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轻人真的不看电视了?

2020-11-23 15: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钛媒体 TMTPost.com

|科技引领新经济|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能在电视上看电影、看比赛、云游戏、刷抖快、健身跳舞,谁不会说一句“真香”?

钛媒体编辑丨赵宇航

一个冷知识:11月21日是世界电视日。

电视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因此,在1996年,第5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1月21日定为世界电视日。

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会在意今天是不是什么世界电视日?手机、iPad追剧、打游戏不香吗?

用户对于电视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看节目,越来越多的用户有其他场景的需求,电视的形态也发生了转变,智屏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家中。

场景需求持续变化,大屏短视频小爆发

从十五年前的电视盒子之争,到五年前的互联网电视大战,到现在的“智屏”时代,家庭场景中从来不缺新鲜的概念和优质的产品。

你以为的看电视——换台,广告,换台,广告。

实际上的看“电视(智屏)”——看电影、看比赛、云游戏,可旋转,可竖屏,可刷抖快,还能健身跳舞。
图为TCL·XESS旋转智屏,来源@中关村在线
旋转智屏更适用于游戏场景

“客厅经济”不但没有凉,反而“斗”得热闹。

“出乎我们的意料,很多用户开始在电视上刷短视频,TCL智能电视上头部短视频应用的使用时长达到了180分钟,时长已经超过长视频,甚至超过‘抖快’在手机上的平均使用时长。我们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在大屏上刷短视频。”

近日,雷鸟科技CEO李宏伟在采访中向钛媒体APP透露了这样一个新趋势。

通过雷鸟与合作伙伴的努力,TCL电视上已经拓展了数个短视频应用:西瓜视频TV版(鲜时光)、橙子短视频、快手TV版。

为了进一步探索竖屏场景,TCL电子产中心、TCL工业研究院和雷鸟科技还在去年联合研发了TCL·XESS旋转智屏。

“我们也在探索家庭中其他场景的屏,比如书房的屏、教育的屏,尺寸相对没有那么大,更为某个场景服务。”

而数据则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年轻人不是不看电视了,而是在寻找更多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科技产品。

勾正数据《2020H1智慧屏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IPTV激活数超3亿,智能电视激活用户覆盖上涨近4%。联网电视(OTT+IPTV)家庭渗透率超86%,已完成前期流量积累,加速商业变现。

相比2019年,今年25-34岁用户在智屏用户中占比变高,青壮年用户更加聚集。此外,勾正数据显示,OTT用户在教育、儿童服装、日用品、旅游、护肤品、药品等偏家庭属性的开销要高于其他媒体受众。

屏的需求一直在,市场形成新格局

电影、主机游戏、家庭教育、健身、观看体育赛事……

传统电视的需求在降低,但观众对大屏下的影音体验、多媒体数码娱乐需求依然强烈。

TCL、海信、小米、华为早在赛道布局的巨头不断推陈出新,小度、天猫精灵这些跨界产品也开始挣脱“音箱”概念的束缚,做起“智屏”生意。

在李宏伟看来,家庭场景中对“屏”的需求一直在,而且依旧是家庭中心。上述产品的本质并无不同。

“AIxIoT、5G等技术推动下,家庭中心必须要满足强交互,要有比较好的承载更多场景的能力,要有比较不错的计算能力,要作为数据的通道,要能满足用户的输入输出需求。而满足这些点,屏依然是最好的入口。无论是手机、智能屏音箱、互联网电视、智屏,无论产品如何命名,但屏的形态依旧存在。屏依然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中心。”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硬件(屏)的约束越来越弱,用户在娱乐、健身、生活、学习等各个场景中都能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案,“屏+场景”会形成一种良性、自由的排列组合。

由此,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形态的产品:带屏的智能音箱、带屏的镜子、家庭盒子、互联网电视。

奥维互娱数据预测2019-2023年中国OTT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3%,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将是下一个千亿市场。

从产品形态到牌照经营,智屏行业的生态越来越丰富,也正稳步进入下一个商业化阶段:巨头正在积极瓜分市场,重构“电视”品类格局。

图片来源@勾正数据

什么样的公司能在新格局中站稳脚跟?

李宏伟表示,在这种新的市场格局下,一个设备有没有价值取决于用户在哪个排列组合中获得了更好的体验,因此,雷鸟科技想做的是串联这些设备的平台系统。

2019年李宏伟曾对钛媒体APP表示,雷鸟已经清晰了“以大屏为切入口,讲好家庭会员制,构建完整内容生态体系”的路径。

在今年的采访中,李宏伟表示,内容生态初步成型的雷鸟已经确定走“平台型公司”之路,而今年也初见成效。(下载钛媒体APP,详见钛媒体前文:雷鸟科技新任CEO:会员收入未来将超过广告收入,达到三分之二)

“平台型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核心,雷鸟平台业务没有边界,但它的关键在于是以效率为核心的智能商业。”

也就是说,在家庭互联网场景当中,雷鸟希望能构建一个这样的平台——不断高效引入各种新的场景和服务,高效把这些服务、内容分配到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场景面前,也包括让这些业务的转化率变得足够高等等,做全球领先的场景互联网及AI×IoT服务平台。

在整体环境利好下,雷鸟科技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78.7%,其中会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3%,增值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0.0%;除税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93.8%,净利润率达30.9%。截至2020年9月,雷鸟科技存量会员同比增长42.2%,ARPU同比上升36.5%。

在用户数据上,截至2020年6月,雷鸟科技的用户日均开机时长同比增长至6.17小时,春节期间,雷鸟科技日均开机时长高达7.9小时,超过移动端人均使用时长(Quest Mobile:6.8小时)和智能电视行业日均开机时长(勾正数据:6.33小时)。

今年,除了稳定的业绩增长和创新服务之外,雷鸟在运营层面优化了智能AI推荐算法,从系统、垂直业务和具体内容三个层面做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大幅提升整体产品体验,内容点击率提升了2倍。

雷鸟的方法论优势

目前,无论是TCL的雷鸟、创维的酷开、小米、还是海信的聚好看,包括百度小度、阿里天猫精灵都在做自己的生态,做类似的事,抢夺家庭互联网场景。李宏伟坦言,“大家都认为平台的路是可行的”。

雷鸟有什么竞争优势?

“TCL及雷鸟是少数有屏厂的智屏品牌”,李宏伟表示。背靠TCL给予雷鸟强大的硬件底气,但作为一个平台型公司,少不了生态系统和运营方面的苦工。因此,重视运营、重视方法论、重视公司文化建设,是三岁的雷鸟在“股东背景”之外逐渐长成的独有竞争力。

目前为止,雷鸟科技已经形成了三大方法论:第一是精益创业的理念,快速迭代、快速响应,打造更好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第二是以数据驱动增长,带来各个业务转化率和运营效率的提升;第三是用户洞察,包括用户需求研究、用户场景创新等。

今年,除了抓紧提升平台运营效率之外,李宏伟也在考虑提升智能商业的建设。未来用AI代替人来做决策。

“我们的平台业务可能规模还不够大,用机器AI决策代替人来做决策,可能效益不是非常高,但我想这是未来的趋势。服务越来越多时,管理成本就太大了,所以我们希望用机器学习,用机器代替人做。”

因此,在李宏伟的构想中,TCL并不是雷鸟的边界、大屏也不是,“整个家庭的智屏我们都希望能覆盖,雷鸟其实是一个AI×IoT运营平台”。

但孵化自TCL电子、大股东又包括腾讯和OTT牌照方南方新媒体,雷鸟在上下游合作拓展上,会不会受到“阵营”的局限?

对此,李宏伟回应表示,股东也会出于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去衡量,并不会限制雷鸟的发展。

抓紧培育自有业务,实现增长第二曲线

在一年前的采访中,李宏伟就给雷鸟科技设定了目标:会员收入未来将超过广告收入,达到三分之二。因此,除了短期抓紧提升现有平台业务效率之外,雷鸟也在规划长期自有第二曲线业务转变。

未来,雷鸟提供的会员服务是通过整合上游的权益,比如看视频的会员权益、生活服务打折卡等等,而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是自营业务。这是雷鸟为远线目标规划的差异化路线。

“有些业务希望自己去做。第一,业务本身会往前发展,我们会选择与平台属性相关,能提升雷鸟平台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自己来做;第二,业务的收益、发展和前景也比较合适;第三,会优先发展打造差异化优势的业务。”

而与平台业务的“抓住核心、无边界”的打法不同,李宏伟认为,自有业务依旧是有边界的。

“我们在可控性更强的业务上是有边界的,但这也是跟核心相关,哪些业务更多能体现对平台的能力,对打造平台差异化很重要,我们就会去做。当我们的数据智能体系搭建足够完整之后,引入应用的成本并不大,但自己构建的业务我们会控制相应的数量。”

李宏伟认为,少儿教育、少儿会员品牌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口。未来雷鸟不排除会通过引入内容、与版权方合作的方式,来打造自有的少儿品牌业务。

但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安卓、iOS两大系统寡头独占的情况不同,智屏行业有很大概率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

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行业现状是,消费者还是停留在“只有买了TCL的电视,才能发现雷鸟的服务好”的感知阶段。

李宏伟坦言,雷鸟依然在做这方面的功课。

“我们在加强这方面的建设,这也是TCL对雷鸟的诉求之一,希望加强用户对软件、对应用服务的感知。我们可能经历混沌的时间要更久。现在更多是大家对未来的判断和基于对未来判断的策略,对与不对还需要时间来看。”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赵宇航)

原标题:《年轻人真的不看电视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