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封面文章】国际典型海洋经济集聚区发展经验|中国投资

2020-11-16 13: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逯新红 中国投资参考

导 读

荷兰鹿特丹“港口经济”发展模式,旧金山湾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东京湾“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佛罗里达“城市群滨海旅游”开发模式,美国圣地亚哥军港发展模式,日本振兴离岛发展模式

●荷兰鹿特丹“港口经济”发展模式

●旧金山湾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东京湾“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佛罗里达“城市群滨海旅游”开发模式

●美国圣地亚哥军港发展模式

●日本振兴离岛发展模式

荷兰鹿特丹“港口经济”发展模式

1、独特的资源优势

——荷兰鹿特丹港(Rotterdam Port)是欧洲第一大港、世界第三大港。鹿特丹港口位于莱茵河水系入海口,濒临大西洋,港口辐射欧洲多数国家,成为连接欧洲经济腹地与世界市场的“欧洲门户”。鹿特丹港作为“全球化物流中心”和“欧洲产业集聚区”,依托优良的港口基础设施,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形成了“储—运—销”结合的港口经济模式。

——完备的基础设施加快鹿特丹港成为国际区域性物流枢纽港。鹿特丹港重视港口存储和集疏运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布局。港区内建有分类码头,以提高码头效率。其中,鹿特丹港的原油码头是欧洲最大的原油码头。广阔的腹地经济市场也增强了鹿特丹港口的国际竞争力。美欧日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在此设立欧洲贸易中心和配给中心。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大幅提高鹿特丹港运营效率。鹿特丹港大力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大幅提升了港口运营效率。比如,“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实现了对港口的全方位实时管理,“货运信息卡”记录了所有货运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通关效率。

——“一站式”综合配套服务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鹿特丹港为满足物流服务供需双方的需求,建立了加工、仓储、运输、配送、金融服务等全程供应链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现代综合配套服务,降低了港口运营成本,提升了港口的综合服务效率,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共生经济和创新经济等聚集效应,促进了港口所在城市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增强。

2、主导产业

——临港工业。鹿特丹港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促进陆海统筹和港城融合发展。鹿特丹港完善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大量世界500强企业和近4000家企业入驻,形成了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海产品加工业和航运服务业等产业基地,促进了临港工业的发展和临港产业带的形成,带动港口经济的纵深发展,促进了港口与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海洋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了陆海统筹、港城融合发展。

——物流业。港区建有几千公顷的大型物流园区,同时在内陆地区建有众多“干港”,增强了港口的吞吐能力。港口与内陆腹地的交通运输便利,“一站式”现代综合配套服务和完备的全程供应链服务体系,促进了临港工业和物流业高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增加了临港产业的附加价值,提升了临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发展措施

——鹿特丹港自由港政策功不可没。鹿特丹港是高标准国际自由贸易港。受欧盟《联盟海关法典》的约束,鹿特丹港与传统意义上“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港不同,由于欧盟国家间建立了统一的关税区,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鹿特丹港区内没有设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仅在境内设置保税仓库,港区适用欧盟关于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享受特殊优惠政策。尽管来自欧盟外的货物进入鹿特丹港需要缴纳关税、增值税等,但鹿特丹港采取了较为自由便利的保税措施,使之成为事实上的高标准国际自由贸易港。

——优化营商环境。鹿特丹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设立保税仓库,简化入关手续,商品自由出入港口等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过境贸易,由于鹿特丹港75%的业务为转口贸易,场地租赁和港口使用费用成为鹿特丹港两个重要收入来源,占比高达96%以上,促进了鹿特丹港的建设和快速发展。2017年鹿特丹港营业收入总额为7.121亿欧元,同比增长4.6%。其中,场地租赁收入3.773亿欧元,港务费收入为3.039亿欧元,其他收入为3090万欧元。

——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经济。鹿特丹港广阔的经济腹地是其发展的动力支撑。鹿特丹港的腹地经济覆盖了欧洲半数国家以上,约有上万家企业和近2亿高收入常住人口,较高的工业和人口密度为鹿特丹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合理的运营模式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鹿特丹港务局采用产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营管理模式,推动港口的国际化建设。政府拥有港区产权,特许经营机构拥有经营权。鹿特丹港务公司负责鹿特丹港的开发管理,市政府拥有该公司的全部股权,营业收入重新投入到港口建设之中,以土地运作实现滚动开发。

旧金山湾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1、独特的资源优势

——加州第二大都会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旧金山湾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位于美国西海岸,濒临太平洋,港口自然条件优越。旧金山湾区是加州第二大都会区,人口超过700万,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全球科技中心。旧金山湾区是全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著名的硅谷(Silicon Valley)位于湾区南部,截止2018年底共有3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设立总部。2017年,湾区GDP超过7800亿美元,人均GDP全美第一。湾区依托海港区位优势和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创新经济”的产业布局,推动海洋经济集聚区的快速发展。

2、主导产业

科技创新推动“创新经济”产业布局的形成,带动了湾区产业升级和湾区经济的发展。旧金山湾区早期是美国海军的研发基地,后以斯坦福大学工业园区为依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旧金山湾区的科技创新,20世纪50-60年代以军工电子产业为主,70-80年代以电脑硬件和半导体产业为主,90年代以来以电脑软件、互联网产业为主,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湾区内涌现出Facebook、Twitter、You Tube、IBM、谷歌、苹果、惠普、甲骨文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奠定了其全球创新中心的地位。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湾区经济的重心逐渐由制造业向高新技术服务业转变。目前,硅谷和旧金山市成为湾区的创新“双核”,硅谷主要聚集了高科技创新企业和研发中心,旧金山市主要聚集了创新服务机构,创新带来的巨大的外部性和经济效益由“双核”向周边及全美和全球扩展。

3、发展措施

——健全的创新政策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保障。湾区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创新体系提供保障支持。包括财政金融支持、创新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平台搭建等措施。政府对处于研发前期的企业实施免税优惠政策,包括减免高新技术企业的商业税和工资税等,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奠定了硅谷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发展前沿的基础,促进了湾区创新经济的发展。

——积极营造国际化发展空间。海运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湾区凭借海港海运优势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不断扩大国际化发展空间。近年来,旧金山湾区与中国贸易不断加强,中国市场比重不断上升。

——完善的金融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旧金山湾区科技金融体系发达,有效支撑了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风险投资有效支撑了新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初创企业及成长期企业。截至2016年,在风投的支持下,已有包括苹果、谷歌和英特尔等全球知名公司在内的200多家硅谷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顶级教育资源和开放的人才政策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强大的科研力量是旧金山湾区创新驱动的重要源泉。旧金山湾区内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20多所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等25所国家级或州级科学实验室,约100名诺奖获得者、数10名菲尔兹奖得主和图灵奖得主在这里求学和工作过,近1000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在湾区供职。大学多元化学科的设置、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湾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大学院所更加注重将基础性研究与企业的应用性研究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实验室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更加重视研究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寻求从0到1的突破。分工明确、结构完整、配置合理的科技体系有效支撑了科技创新发展。同时,旧金山湾区开放的人才政策和开放创新的湾区文化,吸引了众多的移民人才,为湾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宜居的生态环境增强了湾区的吸引力。旧金山湾区依山临海,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越。主要港口城市拥有现代化节能建筑,帆船、游艇、高尔夫、运动中心、技术中心、图书馆等配套设施完善,形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居住生态圈,吸引了大量国际高端人才在此定居和创业,成为湾区高端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东京湾“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1、资源优势

——全球第一大都市圈。东京湾位于日本本州岛南部,通过浦贺水道连接太平洋。东京湾区即日本首都圈,以1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35%人口,创造了全国40%的GDP,城市化率超过80%,是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大型港口群协同发展。东京湾区聚集了六大良港,包括西岸的东京港、川崎港、横滨港、横须贺港和东岸的千叶港、木更津港,形成分工合作的港口群。东京湾临港产业高度聚集,临港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港口周边城市发展,形成湾区港口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格局,推动了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

——完善的集疏运设施为海陆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东京湾集疏运设施完善,港口与高速公路、地铁轨道交通、国际航线等海陆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极大的提升了港口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形成东京湾海洋经济集聚区。

2、主导产业

——临港工业。20世纪80年代之前,东京湾区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经济。东京湾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主要依靠湾区比邻太平洋及众多优良港口的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依托港口群海运成本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重化工业和制造业,形成了造船、汽车等临港工业基地,为推动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东京湾工业区在19世纪“明治维新”时期初具规模,二战后形成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带,是日本最大重化工业生产基地。东京湾以“占国土面积不到2%的海岸带地区创造了全国近40%的国民生产总值”,推动东京成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典范。60-70年代,东京湾区内部产业结构开始调整,重化工业和一般制造业开始逐步向东京周边迁移。

——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并举转变。20世纪80年代之后,东京湾区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并举转变,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东京都作为政治经济金融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高附加价值的服务业,制造业逐步向周边迁移,横滨、川崎等城市承接了附加价值较低的一般制造业,最终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高端制造业发达的产业结构体系。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2家总部位于东京湾区。

3、发展措施

——实施分工明确的港城发展战略。政府规划和引导在东京湾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分工明确的港口布局和城市功能定位,对内带动港城联动,推动陆海一体化发展,对外作为整体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东京湾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东京湾港口分工格局明确。东京湾六大国际港口分担不同功能,错位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港口群体系,提升了港口群的整体功能。东京湾港是输入型港口,货物进口量占港口总吞吐量的80%左右,横滨港是国际贸易港,千叶港是日本最大的工业港口,川崎港是能源供应港口,横须贺港是军用港口兼商用港口,木更津港是支持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业港口。

东京湾区城市功能定位明确。东京湾区“一都三县”优势互补,形成多中心多圈层城市功能体系。东京都包括东京中心区和多摩地区,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高新技术中心,埼玉县是东京卧城,千叶县是日本重化工业基地,神奈川县是日本重要工业基地,横滨市和川崎市是京滨工业带上的核心工业城市。

加强与其他都市圈联动发展。日本三大城市群以海运为纽带,推动产业分工错位发展的同时加强内部协同,实现了海陆经济统筹发展。东京都市圈主要发展综合性工业,大阪城市圈主要是消费品生产中心,名古屋城市圈主要发展重化工业。

——重视规划引领和区域协同发展。日本政府重视东京湾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具体落实的部署。在发展的过程中,日本政府逐步清晰关于港口和城市及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重视发挥东京湾海洋经济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东京湾区共经历了战后首都圈整备计划、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以及首都圈大都市地区构想。这些规划为东京湾区土地规划、圈内城市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全局指导,推动东京职能与产业向周边地区分散、转移,明确大城市的主导产业和大城市间的产业分工。

——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智力保障。东京湾区内高等教育资源集聚,集聚了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120多所大学,占日本大学总量的20%以上。2014年,日本开展“超级国际化大学” 计划,其中日本大学37所,其中A类6所和B类11所,共占该计划的46%。筑波科学城是仅次于硅谷的世界第二大高科技基地和日本科教中心。日本政府重视对研发的投入,研发强度连续10年维持在3.4%以上。企业是研发主体,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占比80%。1998年日本颁布实施《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金融支持。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鼓励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融资。

佛罗里达“城市群滨海旅游”开发模式

1、独特的资源优势

——美国本土第一大度假胜地,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佛罗里达州(Florida,以下简称“佛州”)是美国本土最南部的一个州,东濒大西洋,西临墨西哥湾,北与亚拉巴马州和佐治亚州接壤,海岸线总长13500公里(墨西哥湾沿岸8200km,大西洋岸5300km),居全美第二。佛洲是美国本土第一大度假胜地,旅游业是佛州最大的产业。

——高效通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全覆盖。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支撑佛州实现对外通达和对内便捷,推动佛州经济高速发展。目前,全州有20个商业服务机场、79个州的国有通用航空机场、1个太空港(塞西尔机场),铁路全长超过4800km,公路网发达,有15个深水港,其中5个是邮轮母港,4个门户港口和6个区域性港口。

2、主导产业

——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佛州的主导产业包括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离不开整体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的提高。20世纪以来,随着美国整体工业化的发展和美国中产阶级兴起,佛州旅游业快速发展。80年代初期,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期,人均GDP接近3万美元,人口规模继续扩张,进一步促进了佛罗里达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佛州旅游业主要以自然景观和主题公园开发相结合为特色。佛州各类主题公园300多个,形成了北部滨海旅游主题、中部奥兰多文化主题和南部迈阿密滨水主题三大主题公园集聚区。其中,奥兰多汇聚了著名的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等主题公园,被称为“主题公园之都”。此外,迈阿密海滩、肯尼迪航天中心、佛罗里达礁岛群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佛州旅游产品丰富。打造包括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观光旅游、购物旅游、户外体验旅游、文化历史旅游等丰富多样的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佛罗里达州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依托西部的南佛罗里达大学高科技工业区、东部的火箭发射基地和东南部的西棕榈滩高科技公司聚集区,形成了“三核一走廊”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

3、发展措施

——发挥核心城市的主导和带动作用。目前佛罗里达州200多个城市,核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构建了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网络。奥兰多、迈阿密、奥兰多坦帕等都是特色鲜明的核心城市。核心城市功能定位不同,错位发展,相互联系,带动周边共同形成海洋经济集聚区,推动了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

奥兰多围绕主题公园建设,开发建设了全球最大的迪士尼世界、环球影城度假村和美国境内最大的海底世界、太空科学中心、未来世界和世界橱窗,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将佛州建成世界顶级的休闲城市之一。佛州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当地和周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及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的蓬勃发展。

迈阿密(Miami)是佛州第二大城市,被称为“通往美洲的门户”,拥有迈阿密国际机场和世界最大邮轮港迈阿密港,全球多家知名企业总部设立于此,是全球著名的金融、艺术、娱乐中心,并因其阳光地带吸引老年人来此定居,养老健康产业发达。棕榈滩岛位于迈阿密市北部,以其多元文化、瞩目的社交活动成为富人聚集区,带动当地地产业的兴旺发达。

——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佛州始终注重在开发中保护,将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佛州通过立法和主动构建保护区的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监管力度,监管范围涉及160个州立公园,设立海岸和水管理区域环境保护部门(DEP)办公室,负责监管海岸带、近海海域和岛屿。

——重视政策引导与支持。佛州政府重视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促进产业发展、人才引进与培育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政策方面,引导企业向高技术产业方向发展。人才政策方面,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和本地中端人才的培养。税收政策方面,免收个人收入税、财产税、地产税,人均州税与地方税在全美属于较低水平。环境保护政策方面,出台保护生态环境、鼓励污染治理等政策。

美国圣地亚哥军港发展模式

1、独特的资源优势

——南加州最大海滨城市。圣地亚哥港位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市的南端,面临太平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圣地亚哥港距离加利福尼亚州34英里,是加州南部唯一天然良港,也是世界闻名的军港。港口连接朱拉维斯塔(Chula Vista)、科罗纳多(Coronado)、帝国海滩(Imperial Beach),国家城市和圣地亚哥五个会员城市,负责管理圣地亚哥湾和周围的海滨土地,推动圣地亚哥湾及其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促进商业、航运、休闲和渔业的合作。

——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大军港。圣地亚哥市是美国最大的军事基地,圣地亚哥军港历史上是美海军作战基地,现为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军港,同时设有两个海上货运码头,两个邮轮码头。

2、主导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圣地亚哥市紧邻圣地亚哥湾,是加州第二大城市、美国第七大城市。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圣地亚哥市打造独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该地区聚集了葛兰素史克(GSK)、BD生命科学等一些全球重要的生物制药公司和超过千家的生命科学企业,设有生命科学投资基金,雇员上万人,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军港特色旅游业发达。圣地亚哥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天气,自然风光优美,拥有丰富的海滩和海湾资源和22个公园,被公认为是最佳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圣地亚哥军港特色景观独具魅力,海军基地也是游览胜地,展有纪念二战胜利的“世纪之吻”的巨雕、中途岛号航母等,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圣地亚哥港基础设施完善,拥有17家主要酒店和度假村,70家餐厅,圣地亚哥会议中心,20个游艇码头和游艇俱乐部,2个邮轮码头,2个货运站,极大的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圣地亚哥湾附近有近800家企业,三个专业零售中心。圣地亚哥拥有众多其他景点,包括博物馆、海湾游览、文化艺术、娱乐中心、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方式多元化,满足游客不同需求。2017年,港口的整体经营收入94亿美元,为圣地亚哥市创造了约70000个工作岗位。其中有44000多人在港口海滨从事包括造船和修船,货物装卸,旅游和接待工作。

3、发展措施

——军民共建。美国海军与圣地亚哥市密切合作,共同进行开发规划。一是军工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比如,海军与当地交通规划师一起规划建设圣地亚哥区域交通枢纽,改善与机场的连接。一方面促进了海军的现代化,振兴老城区海军基地,另一方面改善了圣地亚哥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交通的便利性,同时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二是军事工业与高科技产业高度互补,形成了以国防与航空、生物与医药、电讯、计算机与电子制造为支柱的制造业。一方面推动了军工与生物技术的军转民用,造福百姓,增加军事工业产值,另一方面推动了创新发展和创新人才的集聚,为圣地亚哥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自筹资金管理模式。圣地亚哥港是加利福尼亚11个港口中的第四大港口。港口不收取任何税款,而是通过管理各种投资组合获益,用以支持重要公共服务和设施的支出。港口在五个成员城市投入了数亿美元用于公共改善。

日本振兴离岛发展模式

1、独特的资源优势

日本是典型的岛屿国家,共有海岛6852个,其中离岛6847个,离岛面积总计占日本国土总面积的1.38%,其中有人离岛418个。日本在离岛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2、主导产业

由于日本离岛众多,分布地域广阔,岛屿情况不同,各自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政府鼓励离岛根据各自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发展农林水产业和旅游业。鼓励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的离岛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农业可耕面积较大的离岛适当发展农产品贸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较好的离岛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离岛与城市的交流,活跃离岛经济。

3、发展措施

——制定海洋开发战略计划。日本重视离岛的开发与保护,近年来先后制定的《日本与海洋: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书》、《日本海洋政策大纲》、《海洋基本计划建议》等海洋开发战略计划,对此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战略部署,。2007年颁布《海洋基本法》,提出“新海洋立国战略”和离岛调查与保护。2008年制定《海洋基本计划》,提出对离岛进行保护开发。2015年通过的《新安保法案》强调了离岛安全防卫。

——构建完整的离岛开发管理法律体系。日本政府以《离岛振兴法》为核心,相继出台关于离岛振兴开发、对策实施和特殊离岛管理的相关法案和措施,构建了完整的离岛开发管理法律体系,并根据不同阶段进行相关修订。日本政府对离岛振兴进行特别财政拨款,同时出台针对冲绳、小笠原诸岛等岛屿振兴的特别措施法和《离岛航路整备法》。此外,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离岛振兴法》每10年修订一次,2013年是该法律的第6次修订。

——离岛振兴政策及实施。2005年制定《国土形成计划法》,新增“海域的利用及保护”内容,宣布实施“新海洋立国战略”,2007年出台《海洋基本法》,提出对离岛的调查、测绘等措施。2008年制定《国土形成计划》,提出离岛振兴政策。《离岛振兴对策实施区域的基本方针》,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医疗保障、人才培养、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等具体振兴措施。

——加大对海岛建设的扶持。为重点改善离岛基础设施条件差、教育医疗水平低、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趋势,日本政府加大对海岛特别是边远海岛的建设和支持力度。政府加大对离岛建设的财政补贴,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改善出入离岛的交通条件和教育医疗等条件,鼓励边远离岛居民定居生活。

——重视无居民边远海岛振兴。无居民边远海岛对于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促进海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振兴边远海岛计划中,无居民海岛同样受到重视。为推进无居民海岛的管理,2012年日本出台《无人国境离岛管理法案》和《特定国境离岛保护振兴特别措施法案》。同时为避免有人国境离岛的无人化,2017年实施《有人离岛保护相关特别措施法》,将148个岛屿列为“有人国境离岛”,其中71个被列为“特别有人国境离岛”,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避免这些岛屿无人化。

编辑 | 肖静秋

设计 | 大 米

本文刊于《中国投资》2020年11月号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许可

《中国投资》杂志创办自1985年,由国家发改委主管,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是我国投资领域唯一的中央级刊物,业界最早专注于投资领域趋势报道的核心期刊。创刊三十多年以来,杂志以全球视角看中国投资,涵盖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和企业投资案例,同时以全球市场为坐标,聚焦特定国家、地区和重大国际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官员、各类投资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记者媒体的专业对话平台。

《中国投资》杂志每期覆盖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200多家央企国企和10000多家中国民营企业、1000多家中央与地方政府决策部门和机构、1000多家行业协会和商会、300多家主要金融机构等,是了解宏观经济环境、行业趋势前景和企业投资案例的重要参考。

China Investment, founded in 1985, is a monthly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China’s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agency, It’s jointly operated by Investment Research Institute under NDRC, Chin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rporation. Enjoying an exclusive position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hina Investment is the core journal which started the earliest among similar magazines to focus on the investment trend. Over the past 30-plus years, China Investment has been in line with theglobal market as its fundamental coordinate with a strategic focus on specific countries and regional markets and those major international propensities. China Investment is a key dialogue platform for official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nvestment agencies, experts and scholars, business people and journalists.

原标题:《【封面文章】国际典型海洋经济集聚区发展经验|中国投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