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少做这一步,冬令进补适得其反
说到冬令进补,
“膏方”必须拥有姓名。
说到膏方,
“海派膏方”必须拥有姓名。
长三角地区,是全国膏方的起源地。
■ “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人物:刘树农■ “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人物:张伯讷(左三)明清时期,张景岳、王肯堂、缪希雍、朱谟、韩天爵、龚廷贤、叶天士、王孟英、费伯雄等人在各自的著作中记载了不少膏方和医案,许多为后世沿用,上述这些医家大多生活在江南一带,“海派膏方”就是在江南医药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浦东人秦伯未著有《膏方大全》、《谦斋膏方案》两本膏方专著,使膏方作为一种独立的保健方法得以确立。
2013年,“海派膏方文化”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全国膏方的起源,其特色之一就是:斤斤计较。
药材的产地、煎煮方法、收膏、存放、患者的生活方式、环境等均需“斤斤计较”。
想必不少人会有疑惑,对制作膏方斤斤计较
可以理解,
为何对患者的
生活方式和环境
也要计较呢?
给大家举个例子:
以往到了冬天,北方寒风凛冽,人们的体质以风寒居多。
现在到了冬天,北方都有供暖,除了让南方人羡慕不已,也悄悄改变了北方人的体质。受暖气的影响,很多北方人的体质变成了燥热。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思路,在处方里多用温补的药,可能会火上浇油。
此外,一些人家里用地暖或者生活工作长期在空调房里,这些都会对药物的选择产生影响。门诊上,不少患者刚开始不理解,我只是来开个膏方,为什么要问我哪里人?长期居住在哪里?家里有没有空调地暖?这是...来到了相亲现场吗?其实,这都是医生在用药时需要参考的。随着膏方的普及,与之有关的种种误区也随之涌现。服用方法不正确,不仅起不到进补的效果,反而可能火上浇油。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冬养正气有“膏”招》系列节目,为大家厘清误区。今天来到节目中的名医,是“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朱抗美教授。
如何正确服用膏方?
让进补事半功倍呢?
朱教授的秘诀只有一个字
那!就!是!
俗话说:“要致富,先通路。”只有身体通畅了,才能顺利地将营养物质运送到体内。那么,
如何知道自己
“通”还是“不通”呢?
下面为您总结了几种
轻度“不通”的表现。
此外,现在比较常见的三类病症,其实也属于“不通”的表现。01
结
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部结节、囊肿、梅核气等都属于“结”的表现。
02
梗
梗塞,顾名思义就是堵住了,不通畅了。冬季高发的心梗、脑梗是属于梗的范畴。
03
癌
这是最严重的“不通”。从“癌”这个字来看,病字头下面三块石头像山一样压着。乳腺癌,在古籍里称为乳岩,意思是到癌症的时候,“不通”的情况已经像石头一样堵着了。
其实,健康的身体讲究“七通”:五官七窍通、血脉通、经络通、玄府通、大便通、小便通、月经通。专家简介
朱抗美 教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