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场活动,让三灶的这些“瑰宝”在村居里火了…
三灶鹤舞、
三灶民歌、三灶竹草编织技艺、
三灶狮舞、三灶剪纸、定家湾茶果......
这些三灶非遗项目,
就像瑰宝,是我们珍贵的文化财富!
那么,
关于三灶非遗项目你了解多少呢?
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在今年做了一件
“大事儿”~
▼
▼
▼
今年8月-11月,
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面向各村居
开展了6个非遗培训项目!
这场为期四个月的非遗培训活动,
覆盖人次达2945人,
当中有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到了
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队伍中~
一起来看看非遗培训项目的情况吧
三灶鹤舞
三灶鹤舞,又名耍白鹤,起源于宋代,繁盛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2007年,三灶鹤舞被列入区级、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1年5月,三灶鹤舞被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三灶鹤舞培训
学习舞鹤,从扎马步打稳基础开始,然后学习鹤舞动作,穿上鹤衣,挥动鹤颈,配合鹤歌舞动。
本次活动共开展了30场三灶鹤舞培训,受益人次达600人。
三灶民歌
三灶民歌兴起于清代道光年间,繁盛于清末民初,流传于珠海西部地区,至今有180多年历史。
三灶民歌于2014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5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灶民歌培训
民歌以独唱为主,抒情悠扬,行腔自如,也有独唱和对唱。
白采莲用于独唱的多为4句式,哭嫁歌,为独唱哀叹调,歌词有4句式和多句式。
本次活动共开展了30场三灶民歌培训,受益人次达750人。
三灶竹草编织技艺
三灶竹草编织技艺兴起于明代嘉靖年间,成熟于清代光绪年间,新中国成立后至1966年达到高峰期。
2014年,三灶竹草编织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5年11月,三灶竹草编织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灶竹草编织技艺培训
三灶竹草编织技艺,取源于本地的竹草植物资源,靠民间智慧和手工技能,编织出美观实用的日常用具。
其产品有大小款式的草席、手袖和各式各样的箩、篸、笼、篮、筛、箕、篷、罩等,据不完全统计品种达38个。
本次活动共开展了22场三灶竹草编织技艺培训,受益人次达550人。
三灶狮舞
三灶狮舞继承我国南派狮舞精湛技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传入三灶。
2018年3月,三灶狮舞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7月,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名录。
三灶狮舞培训
三灶狮舞集武术、舞美和打击乐为一体,有综合性的艺术特征。它运用各种步型步法表演狮子各种神态和细腻动作,破阵夺标,体现出高难度的传统体育项目特征。
三灶狮舞培训
本次活动共开展了25场三灶狮舞培训,受益人次达400人。
三灶剪纸
“三灶陈氏剪纸”由山东“高密剪纸”发展而来,通过家族传承,继承了北方剪纸造型稚拙、风格淳朴、线条刚劲挺拔的特点,融合了南方剪纸风格细致、造型生动的风格,独创了透色剪、立体剪等剪法,形成了南北糅合发展的陈氏剪法。
2020年11月,“三灶陈氏剪纸”入选区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三灶剪纸培训
利用刻刀、红纸、垫板等工具,教授剪纸工艺的方法,让村居居民逐渐掌握掏剪、折叠剪、划刀等剪纸技巧。
本次活动共开展了12场三灶剪纸培训,受益人次达245人。
定家湾茶果
自古以来,三灶是鱼米之乡,定家湾村制作的茶果花样多,美味可口,人人称道。
2010年,定家湾茶果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年6月与唐家湾茶果合二为一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定家湾茶果培训
制作茶果的过程依靠纯手工,采叶榨汁作为馅皮的原材料,再调制各类馅料将其制作成精美、种类丰富的茶果糕点。
本次活动共开展了15场定家湾茶果培训,受益人次达400人。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非遗文化源远流长,
学习弘扬非一日之功,
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的
非遗培训活动走进各个村居,
在“家门前”教学,
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非遗文化的
重要价值!
来源 | 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
编辑丨三灶最前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