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天,缅怀“中国核司令”程开甲!

2020-11-17 19: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两年前的今天

一颗巨星陨落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核司令”的程开甲

他曾说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

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句肺腑之言

一生为国铸盾

映照百年风云

“年年老板”的进阶之路

童年的他叛逆顽皮,小学时甚至连续留级两年,被调侃为“年年老板”——年年留级,年年坐在那个板凳上。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铁蹄之下安有完卵,山河破碎、满目仓皇,国之大不幸深深刺痛了这位热血青年的心,“年年老板”却突然“开了窍”,他一改往日顽皮习性,开始发奋读书。

1937年,程开甲考取浙江大学,可他的整个大学生涯都是在日本侵华的硝烟炮火声中度过的,浙大先后流离辗转了七个地方,泱泱中华之大,却没有一张供学生安心读书的课桌,这样的悲愤与痛苦,让他深深明白——“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自那时起,这位有志青年心中便悄然埋下了“科技救国”的种子。

一件皮大衣的痛

1948年,程开甲获博士学位,领着750英镑的年薪担任研究员。拿到第一笔薪水后,他来到商店精挑细选了一件皮大衣,满心欢喜地想寄回给国内的夫人。可结账时,老板却轻蔑地上下打量着他,不相信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居然买得起他店里的衣服,向银行核实身份后才勉勉强强地把大衣递给他。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程开甲的自尊——“中国人在国外没有地位,人家根本瞧不起你。我再努力,最多也只能是一个二等公民的科学家。”即使个人在学术界功成名就,也只能因祖国的孱弱而受尽冷眼。

直到1949年,“紫英号”事件让他在异乡“扬眉吐气”了一把——英国紫英号擅闯我国水域,中国军队警告无果后毅然开炮将其击伤。看到新闻的那个晚上,他走在街上,连腰杆都挺得直直的。

90多岁的他回忆起那个晚上,仍是激动地一捶桌子:“我当时看到的时候真是高兴啊!我就知道,我们有一天能够这样子的!”说罢掩面而泣,良久不能言语。

沟通交流(左三为程开甲)

于是他开始更加频繁地给国内亲友写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内局势,越是了解,心中越是欢喜、越是迫切,因为越来越多的信息在告诉他:“中国,真的有希望了!”

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开启了报效祖国的人生之旅。回国的行囊中,除了给夫人买的一件皮大衣外,全是固体物理、金属物理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为国需要,几易专业

回国后的头十年,程开甲一直在浙大和南京大学任教,潜心研究。在这段期间,他也几次更改专研方向,原因是“祖国需要什么,我便学什么”。

当时,他还率先开展了国内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教科书。

1960年,一纸命令,他加入我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便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了20余年。

核爆炸试验现场(左三为程开甲)

人生最好的20年光景,都伴着西北荒漠呼啸肆虐的狂风。战高温、饮苦水、啃野菜……从1963年到1985年,他像一颗顽强生长的骆驼刺,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深深扎根,从核试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到基地副司令,先后组织指挥了三十多次核试验任务,被誉为“中国核司令”。“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穷尽毕生心血,一生隐姓埋名只求为大国铸核盾傍身。

“我不管他是不是司令员,

我只看讲不讲科学”

1964年10月16日,戈壁一声惊雷,举世震惊。蘑菇云腾起的时候,在场的1700多台仪器分毫不差全部拿到测试数据,其中97%记录完整、准确。而美苏等大国第一次核试验只得到很少一部分数据,法国甚至没有拿到任何数据。这背后,离不开程开甲对自己“全屏蔽槽设计方案”的执着坚持。

该方案提出时,曾一度遭到包括司令员在内许多人的质疑与反对,有人劝他说:“人家是司令员,你就不要再和他争了,出了问题由他们负责。”程开甲却坚定地回应:“我不管他是不是司令员,我只看讲不讲科学,要保证安全,就得按要求进行屏蔽。”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国家大事面前,没有权威,只有最纯粹的、科学的底线与原则。

“国”字当头,赴汤蹈火又何妨

1964到1984年间,他共主持了包括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导弹、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地下竖井方式等共几十次核试验。而几乎每次核试验,程开甲都亲临一线,还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

为了实地考察取得一手数据,他甚至不顾危险只穿上简陋的防护服就往爆心直冲。爆心是出了名的“三高一险”,温度高、压力高、放射性高,而且强大的冲击波还会使掘进过程中出现塌方的危险。但程开甲谁的劝都不听,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信念,就是要搜集最好最全的记录。

在核试验基地,忙到废寝忘食对所有工作人员来说都不足为奇。但程开甲忘记吃饭这回事,可能比他准时吃饭的次数还要多。 有一次核试验前,程开甲住在核试验场附近的帐篷里。因为一个重要的探测技术,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那时,负责衣食住行的后勤队员一个晚上就算把饭菜热了四次,他都顾不上吃一口。

所以有一次后勤队员就将两个苹果塞进程开甲的被窝,好待他睡觉时想起没吃饭起果腹作用。但是看到第二天清晨的情景,大家都哭笑不得。因为工作太累,程开甲吃到一半就睡着了,只见他嘴里叼着没吃完的苹果,并积满了外头吹来的沙尘。

主控站(左二为程开甲)

程开甲认为,有一种最可靠的安全,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这就是中国为什么造核武器的理由,也是自己奋斗终生的原因。在荒漠奋斗几十载的程开甲,是我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所以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核司令”。

1984年,中央将其职务调回北京时,他还不舍得走。而对于被核武器搁置了几十年的学术研究,他也从来不后悔。他曾说“如果当初不回国造核武器,可能个人会有更大的科学成就,但是也不会有像现在这样强烈的幸福感。”

离开荒凉的罗布泊和核试验,他也没有闲住,继续在科研事业上发光发热。

2013年,95岁高龄的程开甲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证书。

2017年,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亲自将“八一勋章”颁授给99岁的程开甲。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的奉献让所有身处安逸的中国人都觉得对其有所亏欠。但是程开甲却说:“我不觉得国家亏欠了自己,倒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亏欠了国家。”

他的一生,恰如大漠上的星辰闪耀,雷霆万钧虽已远去,却用光亮与璀璨密密织成了温暖后世的锦袍。他曾披一袭赤子火热之甲,于艰难困苦中苦心开辟中国航天探索之路,一生风骨灼灼。(郭繁颖、姜永明)

致敬!

缅怀!

来源:我们的太空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今天,缅怀“中国核司令”程开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