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季度和全年经济走势如何看?三问10月中国经济成绩单
原创 CF40研究部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10月国民经济数据今日出炉,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延续复苏进程,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累计增速首次转正,从10月份的情况来看,国民经济延续了稳定恢复的态势。他同时表示,今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望比二、三季度进一步加快。他认为,当前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较多,经济恢复的态势能延续和保持。
对于冬季疫情变化会否对国内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付凌晖认为,尽管面临国际上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还在恢复之中,但是要看到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修复能力,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再加上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中国经济未来持续稳定恢复,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他同时提醒,目前国际形势仍然比较复杂,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欧美一些国家疫情二次冲击的风险在上升,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国内来看,经济还处在恢复进程中,一些行业和企业还比较困难,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巩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还需努力。
CF40宏观医生2020年10月报告单则分析指出,未来主要风险在于新冠疫情再次爆发、信贷增速过度下滑、房地产市场下滑和金融部门风险集中暴露。
对此,报告单建议,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总需求恢复,保持较低且稳定的银行间市场融资利率进而保持较低的融资成本。此外,还需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试验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10月经济数据表现如何?
国家统计局: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 猪肉价格下降带动CPI跌破1%,后期价格走势仍需观察
在物价方面,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时隔42个月再次降到1%以下。
CPI涨幅的大幅下降,主要由猪肉价格下降带动。10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8%,为连续上涨19个月后首次转降,影响CPI下降约0.13个百分点。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年初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增加生猪的生产和供应,这个月猪肉价格结束了19个月的同比上涨,出现了首次下降。”付凌晖分析,后期来看,猪肉价格去年的基数在升高,再加上猪肉供给增加,有可能对价格走势产生一定的下拉。
剔除食品价格的变化以外,非食品价格10月份同比持平,表明除食品价格以外价格形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至于后期价格的走势,付凌晖表示“需要进一步地观察”。
一方面有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后期随着双节的临近,一些食品需求的季节性因素可能会带动价格上涨,同时国内经济回暖,对价格会有一定的向上拉动。
另一方面,因为价格还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现在国际疫情二次冲击的上升,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不会造成输入性通缩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 工业维持高位,服务业首超工业
从10月份情况来看,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个月加快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继续改善,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月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服务业增长一直比工业快,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冲击,前期服务业增长速度低于工业,10月份是今年以来服务业增速首次超过工业增速。
付凌晖表示,服务业增速的回升,一是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统筹社会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对于整个服务业的带动在提升;二是得益于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不少服务业企业由此渡过了难关;三是服务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不少服务业企业加快线上线下结合,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对于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 70城房价涨幅平稳回落,2020年“金九银十”已经过去
数据显示,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涨幅保持平稳回落态势,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回落。
10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2%、0.3%、0.5%和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4%、0.5%、0.6%和0.9%。
从全国70大城市房价数据看,10月新建住宅有45个城市房价上涨,相比5-8月份有所减少。二手房上涨城市39个,这是半年来的最低位,27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下调也是最近半年最多。
有分析师表示,在7-8月楼市冲高后,9-10月整体楼市开始了出现了明显的涨幅放缓,2020年“金九银十”已经过去。
➤ 消费增速稳步回升,餐饮收入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10月份消费增速在9月份首次转正后继续回升。
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76亿元,同比增长4.3%,比9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4372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付凌晖称,消费恢复的态势是良好的,消费的环境在改善,国内的疫情防控成果是明显的,大家外出消费的信心在增强,这为消费的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他分析表示,之所以消费能够恢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消费环境改善,国内的疫情防控成果明显,大家外出消费的信心增强,这为消费的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消费能力提升。随着经济的恢复,就业的增加,居民收入增长,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三是消费政策发力。今年以来,国家推出促进汽车消费、促进服务消费的政策,对于相关的行业、相关的消费带动作用增强。
“这个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作用下,10月海南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倍以上,说明消费政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他表示。
➤ 就业形势继续改善,提前完成全年新增就业目标
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任务。
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9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与9月份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9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付凌晖表示,“我们看到,10月份就业形势继续改善,就业的改善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0.6%,也是在回升的。这样有利于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
四季度和全年经济怎么走?
国家统计局:持续恢复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较多
对于未来经济走势,付凌晖表从需求、消费、生产、服务业、企业预期等多方面展开分析后表示,四季度增长可能比二季度、三季度还会有进一步的加快。
他认为,当前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较多,经济恢复的态势能延续和保持。
特别地,从需求来看,10月投资增长稳定回升。“从投资的先行指标来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速继续加快,这个月同比增长14.9%。从资金保障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10月份同比增长6%,资金保障的状况也是不错的,预示着投资的回升态势有望持续。”
从消费来看,就业和国内消费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付凌晖称,“十一”期间,无论是国内的游客数量还是旅游收入,也是在明显改善和提升,票房收入也恢复到上年同期的七成以上。
但他也同时提醒,目前国际形势仍然比较复杂,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欧美一些国家疫情二次冲击的风险在上升,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国内来看,经济还处在恢复进程中,一些行业和企业还比较困难,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巩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还需努力。
CF40宏观医生2020年10月报告单则分析指出,未来主要风险在于新冠疫情再次爆发、信贷增速过度下滑、房地产市场下滑和金融部门风险集中暴露。
对此,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总需求恢复,保持较低且稳定的银行间市场融资利率进而保持较低的融资成本。
此外,还需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试验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报告单建议,不同的城市分别设立不同定位和功能的改革试验区,每个试验区初期可以侧重某一方面的改革。
冬季疫情变化会否对国内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国家统计局: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近期,全国多地都出现了零星的疫情病例,各地也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有观点认为,随着冬季的到来,潜在的疫情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尤其是消费方面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对此,付凌晖表示,“我们看到近期主要欧美国家疫情出现了明显反弹,增加了大家对国内疫情防控的担忧。总的来看,从今年以来国内疫情防控的情况来看,整体的效果是好的,国内阻断疫情传播、保持经济稳定恢复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并不是说我们对疫情防控要放松警惕,我们还是要坚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经济的稳定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他认为,尽管面临国际上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还在恢复之中,但是要看到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修复能力,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再加上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中国经济未来持续稳定恢复,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附:
CF40宏观医生2020年10月报告单
文 | CF40资深研究员张斌
CF40青年研究员张佳佳
宏观经济运行
◆ 经济景气程度与上月基本持平。10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4,较9月回落0.1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制造业PMI为52.6,较9月回升0.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制造业PMI为50.6,较9月回落0.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制造业PMI为49.4,较9月回落0.7个百分点。
◆ 工业生产平稳。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与上月持平。分大类看,制造业同比增长7.5%,较9月回落0.1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较9月回升1.3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0%,较9月回落0.5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增加值同比增长13.1%,较9月回升0.6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增加值同比增长8.0%,与上月持平;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4.7%,较9月回落1.7个百分点。
◆ 消费持续回暖。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较9月回升1.0个百分点;汽车类销售同比增长12.0%,较9月回升0.8个百分点。1-10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10.9%,较1-9月增加1.2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2%。
◆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1.8%,较1-9月回升1.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下降5.3%,较1-9月少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速0.7%,较1-9月回升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3%,较1-9月回升0.7个百分点。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零增长,较1-9月回升1.8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6%,较1-9月少降0.8个百分点。
◆ 出口继续回升,进口回落。10月美元计价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1.4%,较9月回升1.5个百分点。进口金额同比增长4.7%,较9月回落8.5个百分点。10月贸易顺差584亿美元,较9月扩大214亿美元。分国家和地区来看,对美国和日本出口同比增速为22.5%和5.7%,分别较9月回升1.9和8.4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速为-7.0%,较9月少降0.7个百分点;对东盟和韩国出口同比增速为7.3%和5.4%,较9月回落7.1和9.3个百分点。
◆ CPI大幅回落。10月,CPI同比增速0.5%,较9月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非食品价格同比零增长,与上月持平;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为2.2%,较9月回落5.7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速为0.5%,与上月持平。10月PPI同比增速-2.1%,与上月持平。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增速为-2.7%,较9月少降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为-0.5%,较9月多降0.4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 外部经济持续改善。10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为53.3,较9月回升0.8个百分点;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3.0,较9月回升0.6个百分点。美国制造业PMI从9月55.4回升至59.3,欧元区制造业PMI从9月53.7回升至54.8,日本制造业PMI从9月47.7回升至48.7。CRB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环比增长2.0%。
◆ 新增社融回落。10月M1同比增速为9.1%,较9月回升1.0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10.5%,较9月回落0.4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为13.7%,较9月回升0.2个百分点。10月,新增社融1.4万亿,较9月减少2.1万亿。其中,政府新增债务(国债+地方债+专项债)0.5万亿,较9月减少0.5万亿;企业新增债务0.5万亿(包括地方融资平台企业新增债务),较9月减少1.0万亿;居民新增债务0.4万亿,较9月减少0.5万亿。
◆ 7天回购利率上升。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10月均值为2.57%,较9月上升18个基点。3个月SHIBOR与3个月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短期流动性利差较9月下降11个基点至0.27%;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期限利差下降2个基点至0.49%;10年期AA级债券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信用利差下降3个基点至1.82%。
近期展望和风险提示
◆ 当前经济状态仍处于复苏阶段,但还没到正常状态,物价水平偏低表明总需求仍然偏弱。
◆ 未来主要风险在于新冠疫情再次爆发、信贷增速过度下滑、房地产市场下滑和金融部门风险集中暴露。
诊断建议
◆ 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总需求恢复,近期政策重点是保持较低且稳定的银行间市场融资利率进而保持较低的融资成本。
◆ 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试验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同的城市分别设立不同定位和功能的改革试验区,每个试验区初期可以侧重某一方面的改革。
宏观经济运行检验报告单
宏观经济环境检验报告单CF40宏观经济医生研究系列(China Macro Doctor, CMD)是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张斌牵头开展的宏观经济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是持续以完善的数据库和细致的数据处理为基础,形成简明扼要的宏观经济运行体检报告;结合宏观经济运行体检和恰当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助恰当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和量化研究,提出解决当期宏观经济运行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并针对某些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展开专题分析。原标题:《四季度和全年经济走势如何看?三问10月中国经济成绩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