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摄影师|刘飞越:留守的农村——甘肃陇南祖和孙肖像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季成
2020-11-24 11:08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编者按】

作家张承志曾说:“地理想象的贫乏可能导致思想理解的不足。” 西部往往带着一种神秘感,地域上与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一直吸引着摄影师前去深入拍摄,2020年10月末于上海莫干山路M50创意园中,几位摄影师用他们的摄影作品与观众分享了他们与中国西部的故事。

刘飞越:自由摄影师。持续关注人与环境,曾获得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优秀奖、徐肖冰摄影奖新人佳作奖、安平北大公益传播致敬奖等。编著《世界摄影艺术之旅》。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2014年底至2015年初,刘飞越出发为公益组织拍摄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中巴车在大山里吃力地翻越着一座又一座的山梁,蜿蜒曲折的乡路把大山一座一座地串连起来,山坡上的梯田开始返青,去年播种的冬小麦刚刚露出了尖。下了车,坐在商店门口的老人们好奇地打量着身背大包的我,沿着马路行走,看到一家刀削面馆,进去花了7元钱吃了一碗刀削面,然后找了一家20元钱一晚的小旅店住了下来。在随后的一段时间,我开始慢慢感受这个乡村真实的‘体温’。”这是刘飞越第一次去甘肃陇南的经历。据2015年中科院心理所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其中34%的孩子有自杀倾向,9%曾经实施过,70%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希望引起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刘飞越这5年来坚持拍摄这个项目的初心,同时他也希望这四万多张照片能够传递真实,提醒人们也关爱身边的孩子。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这边山里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去北京、天津等地打工,他们只能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无人看管。照片中裹在被子里的小女孩丹丹因生病没有去上学,她的父母外出打工已经一年没有回家了,每次当她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就会抬头看看挂在墙上被保鲜膜包裹的结婚照;又或是夜幕降临,在村子的河边,没有其他娱乐的偏远地区,一个男孩只好把另一个男孩用草绳绑起来当作游戏;拿着纸叠方包贴在眼前的丽丽一个人在炕上玩,锅里放着的是年迈的爷爷从山上砍柴烧火做的炒馒头;12岁的明明已经独自生活3年了,中午休息时只能自己生火做饭,他吃的最多的就是炒洋芋,但他头上戴的熊猫帽子是鲜少回家的母亲送给他的礼物。作品里每一张图片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故事,刘飞越的图像即使不需要过多的文字说明也可以读懂,令人动容。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的童年》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夏天时刘飞越又回到了这里,这次他决定延展拍摄祖孙肖像,将两张照片左右并置呈现在一起,苍老与稚嫩,如果仔细观察老人与孩子的表情,可以从中看到对比与共通:既有血脉相连的感觉,中间又有着巨大的空白——缺失的不仅是岁月,更是一代人(外出打工的父母)的缺席,导致了图像在连结后反而更明显地凸显了隔代人的空隙。这是中国当下的现实。刘飞越说,拍摄时多采用自然光,50毫米的标准镜头,让拍摄对象平视镜头,这样的设置是为了不去破坏当时的环境气质。刘飞越想要用最有凝聚力的一面,来展现最强烈的情感和观点。

《祖孙肖像》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祖孙肖像》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祖孙肖像》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祖孙肖像》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祖孙肖像》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祖孙肖像》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再后来刘飞越又想到可以为这些家庭拍一张全家福,送给他们留作纪念。于是他赶在春节前回到了村子里,想着这可是每年唯一次全家在场的时刻。拍摄时,村民们每次都将家里正堂最体面的地方作为背景,站得笔直。当天,分享会上大家也一起讨论了拍摄对象是否有意识到被拍摄的问题,比如当中期拍摄祖孙肖像时,虽然刘飞越努力保持最原始的氛围,中间也发生过一位奶奶为了自己更好的形象,在按下快门前用梳子梳了梳头。这种细微的改变也许会被有些人质疑涉嫌“摆拍”而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报道摄影中应该原汁原味的如实再现,可是,这些山里人难得有人老远跑来并如此庄重地去凝视他们,那一刻,摄影师刘飞越的诚意举措和被摄者获得的被尊重感,双方达成一种未经约定的“共谋”,而营造出一种超越真实的中国现实景象。所以,后期在拍摄《留守村的第一张全家福》系列时,刘飞越也尽力保证不整理房间,不摆拍,记录最真实的人物与场景。

《留守村的第一张全家福》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村的第一张全家福》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村的第一张全家福》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留守村的第一张全家福》系列,图片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在刘飞越长达6年的拍摄里,先后尝试了不同的拍摄方向,无论是最开始的报道摄影,还是中期的肖像,全家福,还有关注出外打工父母的《离家打工人的行囊》系列,以及让孩子们模仿稻草人的动作站在草地里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系列,他一步步的努力使得整个项目趋向丰富完善,以更多层次去传达,呼吁人们关注留守儿童这个话题,同时也希望大家关爱身边的孩子们。

    责任编辑:许海峰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