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丽江三川坝:农文旅融合发展“交响曲”渐响

2020-11-18 17: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丽江官方新闻综合门户网站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丽江网】

进入十一月,丽江永胜三川坝的美吸引了众多游客。从观景台俯瞰,三川坝子平坦如垠,翠湖在眼前碧绿,村舍俨然,楼房林立,更远处是一丘丘等待挖藕的荷田。清晨时分,建筑物、远山、树木在雾海中若隐若现,呈现出“江南水乡”的韵味。

140多平方公里的三川坝,坝内有5万多亩良田,村庄错落有致镶入其中,坝区中央有1万多亩湿地,湿地内有龙潭水库,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湖边绿树成荫,翠竹成林, 10几种水禽、鸟类自由翱翔。每到夏季,7000多亩成片荷塘成为永胜十景之一的“荷潭莲锦”。

山水相连、绿树成茵,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徐徐展开。

“万亩荷花”培育特色产业

近年来,丽江永胜三川镇立足镇域资源禀赋,围绕乡村旅游,立足自身特色,以翠湖龙潭万亩荷花为景观载体,结合三川镇独具风格的饮食文化,实施“旅游+农业”战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经济。

供图

坚持以荷为媒、借花发展,推动荷花产业不断发展,形成了莲藕、莲子、荷叶茶、全荷宴、席笋炖黄蟮等特色饮食品牌,加上三川火腿、辣参等传统名特食品,三川特色饮食已经初步形成了品牌效应,以荷花为主的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新体系已形成。以翠湖龙潭荷塘田园风光为载体,全镇已发展具有浓厚的三川饮食风味的农家乐20余家。

供图

在绿水青山中寻得金山银山,为充分发挥地区的独特优势,三川坝还依托区域特色打造农家乐及民宿,以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

三川坝是永胜县最大的坝子,下辖19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三川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跳出农业抓农业,三川坝着力以新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多点开花。

供图 美丽永胜

据三川镇政法专职副书记季华新介绍:三川坝“田园综合体”的总体规划布局是一核、三园、五区,以翠湖实地景观为核心,以荷花、软籽石榴、优质水稻为产业园,以水际风光、湿地风光、田园风光、农产品加工服务、休闲聚集为区域布局。

三川坝的美,是四季不同的美。在不同的季节,踏上这片沃土,远眺坝子风光,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供图

“以后,将在湿地风光区打造坐船、垂钓等水上娱乐项目,种植银杏、枫树等观赏性植物,还将在核心区修建栈道”。三川镇规划中心和工程项目管理办主任张帆说。

“边屯文化”促进文旅发展

在永胜幅员面积49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39万多勤劳朴实的人民,除汉族外,还有彝族、傈僳族、回族、藏族、壮族、白族、傣族、纳西族、普米族、土家族、苗族等18种少数民族共12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7%,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除了风景独特的万亩荷塘每年吸引周边人群前来观赏之外,张帆介绍,三川镇的边屯文化也是另一个引人瞩目的点。

供图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统治云南的沐英,在推行朱元璋"寓兵于农,屯民实边"的政策中,三川是永胜"寓兵于农"屯军安营扎寨的重地。原金官镇的官仓、郭家营、马军、前所、陈官、吕官、翁官、新营、唐家湾、毛家湾、芮官,梁官镇的马房、西马场、东马场、新营、马伍、东山营等都是元军屯垦的村寨和放马场,这些足以证明,三川镇具有丰厚的边屯文化底蕴,是永胜边屯文化重镇。如今以“卫”、“所”、“营”、“官”、“伍”等军事单位命名的村庄,依然在记录着人们的现实生活。

永胜的边屯文化主要在坝区和部分民族地区分布,永北、三川、程海、期纳、涛源、六德、顺州等乡镇都是边屯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的地区。永胜的边屯文化资源丰富,又有山区少数民族文化作辅助支撑,使永胜的文化资源呈现出多元化趋向。

供图

毛氏文化是永胜边屯文化的集中体现,既是永胜文化的鲜明个性,又是永胜独有的特质。边屯文化对推动永胜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在三川坝,乡村旅游正催生“美丽经济”。荷花、石榴、水稻、莲藕等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休闲生态旅游成为一张靓丽名片,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乡村振兴正孕育蓬勃动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交响曲”正渐渐响起。

采写:和琪

责编:杨江芹

丽江网运营中心 出品-(丽江网 http://www.lijiang.cn/)

丽江市委宣传部主管 丽江广播电视台主办

丽江市新视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原标题:《【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丽江三川坝:农文旅融合发展“交响曲”渐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