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出圈”的飞书,为什么值得期待

2020-11-18 15: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王云辉 科技杂谈

【摘要】短短1年时间,飞书就杀进了中国协同办公软件市场的TOP 3,它是怎么做到的?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明天,有一个产品的发布,值得关注。

在北京,飞书将首次举办大型产品发布会,推出全新的版本"π"。

过去几个月来,这款字节跳动旗下的协同办公软件,正在逐渐"出圈"。出道不久,就已经有一群老板用户变成了"自来水"。

雷军在社交媒体上给它做"安利",罗永浩在直播间帮它"带货",田溯宁说自己是它的"忠实粉丝",王小川说它"用起来有兴奋感"……

有意思的是,跟很多企业中层朋友聊起飞书,他们也颇为认同,基本都是好评。

这并不容易。

老板自上而下,看重方便管理,降本增效;员工自下而上,图的是工作方便,能受认同,还要空间自由。绝大多数的办公软件,都没办法同时兼顾,但飞书却做得很好。

张鹏曾经分析过飞书。他引用了很多互联网企业家的观感,认为飞书是把互联网公司的组织系统创新,流程化和结构化了下来,"是最适合互联网企业的办公协同工具"。

从2019年正式推向市场,短短1年时间,飞书就杀进了中国协同办公软件市场的TOP 3。

它是怎样做到的?

【1】

不得不说,飞书的高速成长,受益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少。

上周我在广州开会,就听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分享了一个数据:

咨询公司Twilio对2569名企业高管的调查显示,新冠疫情让全球的数字化进程平均提前了5~7年。

只有做ICT的人,才会理解这个数字有多么震撼,会对行业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一个方便我们理解的数据是,仅仅2月3日,春节返工的第一天,仅仅中国,就有上千万家企业、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

很多用户对飞书的使用,都是由此而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疫情的到来,让飞书有了为更多企业提供服务的机会。

但是,这个机会,对于整个市场都是平等的。

作为"后来者"的飞书,能快速发展壮大,后来居上,并快速"破圈",最终还是依靠产品本身,硬碰硬打出来的一片天地。

前几天,跟中科创达(300496.SZ)CTO邹鹏程聊起这件事,他就深有感触。

中科创达主要做智能操作系统,是一家在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韩国、芬兰、新加坡、印度在内的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及研发中心的科技龙头。

在疫情前,中科创达的内部工作流程与管理方式,都以传统方式为主;而现在,它绝大部分的员工的日常工作协同,都已经通过"飞书"在线完成。

这个转变的背后,中科创达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争论与试验,飞书最终的胜出,也经过了复杂的筛选,以及细致的考量。

【2】

今年春节,邹鹏程所带领的部门遇到了一个重要课题:必须尽快找到办法,来解决疫情之后,大量员工不得不远程办公的协作问题。

这个课题,让邹鹏程很开心。

过去的工作流程里,很多需要在线完成的协作,都是通过IM工具来完成的。而这样的方式,存在太多问题:

1. 基础设施不完善

- IM(安全和效率缺失)

- 文档(几乎没有)

- 日历(几乎没有)

- 知识库(没有)

- git/gerrit (缺乏弹性,缺乏集中管控)

2. 某些模块体验不佳

- 联系人 -(用户体验不佳,没有联动,很少有人用)

- CRM - (用户体验不佳,未和其他系统打通)

- webmail 很难用(使用者很少)

3. 缺乏数据分析和智能

- 功能模块+基础设施没有打通

如果切换到在线协同软件,那么很多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飞书,就提供了统一的通讯与协作能力,将IM、文档、日历、云盘、 音视频会议、工作台等所有办公需要的工具和系统,都整合成了一个完整的、低噪的、安全的闭环。

同时,它根据业务需要,可以灵活定制,把每一个工具中的信息流打通,全面加快团队响应速度,极大地提升了协作效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疫情下从IM到协同办公的工具切换需求,其实是为中科创达业务流程升级,创造了一个契机。

【3】

按照惯例,部门里的理工男们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在公司内部组织不同的业务团队,对不同的协同办公软件分别试用,再就试用结果进行对比评估。

从2月中旬到5月初,近3个月时间里,中科创达一共有500多名员工申请加入了试用计划,覆盖了包括多家海外分支机构的多个事业群。

他们开始尝试使用协同办公软件,同时反馈了自己的意见。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并不看好飞书,因为它推出的时间最短。然而到了最后,最受欢迎的反而是飞书。

中科创达技术委员会当时提交的报告显示,愿意选择飞书的人,比选择其他所有软件的人加起来都多。同时,91%的反馈员工都认为,飞书能够满足自己的工作需求。

"对我自己来说,飞书最打动我的是它的融合协同理念。"邹鹏程说,在其他平台上,不同的功能模块大都是独立的,文档是文档,IM是IM,日历是日历,邮件是邮件……而在飞书上,各个模块、各个元素之间都是打通的,信息可以以极高的效率,在组织间畅通流转。

比如,你在飞书上组织一场会议的时候,可以直接在日历中添加会议时间、会议介绍、参与人、需要提前阅览的文档等等。然后将这些信息和资料一键发送给所有参会人员,如果对方同意参会,则会自动添加到对方的日历中。

甚至,你可以在文档中直接@某位同事,或者在一篇文档中,与以前不认识的作者展开讨论交流。

与此同时,飞书在信息平权和创造力释放方面的突破,也获得了很多员工的认可。

很多企业会特别强调流程和上下级,希望通过层层管理来确保工作的贯彻执行,但最终的结果,反而是顶层与底层之间的信息沟通,在一层层的组织传递过程中,不断被过滤和异化,最终导致组织僵化和创新乏力。

而在飞书上,只要你入群,就可以看到所有历史消息,任何一个参与这件事情的人都默认能拿到同样的上下文;而只要订阅日历,就能随时了解同事的档期安排,以寻找共同的时间来沟通对接工作。

这种信息的透明和快速流动,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可以基于最完整的信息,来进行团队的协作与工作的决策。

这也成为了飞书成功PK其他产品的关键。

2020年5月,一份通知发送到了所有中科创达员工的邮箱,飞书正式成为了这家上市公司官方的沟通和协同工作工具。

有意思的是,中科创达并不是强制要求员工使用飞书,但随着员工对它的了解,实际的普及速度反而超出了邹鹏程的预期。

到11月初,中科创达已经有接近7000人在使用飞书,"比我们想的更快",邹鹏程说。

【4】

邹鹏程透露,在决定用飞书之前,内部最激烈的争论,其实不在于飞书产品本身,而是信息安全的尺度把握。

"比如,我们脱敏的资料文档,是尽可能地放到飞书上,还是一定放在本地,内部都一度有三种不同意见。"邹鹏程说。

类似的问题与抉择很多,但最终都一一得以解决。

能解决的原因,一方面是飞书有足够的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是,飞书的架构也让中科创达可以有更平衡的问题解决方式。

飞书是微内核的系统架构,提供管理和协同接口,充分开放平台能力,支持企业在上面搭建自己的专属应用。通过企业的自建应用,中科创达可以把各业务系统的信息都聚合到飞书中,让它真正融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里。这意味着,它就像是一个大的业务中台,具有非常大的扩展空间,中科创达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保护自已的数据,甚至自行开发新的功能模块。

用邹鹏程的话来说,飞书是给企业修了一条新的高速公路,而企业只需要在路口外的自家地里,根据需要盖房子就行了。

这也正是很多企业与飞书已经实现的合作模式。

比如货拉拉,就基于飞书开放平台自建了几十款应用,并与人力系统整合到同一工作台,实现了SSO免登录。同时,飞书还帮助货拉拉搭建了内部服务体系,将服务台融入各个场景,解决内部找人难的问题。

【5】

在中国的互联网生态下,协同办公软件的选择,有的时候看的不是技术产品,而是政治。

你在行业生态里的位置,可能已经决定了你的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飞书的存在,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为字节跳动生态的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事实上,它本来也就是从字节跳动的需求出发,先解决内部问题,再发展完善壮大推广,这样由内而外,一步步发展出来的产品。

但事实上,飞书却并未局限于此。它的愿景,就是要为更多追求快速发展的企业提高效率。而且随着飞书的逐渐"出圈",它自身的强大产品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可。

尤其在整个社会加速数字化的后疫情时代,这种基于组织流程,能充分实现网络创新协同,为企业快速赋能的力量,具有了更强的普适性。

从本质上来讲,信息时代的革命,就是技术对生产力的改造,和对组织方式的重构。

而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基于网络的,更高效的组织能力,对企业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与那些优秀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传统行业对于创新组织能力的需求,其实更加重要,也更加迫切。

或许,这也正是飞书为何越来越受欢迎,不断"破圈"的原因所在。

而据了解,飞书明天发布会的新版本"π",还会在对协同办公套件、文档产品、音视频会议、开放平台等进行重大更新,并增加诸多提升协作办公效率的新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值得期待。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出圈”的飞书,为什么值得期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