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 +1278
人民法院报谈于欢出狱:标志性个案激活了正当防卫制度
山东辱母杀人案当事人于欢减刑出狱
山东辱母案当事人于欢减刑出狱,狱中曾受到表扬奖励6次
【视频】“刺死辱母者案”于欢出狱①:“正适应社会,有些茫然”
【视频】“刺死辱母者案”于欢出狱②:我不敢哭,怕家人跟着哭
【视频】“刺死辱母者案”于欢出狱③:只睡了3小时,感觉不真实
【视频】“刺死辱母者案”于欢出狱④:曾反思自己,不愿再回忆过往
【视频】“刺死辱母者案”于欢出狱⑤:自己还年轻,未来慢慢规划
【视频】“刺死辱母者案”于欢出狱⑥:狱中接受改造,身体无恙
@人民法院报 11月19日消息,2017年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2017年6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改判于欢有期徒刑5年。2020年11月18日上午,于欢减刑出狱。获刑5年,实际羁押时长约4年7个月……于欢获得减刑提前出狱,为于欢案续上相对完满的结尾。
在这起案件之前,正当防卫被称之为“沉睡条款”,鲜有公民的自卫行为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事例。于欢案叫醒了这条“沉睡条款”,最终对他的量刑也从一审的无期徒刑,改判为有期徒刑5年。
在时代的洪流中,有的个案化作流星,转瞬而逝;有的个案则撬动了司法的运行轨迹,让司法朝着更加良善的方向运行。于欢案就是后者。在这起案件中,公众将目光聚焦于正当防卫条款,人们将自己置身于现实的图景之中,呼吁司法做出改变。
彼时,如何激活沉睡的正当防卫条款,如何在案件的判决中兼顾道德、法律和人性,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最终,“法不能向不法低头”不仅成为公众的共识,也成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一再强调的原则。
于欢案是正当防卫条款在司法实践中的标志性事件。于欢没有被判无罪,但在当时,被认定“防卫过当”已是一大突破,更带动了司法风向的变化。
事实上,翻看近年来的案例可以发现。自于欢案后,从“昆山反杀案”,到丽江“唐雪反杀案”、福州“赵宇见义勇为案”、涞源“王新元反杀案”等,一件件正当防卫案件得到司法认定。
可以说,在一系列个案中,制度和司法实现华丽转身,而这离不开司法与民意良性互动。
今年9月3日,最高法、最高检与公安部发布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意图条件。要求准确界分防卫行为与相互斗殴,防止将滥用防卫权的行为认定为防卫行为,规范防卫过当的认定条件,严格防卫过当的刑罚裁量,明确特殊防卫的具体适用。
这样一来,司法机关在认定正当防卫时,将摆脱之前“裁量过于随意”的不足,定性更加精准,更能体现司法的公正性、合理性,也更契合公众的正义诉求。
严格来说,于欢并不是改变潮水方向的人。但在潮水之中的于欢案,却无意间成了流速的改变者。
于欢出狱了,对他而言,一个小时代终结了。但毫无疑问,由于欢案等典型个案撬动的司法进步,仍无止境,未有尽时。
(原题为《于欢出狱:标志性个案激活了正当防卫制度》)


- 美股持续暴跌,纳指跌入熊市
- 贸发会议警告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
- 反腐深入舞蹈领域:三人同日落马

- 美联储主席:关税政策的影响可能更为持久,谈论何为合适的货币政策路径为时尚早
- 滁州交警:轿车遭货车追尾碰撞起火,驾乘人员及时避险无人伤亡

-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特有树种是
- 被誉为地球之肺,位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的雨林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