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清华简”整理报告第十辑发布,文献中保留太岁纪年最早记录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2020-11-21 12:0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书影

11月20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举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共收录竹简五种八篇,均为前所未见的佚文。

其中最重要的属《四告》,这是“清华简”整理团队又一次整理发布的书类文献,共四篇。另四篇中,《四时》《司岁》与《行称》为数术类文献;《病方》是方技类文献。

《司岁》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记载太岁十二岁名的文献。《病方》是迄今所见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类文献。

文献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天文、药方等方面

澎湃新闻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四告》是“清华简”整理团队自《尹诰》《说命》《摄命》等篇之后,又一次整理发布的书类文献。《四告》全篇有五十支竹简,分别是周公旦、周公之子伯禽、周穆王满、召伯虎的告辞,共有四篇。

其中第一部分是周公向皋陶祝祷的告辞,周公历数商纣暴虐与周文王、武王功业,希望皋陶护佑成王,选贤任能,维护“周邦刑法典律”,该篇内容与《尚书·立政》密切相关,结构、文句多有相似之处。第二部分是伯禽初封于鲁,祈求无有过失、长保鲁邦的祷辞。第三部分是周穆王自悔耽于游田,祈求安静其心的祷辞。第四部分则是因望鸱集于先公寝庙,召伯虎祈求禳去灾祸、永嗣邦家的祷辞。这四篇告辞各自独立,依时代为序,体现了书类文献的编纂特点。

发布会现场,整理团队成员介绍《四告》的基本情况。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图

其余四篇中,《四时》与《司岁》连续编号,同为数术类文献,抄写在同一卷上。《四时》详细列举了每月一、四、七、十、十四、十七、二十、二十四、二十七日的星象和云、雨、风等物候,并将一年分作三十七时,其中星象术语又多分为青、玄、白、赤四种,分别对应四象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之一。该篇星象术语、运行变化自成体系,与《史记·天官书》等传世天文类文献颇有不同;所记载的物候与《礼记·月令》《大戴礼·夏小正》《淮南子·天文》《时则》《吕氏春秋》等书也互有异同。

《司岁》篇历述太岁运行一周十二岁所值之辰及其吉凶占断,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记载太岁十二岁名的文献,可与《尔雅》、《史记·天官书》、孔家坡汉简《日书》等文献相比照。

《行称》与《病方》也抄写在同一卷上。《行称》记一月“六称”的具体日期、利弊和成效,所记称行之事均属政事,包括裕文、均民、恭祀、吊劳、绰武、毕抑,是目前所知首篇专述一月内政事宜忌的先秦时令类文献。《病方》记载病方三种,前两种为酒剂,第三种为汤剂,是迄今所见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类文献。

“清华简”整理工作已完成近2/3,第十一辑为单独长篇

2008年7月,清华校友向清华大学捐赠近2500枚曾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这些战国竹简即如今人们熟知的“清华简”。这些“清华简”年龄已达2300多岁,其长度从10厘米到47.9厘米不等,平均厚度仅为1毫米。竹简上的文字为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字,现已失传。

经专家鉴定,这批战国竹简内容多为经、史一类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典籍,且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从未见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008年8月,在进行竹简的抢救性清理保护工作的同时,清华大学决定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该中心承担着清华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同时还开展其他出土文献(如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

澎湃新闻从清华了解到,从2011年起,清华每年出版发布一辑“清华简”的整理报告。至此次《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发布,“清华简”整理报告已发布十辑,每辑分上下两册。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拾)书影

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向记者介绍,整理“清华简”第十辑的过程中,因疑难字词较多,且涉及的内容广,有时感觉无从下手。为了弄清楚其中一些问题,这一辑中有些篇章的整理研究实际持续了三年。

“尽管如此,至今大家对有些内容的理解仍有不同看法。”黄德宽表示,“清华简”整理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但整理团队将克服困难,保证每年一册的出版进度,以便早日将这批重要材料向社会和学界公布。

黄德宽还透露,总体来看,截至目前,“清华简”的整理工作已完成了近2/3。第十一辑的整理工作已经开始,这一辑是单独的一篇,该篇以一个人的口吻阐述了很多东西,内容涉及天文、历法、人文、政治等方面。

“这些内容非常重要,这一辑将来公布后一定会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因为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方方面面,我相信它对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研究将会产生重要影响。”黄德宽说。

此外,黄德宽谈到,“清华简”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直接服务于当代文化建设,所以整理团队还启动了另一项工作,即研究推出通俗本乃至英译本。他希望通过这项工作让“清华简”未来能够走出学者书斋,走进大众视野,并让世界各国的学者都能通过“清华简”了解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精髓。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