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我是北大文学博士李静,如何从文化现象中读懂当代青年,问我吧!
最近,押中多地高考作文题的《觉醒年代》引起无数人泪目,为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理想和奋斗钦佩不已。而当下,社畜、打工人、内卷、后浪,许多描摹青年现状的网络用语喷涌而出,重新描绘了这届年轻人。拒绝同质化、表达自我、快乐至上……文学作品、影视剧、互联网热词等文化样本如何塑造不同年代的青年形象?
从工作压力到生活成本,从人际困扰到养生技巧,当代青年成长中的困惑来自于哪里?我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大文学博士李静,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著有《更新自我:当代文化现象中的个体话语》。关于文化现象中的个体话语和青年形象,欢迎和我一起探讨!
提问
热门最新0个提问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