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珍·古道尔:听从内心的召唤

2020-11-18 07: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尹传红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珍·古道尔老了,角色和身份也变了。

2018年的珍·古道尔 | Wikipedia, Muhammad Mahdi Karim

/ Own work

过去,孤寂地穿行于原始森林的她,是一位黑猩猩研究专家、动物行为学家;现在,激奋地奔走于世界各地的她,是一位自然资源保护者、环境学者。

不变的,是一颗珍爱生命、关爱自然的心。

11岁那年,古道尔读了一本书——《生活在丛林中的人猿泰山》,由此迷上黑猩猩并萌生了一个梦想,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到从林中与黑猩猩为伴,了解它们的生活和行为,去写关于它们的书。可是,当她向别人说起这个梦想的时候,大家都取笑她,认为这不太实际,也不是女孩儿应该做的事;何况,那时的非洲在人们眼里,是一个遥不可及、布满荆棘的黑暗之地,到处都是凶猛的野兽。

在古道尔的亲友中,只有母亲一直鼓励和支持她追求自己的梦想。母亲说,如果你有自己的梦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去实现它,永远不要放弃。她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刚能够有意识地行动,就喜欢在一些会飞或者可以移动的物体旁边爬行。1岁半时,她从自家花园里捡了一把蚯蚓,带到小床上跟自己睡觉。稍大点儿的时候,有一次她为了说服姨母鲸鱼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竟跟这位长辈大吵一顿,可姨母就是不相信,最后她居然灰心得哭了。

听从内心的召唤、抓住种种机会,终使没有大学学位、更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古道尔从小想研究动物的梦想得到实现。她“扎根”于非洲丛林数十年从事黑猩猩的观察、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发现了黑猩猩群体中的个体间形形色色的交互关系和生态习性,扭转了许多关于黑猩猩的错误概念;她还发现黑猩猩具有许多与人类相近的行为和智力,能够利用工具和制造工具,从而颠覆了科学界原来对动物与人类区别的定义,成为动物学的一个经典例证。

丛林中的黑猩猩 | Pixabay

20世纪70年代以来,目睹黑猩猩栖息地不断遭受人类的破坏,古道尔曾经困惑过、愤怒过、绝望过,并发出这样的诘问:“人类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破性性?为什么那么自私和贪婪?为什么有时还那么邪恶?每每想到这些,我就觉得地球上出现生命并无重要意义可言。如果没有什么意义,那岂不正如纽约一个愤世嫉俗的光头仔所说,人类只是一个‘进化的东西’”呢?”

通过体验和反思,古道尔认识到,我们每个人不仅对自己的生命负有责任,而且应当尊重和热爱我们周围的生命,特别应当相互尊重、相互给予爱心。我们应当同心协力,重建与自然界以及我们身边精神力量的联系。这样我们就可以胜利地、快乐地进入人类进化的最后阶段一一精神进化。

这是观念变化之后带来的境界的提升!

在困惑和愤怒中,古道尔又看到了希望,它基于如下四条理由:人类的大脑;大自然的复原力;全世界年轻人身上所具备或者能够唤起的精力和热情;不可战胜的人的精神。

重要的是行动!

古道尔作出决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转移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上。很快地,由她发起,先后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珍・古道尔研究会和下属的根与芽小组,组织青年人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如今,古道尔本人每年几乎花掉近300天的时间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呼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地球的环境,积极推动世界各国的野生动植物和环境保护事业。“很多人问我,想要通过这个活动来拯救地球吗?不,我并不那样认为。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整个世界,可是,我们可以努力去改变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我想,这就够了。”

在《希望一一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一书中,古道尔记录了自己多年来亲身参与保护和拯救濒危动植物的经历及所见所闻。书之首页,她写了一段情真意切的告白:

“此书为纪念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玛莎、最后一只瓦顿小姐红疣猴和最后一头白鳍豚而作。它们孤单而无奈的结局,激励着我们更努力地工作,防止面临同样命运的其他珍稀动物重蹈覆辙。”

而在目录之后,是一个长长的“致谢”,她特别感谢了那些给她讲故事的科学家同行。

其实,经历丰富又勤于思考的古道尔也有很多故事,并且同样很会讲故事。她常常提到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早晨,她乘出租车去伦敦希思罗机场,准备去美国讲学。司机知道她是研究黑猩猩的,就对在动物身上“浪费”很多钱的人展开了批评,其中包括他在一家动物保护组织工作的妹妹。他说,现在还有那么多的人在受苦受难,有那么多的儿童受到虑待,却还要那么去关心和保护动物,这真让他“感到讨厌”。

古道尔听着,意识到这位司机正是那种不了解情况、让人生气但却需要晓之以理的人,“显然这辆出租车就该我来坐”。于是,古道尔就从黑猩猩开始讲述,告诉他黑猩猩能学会手势语,有些黑猩猩喜欢画画,它们如何感受情感,如何相互关心,甚至互相救援;还讲述了狗和其他动物如何救下自己主人性命的故事。“我说对于处于囚禁状态下的动物,我们是有责任的,因为我们剥夺了它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对人类的问题表示关心的人已经有很多了,所以有些人出来关心关心动物自然也是无可非议的。”

可是,古道尔的话像是对牛弹琴,司机依然固执地认为关心动物是浪费时间。下车的时候,古道尔给他两镑小费,让他自己留下一点,其余的钱都给他妹妹用于动物保护工作,尽管古道尔认为他是不会那么干的。

令古道尔大感意外的是,当她讲学归来之后,看到了那位出租车司机的妹妹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我哥哥把你的捐款给了我。你真是太好了。最奇怪的是,我的哥哥发生了变化。你究竟是怎么开导他的?他突然对我变得特别好,还问了我许多关于动物的问题。他真的对我的工作感兴趣了。他判若两人。你给他做什么工作了?”

这便是古道尔一小时的疲劳讲述所获得的回报。但不是什么人都能悟出这个“道”的。《希望》一书也提到,当盐溪虎甲虫列入美国联邦濒危动物名录、美国联邦政府拨出经费用于拯救这些特殊的虫子和它们的栖息地时,许多人感到吃惊、震撼和迷惑。有人甚至说:“当数百万人还处于流离失所、忍饥挨饿的状态时,用50万美元去拯救一种甲虫,我们应该感到羞耻!”

Jane Goodall和在《希望》一书中有所贡献的Lou Perrotti(摄于2009年)| Wikimedia commons, David Shankbone / CC BY-SA(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对于这一“值不值”的问题,古道尔的“粉丝”、《希望》主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乘明也不是第一次破问到,就此他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有一点认识很重要,动物与我们人类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他们有权利得到这样的待遇。生态系統中的每一个物种都非常重要,无论是我们人类,还是珍贵的大熊猫,或是不起眼的虫子。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续影响。”

应该说,人们之所做,不只是拯救它们。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认为,理解世界是一种享受,没有被鼓励着去积极思考的人是不幸的。

这本发掘经典科学著作理趣、展示科学阅读之美、具有广博科学视野的书评书话集,话题涉及不同领域近百部名著。纵横捭阖中,既有时空背景科学江湖的还原显现,又有思想观点精神情感的激情碰撞。理解和欣赏科学,爱上科学阅读,将从这里启程。

作者:尹传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科普时报》原总编辑

编辑:鞠强

排版:雷颖

题图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版权属于“我是科学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iscientist@guokr.com

原标题:《听从内心的召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