

上周我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出发前,导师告诉我们可以和在场的研究生交朋友,也可以找会场上自己感兴趣的poster作者聊天。甚至还打趣道:“你们还没脱单的小朋友在会上看到有中意的也可以告诉我,我不介意给你们牵个线。”

参加会议之前我也想过可以尝试突破下自己,会上都是同一行业的研究人员,多交流对我日后的研究也有益处。可是到会场之后看到那么多人,我的小心脏不自觉砰砰砰打起鼓。

看着同门们在休息时候轻车熟路与同行或各位教授谈笑风生,其实我内心十分羡慕,很想加入到他们交谈中。可事实上我一直坐在角落位置,连茶歇的小蛋糕也不敢吃,更别提主动与人发起对话。

线上冲浪运动员,线下社交隐形人。有时候想想我也觉得自己挺可笑的,没了表情包“助威”,连天都不会聊了。

*题图来源于Instagram@Gavin Thomas,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毛毛、SEVEN、李梦瑶、奶酪、小猪猪、李达、马文静均为化名。

你平时最喜欢用的微信表情是哪一个?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燃财经】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标题:《年轻人的社交,在微信表情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