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登场了!敦煌》:穿越千年探索敦煌,“复刻”敦煌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0-11-20 10:4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11月18日,首档聚焦敦煌的原创全景式人文探索节目《登场了!敦煌》上线。《登场了!敦煌》由“探索团团长”汪涵,“敦煌实习生”THE9-谢可寅、钱正昊、李浩源共同组成“敦煌探索团”,在十期的节目中,从探秘敦煌一些石窟内部的神秘,到了解敦煌工作的日常以及寻找飞天的元素和演绎飞天。

最近,《登场了!敦煌》举办了线下的看片会,《登场了!敦煌》总导演李武望与总制片人何冀兵在现场进行了分享。

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到《上新了,故宫》和《登场了!敦煌》,一系列文化节目或文化综艺的热播,其中最可看处,或许并不是综艺中最不缺乏的明星,而是我们可以以高清画质看到那些遥远或神秘的文物遗存中难得一见的细节,如《上新了,故宫》的首期就去到了故宫一直没有对外开放的乾隆花园,可以看到“迷楼”符望阁和极尽奢华的倦勤斋。

从刚播放的第一期可以看到,节目主要以壁画传承和保护为基础,由此衍生出多个与壁画相关的主题,如为了展现敦煌飞天之美、邀请明星们进行现代演绎,如重现了已经尘封的悬泉置。

悬泉置遗址

敦煌有其特殊性,樊锦诗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40个人在一个洞窟里呆上半个小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会对洞窟内十分脆弱的壁画、彩塑的保存带来严重的潜在威胁。《登场了,敦煌》也考虑石窟彩绘的脆弱,所有洞窟内的影像均在复制窟内拍摄或采用数字扫描材料。节目中呈现的莫高窟第220窟中的壁画细节,经过动画处理后壁画的人物衣袂飘扬,璎珞也随风流转。这些会动的细节也迎合青年人的审美习惯。

莫高窟220窟壁画细节

节目组在回顾中国目前的几个超级文化IP时谈道,故宫、敦煌以及近些年很火的西安都是一马当先者,但其中敦煌是最特别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神秘、偏僻,远离我们的主流生活。

制片人何冀兵说:“故宫IP和敦煌IP最大的不一样,从我个人角度讲,我更喜欢来源于民间的这种真正的东方美的东西,当你离壁画近一些去观看时,会发现1000年前的人也穿个开裆裤、人也会涂脂抹粉。这些东西在故宫里面是看不到的,这是完全不同派系的文化。没有几个城市可以让一档节目在这个城市里面拍10集,很多城市表浅到一集就可以挖完,也只有像敦煌、洛阳这样的地方才有可能挖10集的东西出来,因为它们的历史足够厚重。”

《登场了!敦煌》也在呈现着和现代生活迥异的一种生活观:首先就是人在敦煌时,时间可以变得很短、也可以变得很长——一位研究者一生皓首穷经也只能修复很有限的一些壁画,新的修复人员刚去敦煌时会被告知:吃好敦煌饭、喝好敦煌水、十年以后再说,十年如一日这样过。而另外一个层面,在敦煌则会做着重复又冗长的工作:做麦草方格沙障的工作人员一生在一个个四方格中辗转;壁画修复人员也日日重复着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时间又好像变得很长。其次,如节目组所说,敦煌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和敦煌研究院洽谈合作时,他们甚至不知道刘德华、汪涵是谁,而他们工作时也谨慎而老派,他们会权衡节目过度娱乐化怎么办、对文物损伤怎么办、如果因为拍这个节目产生任何的舆情该怎么应对等等。

草方格

这种时间感在第一集中也体现在汪涵去守护人墓地时,二十多座埋葬着常书鸿、段文杰等坚守在敦煌的莫高人的墓散落在漫漫黄沙中,他们远远地眺望着的就是他们守护了一生的敦煌莫高窟。在无限绵长的时间中,他们曾一直默默无闻,但是最终被敦煌以这样郑重的方式纪念。

导演在现场说:“敦煌确实是一个特别有魔力的地方,你去了解它并待了一段时间以后,你还会想去。比如汪涵和三个探索团的成员,从第一次完全不了解、甚至不敢说话的忐忑状态到最近给我的微信留言是:我现在好想念敦煌,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拍。”

谈到节目的策划和拍摄时,制片人说:“在过去敦煌的题材里面有两个做得最成功的,一部是80年代日本的电视剧《敦煌》。第二个是一部叫《敦煌》的纪录片。我自己去敦煌做的是比较深度的体验,我不希望把敦煌做得特别的娱乐化和肤浅化,我们在考虑能不能把纪实和真人秀做一个结合。”

《登场了!敦煌》最终被定义为是“原创全景式人文探索节目”,导演解释道:“为什么叫全景式的?除了莫高窟之外,敦煌是一个大的地区概念,四大文明在这里汇集,我们是对整个大敦煌地区一个全景式的人文探索,我觉得这是跟其他的节目不一样的。另外,我们的slogan叫做‘以青春之力重现历史荣光’。因为我们透过1000多年以前的壁画,可以发现古代人的生活其实充满了趣味,包含各种行军的、打仗的、运动的、歌舞音乐等等内容,我们在后面会用复原秀的一种方式把壁画当中的某个生活场景,或者是某个艺术场景把它复刻出来。”

在“飞天”分集中,谢可寅演绎飞天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