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半生缘》: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

2020-11-22 18: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洞见 洞见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洞见·陈星空

爱情是人生少有的,不能以成败定论的事。

《倾城之恋》中有这样一句话:

“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

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

——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成年人的情意,曾经信誓旦旦,可到最后,难免身不由己。

二十五年后,张爱玲更加深谙这个道理。

她在《半生缘》中向我们诠释:

原来,在这世上,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

多少感情,熬过了危机,扛过了厌倦,逃过了诱惑,却最终败给了这两个字,无缘。

顾曼桢曾经问沈世钧,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她的。

沈世钧说:“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

但是,到底哪一次算第一次,世钧已经记不清了。

最开始,世钧经常去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许叔惠。

在叔惠的隔壁,就是曼桢的写字台。

可无数次的偶然瞥见,也没换来一次相视。

直到大年初四,叔惠带世钧来到一家饭铺,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少女朝外坐着,正是曼桢。

曼桢落落大方,倒是世钧心怀不安,把曼桢的脸庞轮廓小心地印在了心里。

世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意曼桢的?

一天,曼桢的红丝绒手套在郊外丢了。

世钧冒着大雨,踩过泥泞的乡间小路,最后在大树下,找到了那只红手套。

第二天,看到手套失而复得,曼桢又惊又喜,心底情愫悄然生起,脸不觉又热又烫。

后来,沈世钧回老家的行李箱,是曼桢整理的。

在短暂的分别里,世钧每天都想着曼桢。

回到上海,世钧来曼桢家找她,又送曼桢去教书的地方。

终于,在巷堂里,世钧勇敢地握住了曼桢的手。

那天的月亮特别有人间味,彷佛是从苍茫的人海中升起来的。

在寒夜的街上,世钧心想,待会儿一定要吻她。

他很快乐,这是他第一次对一个姑娘表示他爱她。

这也是第一次,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

如果两人就这样走下去,他们定能迈入婚姻的殿堂。

可是,两人肩上扛着的家庭重累,让彼此的步伐都慢了下来。

顾家的一大家子七口人,要靠女儿曼桢养活;

沈家老爷子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指望着儿子世钧继承家业。

紧接着,是来自父母辈的不看好。

顾太太不知道世钧是否想娶自家女儿,沈家老爷子嫌曼桢是舞女的妹妹。

外人的质疑,终究扰乱了两人的心。

就在两人急需靠近,却迷失方向的时候,曼桢偏偏又被命运狠狠地捉弄了。

曼桢被姐夫祝鸿才玷污,接着又被囚禁了起来。

尽管世钧也去找过曼桢,可他被仆人挡在门外,很难听到曼桢绝望的哭声和呼救。

曼桢想委屈地向世钧诉苦,自己如何被侮辱、被囚禁,可她的努力最终全成了徒劳。

最后,时间成了最可怕的刽子手,将相互误解的两人间仅存的感情,全部消磨殆尽。

原本相爱的两人,是如何变成最意难平的陌路人的?

《半生缘》里有这样一句话:

“感情这样的东西是很难处理的,不能往冰箱里一搁,就以为它可以保存若干时日,不会变质了。”

曾经无数次懊悔,怪年少的自己没有经营经验,不懂珍惜可贵,对感情少了敬畏。

从前,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到后来才明白,即使拼尽全力,有些山海也难以铲平填平。

爱情的最遗憾的地方就在于,想拼命创造机会,只因为无缘,命运就将所有的付出毁于一旦。

有人说,世钧和曼桢的悲剧,全怪姐姐顾曼璐。

可不曾想,她也曾被一段无缘的爱情折磨得遍体鳞伤。

在顾曼璐心里,始终记着一个名字,那就是张豫瑾。

年轻时候的曼璐和豫瑾,一个少女怀春,一个少年英姿。

他们躲过弟弟妹妹们的目光,牵手走过幽深的巷堂。

然而,这段真挚感情,还是没能逃过命运的磕绊。

曼璐和豫瑾感情的崩溃,从缺钱开始。

因为家道中落,父亲去世,年迈的祖母和母亲需要奉养,还有一个妹妹和三个弟弟在上学。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曼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人,投身霓虹闪耀的舞厅,用青春来换生计。

从前的少女曼璐,在生活的重锤下,画上浓艳的妆容,学会了巧笑逢迎,终于活成一个庸脂俗粉式的女人。

豫瑾也不得不放下这段感情,走上另一条人生道路。

多年后,两人再次遇见,早已物是人非。

豫瑾到上海来办事,暂住顾家,听到曼璐已经结婚的消息,他的神情也有些不自然。

再看二妹曼桢的声容笑貌,每一个姿态和动作都十分熟悉。

豫瑾快要走了的前两天,曼璐才知道消息,她决定再见豫瑾一面。

那天,曼璐穿了一件紫色的衣服。

从前,她有件深紫色的绸旗袍,豫瑾很喜欢那件衣裳。

有段时间写信,豫瑾就叫她“紫衣的姊姊”。

一幕幕美好的回忆涌上心头,曼璐想要一诉衷情,豫瑾却极力克制。

豫瑾顿了顿说:“从前那些话还提它干吗?曼璐,我听见说你得到了很好的归宿,我非常安慰。”

曼璐只说:“哦,你听见他们说的。他们只看见表面,他们哪儿知道我心里的滋味。”

聊到最后,豫瑾的一番话彻底浇熄了她心中的火焰;

“人总是要变的,我也变了。我现在脾气也跟从前两样了,也不知是年纪的关系,想想从前的事,非常幼稚可笑。”

有时候,击垮一段感情,一句话就够了。

现实就是这般残酷,连一点如梦的过去,都不给曼璐留下。

豫瑾的羞于承认,加上现实不幸婚姻的折磨,让回忆变成刺心的东西,一想起就觉得痛苦不堪。

“不想想从前,我是为了谁,出卖了我的青春。要不是为了他们,我早和豫瑾结婚了。我真傻,真傻。”

终于,曼璐忍不住痛哭起来,眼泪抛沙似的落下,摧毁肺肝地啜泣。

听过一段话说:

“其实最难过的莫过于:当你遇上一个特别的人,却明白永远不可能在一起,或迟或早,你不得不放弃。

最后喜欢变成了不甘,深爱变成了心酸。”

曾经满含希望,以为两人只是暂时告别,奔赴远方获得面包和成长后,前缘就会自动续上。

到后来才知道:所谓再见,便是再也不见;所谓再续前缘,是最大的谎言。

过去的终将远去,越过山丘,并没有人在等候。

无缘错过的挚爱,终究是我们一生的遗憾。

《半生缘》后面,在家庭的安排下,沈世钧娶了另一个女人,石翠芝。

但翠芝爱着的人,不是世钧,而是叔惠。

在世钧家,翠芝第一次见到叔惠。

最开始,翠芝一直没有跟叔惠说过话,可叔惠一搭话,翠芝的脸就飞红了。

一天,翠芝邀请叔惠同游玄武湖,两人坐在游船上,气氛还有些尴尬。

一条小船和他们擦肩而过,叔惠学着南京方言,叫对面划船的女子“夺姑娘”,他卷着舌头学南京话的样子,一下子把翠芝逗笑了。

比起世钧对翠芝的疏离,他发现了翠芝的可爱。

常人总以为翠芝一副大小姐脾气,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她变成一个温柔可人的小女人。

随着心底的情意滋生,叔惠却一再克制自己。

他担心,如果要谈到婚姻,自己只是一个穷小子,和翠芝并不门当户对。

他也不愿高攀,心中的骄傲让他扼住了缘分的延续。

后来,翠芝常常写信给他,可他总是隔了很长时间才回信,信又很短,翠芝以后就没有再写信来了。

想起翠芝对自己的一番情意,叔惠心中只有无缘的惆怅。

再见翠芝,她已经和方一鹏订婚了。

叔惠的出现,让翠芝的心动摇了。

那天,世钧曼桢一行六个人去清凉山玩。

翠芝想去看庙里的和尚,只有叔惠有兴趣陪她一同前去。

从天明到暮色,陪伴在翠芝身边的,才是她心爱之人。

之后,翠芝做了一个让大家震惊的决定,她解除了和一鹏的婚约。

但是,翠芝还是没能和叔惠在一起,她和世钧结婚了。

新婚之夜,世钧和翠芝聊起了亲戚,翠芝问世钧有没有注意别人的头发式样。

说到最后,两人谈话的资料越来越匮乏。

躺在同一张床上,世钧和翠芝心知肚明,他们虽然步入了婚姻,可心里装着的并不全是彼此。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位置,留给那份没有得到的爱。

可眼下的婚姻还要我们去经营,家庭的责任需要我们担当,既然错过了奋不顾身的机会,那就好好珍惜眼前人。

有的爱得不到,有的人这辈子也忘不掉。

与其强求结果,不如学会放过自己,把真挚的感情放在心里,带着美好的慰藉,继续自己的人生进程。

走过半生,不得不明白,爱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态。

《半生缘》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十八春》。

1950年,张爱玲以“梁京”的笔名发表小说《十八春》。

1968年,张爱玲把《十八春》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改成了悲剧,并且更名为《半生缘》。

故事的最后,曼桢赢得了官司,和祝鸿才离了婚,她独自抚养孩子。

再见世钧,她用最平淡的口吻,说出了那段不堪的往事。

她仍关心着世钧的幸福,但她知道,他们永远回不去了。

《半生缘》开篇有一句话: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

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爱情是人生当中少有的,不能以成败定论的一件事。

缘来缘去,聚散离合,一路前行,相信命运自有安排。

人这一生,总要慢慢释怀,潇洒告别,转身当下。

纵使再相爱,如果无缘得到,那就到此为止,好好爱自己,好好珍惜眼前人。

愿你我各自珍重,再遇良人,心安圆满。

原标题:《《半生缘》: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