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吴昌硕结缘浦东的特展,看跨越130年的“弄潮”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2020-11-17 17:44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今年是上海浦东新区成立30周年,金石书画大家吴昌硕与上海浦东结缘已久。现在的浦东陆家嘴中心地带就有吴昌硕纪念馆对外开放,吴昌硕生前不仅描绘过浦东风光,也乐于结交浦东人士。1890年,吴昌硕东渡黄浦江,在浦东严家桥(今属塘桥)为浦东灾民行善。

“‘弄·潮’——吴昌硕与浦东结缘130周年金石书画特展”近日在地处上海浦东的金桥碧云美术馆落下帏幕。展览展出了吴昌硕创作的《画浦东芍药花图轴》、《浦东立雪庵图》、《浦东雪景图》等与浦东风光相关作品。展览期间,主办方邀请吴昌硕曾孙吴越与相关艺术史学者举办系列对谈,就吴昌硕金石大写意画风形成的背景与其对当下的意义进行讨论。

吴昌硕《画浦东芍药花图轴》

124年前,52岁的吴昌硕在浦东居住,见到遍地开放鲜艳如牡丹的芍药花,欣然命笔对花写照。图毕,题句是:“上海浦东田家遍地皆是,好事者移以接牡丹, 其色绝艳。乙未暮春,吴俊卿。”这幅作品于1963年,由吴越的祖父、吴昌硕三子吴东迈赠与浙江安吉。而在今年,为准备此次特展,吴昌硕曾孙、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特地从安吉县吴昌硕纪念馆把画作“请”了回来:“时隔124年,吴昌硕画浦东的画作终于回到浦东‘探亲’了!”

此次展览从吴昌硕“风雪渡黄浦”所画浦东绝艳芍药展开篇章,继而勾勒其“孤行道亦同”的海上师友,再而铺展出“南北汇巨流”的画风影响,最后陈列与吴昌硕相关的研究出版,以书柜与字墙的方式展示百年雄风何以铸成。

吴昌硕《画浦东芍药花图轴》 题跋

根据记载,吴昌硕还创作了《浦东立雪庵图》《浦东雪景图》等作品,并与浦东名家钱慧安、王一亭合作了许多作品。吴昌硕还曾赋诗大赞杨斯盛毁家兴学创办浦东中学,与钱慧安创办了豫园书画善会,用艺术开展社会慈善事业。吴昌硕还支持王一亭、陈桂春创办了浦东医院(现东方医院)。

展览现场中的吴昌硕背影影像

展出作品中的吴昌硕肖像

在11月15日展览闭幕前夕,吴昌硕曾孙吴越和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邓锋从展览策划的背景、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对谈。

在吴昌硕曾孙吴越看来,吴昌硕不仅倾心浦东的自然风光,更是乐于结交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在整理吴昌硕的手稿,内存一首题为《庚寅十一月奉檄赴严家桥粥厂给流丐棉衣》的诗。诗中记载着庚寅十一月(1890年),吴昌硕东渡黄浦江,在浦东严家桥(今属塘桥)为浦东灾民行善的事迹,这就是吴昌硕与浦东结缘130周年的来历。

地处浦东陆家嘴的吴昌硕纪念馆

展览期间吴越(右)等的对谈

谈到此次展览的缘起,吴越在对谈会上表示,这次展览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今年正值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也是吴昌硕与浦东结缘130周年。现在浦东的发展这么好,是因为大家有一种奋斗不息的精神,而吴昌硕在艺术方面一直在弘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此次展出的吴昌硕《画浦东芍药花图轴》是我专程从安吉吴昌硕纪念馆借来的,这幅芍药花是吴昌硕124年前画的,他心中有浦东、画浦东、更爱浦东,所以这是举办特展很好的机缘。”吴越说。

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特展以上海吴昌硕纪念馆藏品为基底,汇集书画、篆刻作品及实物、文献书籍共一百余件套,其中不少作品和资料尚属首次展出。集中了22方吴昌硕篆刻印章,数量为近年来的吴昌硕艺术展览之最,还囊括了最大、最小的两对吴昌硕所刻印章。近年来,中日两国最高的艺术殿堂——故宫博物院与东京国立博物馆,相继推出了吴昌硕研究出版物。文献资料也是此次特展的一大亮点,展览陈列了70余本吴昌硕画刊、研究论文等出版物,前后历史绵延百年。国内最早的一本是1920年出版的《缶庐老人诗书画第一集》,海外最早的一本是1920年日本出版的《缶庐近墨》。

展览现场的吴昌硕手迹

展览现场的展品

展览中有一方其貌不扬、却格外显得古色古香的砚台,是吴昌硕在大约30多岁时使用过的。在砚台的侧面,可依稀看到“泰始三年(公元267年)”的刻字。据吴越介绍,吴昌硕早年贫穷,没有钱买砚台,便自己挖墙砖自制砚台。“这砚台现在传承到我的手中,将来还要传承给子孙后代。因为这方砚台传承了吴昌硕在艰苦条件下克服苦难的精神。”

邓锋认为,“今天我们再谈到学习吴昌硕,更重要的是思考学习什么,传承什么。更重要的是和吴昌硕进行内在精神上的沟通,不拘泥于表面形式。这个展览虽然结束了,但它不是句号,而是一个开始。”

展览现场

在此前举办的另一场关于吴昌硕艺术的座谈会上,金桥碧云美术馆负责人林薇表示,关于这一展览的标题“弄潮”其实是考虑了很久,“从吴昌硕先生的历史来看,在当时是弄潮儿,也从他的艺术创作方面做了超越时代的事,所以我们认他认是‘弄潮儿’,我们浦东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当中的‘弄潮儿’,所以我们最后起了‘弄潮’的展览名。”

美术史学者汤哲明说:“如果把时间倒推回去100多年,吴昌硕先生是标准的‘弄潮儿’,现在很多人说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吴昌硕是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的那一代。就当下而言,我们是引进来的多,却很少真正走出去。”

座谈中一些学者还反思了文人画的当下思考,并追溯了吴昌硕艺术的缘起与海派艺术的关系,“清末华洋杂处、文人不断涌入的上海自有大熔炉与大境界,赵之谦、任伯年之后,可以吴昌硕的出现为代表,所谓‘强其骨力墨淋漓’,这也启发了其后的齐白石、黄宾虹,其精神境界至今影响而不衰。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因之称“安吉吴缶庐昌硕,……以金石篆籀之学出之,雄肆朴茂,不守绳墨,为后海派领袖。”

据主办方介绍,吴昌硕特展在展览期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开展期间接待过上海安吉商会、湖州商会、中国银行浦东支行、上海燃气集团团委以及日本横滨华人友好协会、西泠印社、奉贤区图书馆、中华艺术宫等团体。上海市一些学校的师生也专门组织参观学习。

浦东竹园小学师生一行进行现场写生临摹吴昌硕作品,并受到吴昌硕曾孙吴越先生现场指导。

“这次来看展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都有,上到博士,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这个展览虽然结束了,但它不是句号,而是一个开始。”吴越说。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