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对外友协会长林松添:民意误解是当前中印关系最大挑战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于潇清
2020-10-12 13:1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10月10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纪念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大夫诞辰110周年线上活动。同时,今年也是中印建交70周年。

然而,6月15日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事态使得中印关系陷入紧张状态。9月7日,印军更在行动中悍然对前出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这是1975年以来两国边境的平静首次被枪声打断”。

与此同时,中印双方一直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保持沟通。9月10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莫斯科举行双边会见,双方达成五点共识,其中包括:不让两国分歧上升为争端;两国边防部队应该继续对话,尽快脱离接触;恪守现有边境事务协议和规定,避免采取任何可能使事态升级的行动;继续通过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保持沟通;加快完成新的建立互信措施。

9月21日,中印两军举行第六轮军长级会谈,一致同意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现地沟通联络,避免误解误判,停止向一线增加兵力。9月30日,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19次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纪念柯棣华大夫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印间的友好一面。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  澎湃新闻记者 史含伟 图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就中印关系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林松添表示,中印同为亚洲重要国家,又是搬不走的重要邻国。在中印2000多年交往历史中,和平友好始终是主流,矛盾只是暂时的。邻国之间偶而发生磕磕碰碰很正常,关键是要像家人、邻居一样,遇到纷争要冷静下来,坐在一起友好协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下,两国之间需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仍然是一种共识。9月24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时表示,印度和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局面,双方需要坐下来寻求解决方案。10月6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表示,任何使矛盾扩大化、复杂化的做法无助于解决问题,对话谈判才是正道和出路。

但林松添也在接受专访时明确指出,两国关系出现困难,最大的挑战是两国民意,不要怪印度人民对我们的误解,也不要怪中国人民对印度人民的误解,我们两大文明虽然比邻,但是彼此了解太少。

6月15日之后,中方保持着整体克制,相较之下印度国内却爆发了新一轮反华浪潮,出台了一系列反华措施,包括禁用50多款中国手机应用、禁止中资企业参与印度道路建设项目等,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也在印度的一些港口遇到清关障碍。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印度官员此次公开发声——印度消费者事务部部长帕斯万和社会公平保障部部长阿塔瓦莱先后公开呼吁民众不要购买中国商品。印度电力部部长辛格也声称不允许从中国进口任何东西。

环球时报舆情中心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8月31日公布的一份最新民调显示,超七成受访国人认为当前印度国内反华情绪过度。但对于未来的中印关系,仍有1/4受访者认为会“长期向好”。

今年7月,《人民日报》就撰文指出“龙象共舞”需两国民意相向而行,自6月15日中印边防部队在加勒万河谷发生肢体冲突以来,两国民意对立升级。当前形势下,需要为缓和局势与妥处问题创造良好氛围。理性地看,中印友好合作有着坚实基础,两国民意相向而行有着历史根基和现实机遇。

中印需共同警惕域外国家挑拨

澎湃新闻:今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也是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柯棣华诞辰11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为何要去纪念柯棣华医生,又应该如何去纪念柯棣华医生?

林松添:今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优秀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先生诞辰110周年。10月10日是他的诞辰日。今天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印关系也因为有一些边境上的磕磕碰碰,出现了一些难题和杂音。此时此刻,我们举行“我心目中的柯棣华”中印大学生优秀视频颁奖活动,并组织中印两国大学生一起开展对话交流,意义重大。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优秀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先生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更多的中印两国青年来了解中印的历史,中印的文明。像柯棣华这样的友好人士是我们两国共同的精神财富。通过纪念活动来传承弘扬柯棣华的精神,就是为了共同维护和推动中印世代友好,共同繁荣。

今年6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共同发起这场活动,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收到了来自中印14所大学54个短视频。这些短视频非常精彩、用心,一般都是学印地语的中国学生和学汉语的印度学生制作,制作视频需要去还原历史、查阅资料,更重要是本着对柯棣华精神的敬仰和崇敬。

我看到视频后很感动,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印友好的源远流长。中印两国是东方文明古国,有着2000多年的文明交流,有广泛的民意社会基础。我更看到中印都有很多有志青年被柯棣华的国际主义精神所感染所激励,正在发奋学习对方语言,了解对方文化,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只有相互了解才不会产生误解,才能建立互信,才能维护好亚洲特别是中印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维护好亚洲的发展机遇。

今天活动很成功,我们一起回顾了中印悠久的交往历史,也达成很多共识:第一,中印青年人都有共同致力于中印友好的热情和追求;第二,中印两国青年都认为中印友好交往、和平合作是中印关系的主流、大势。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是正常的,就像邻居和家人也经常会有一些磕碰,关键是我们对中印关系有信心。我们相信中印两国政府和人民都有能力和智慧来解决眼前的困难;第三,大家都一致认为,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中印不仅都是新兴发展中大国、超10亿人口的大国,而且都承载着各自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

中印是搬不走的邻国,有些人不喜欢我们好好过日子、共同和谐发展,制造一些事端,拨弄是非,中印两国和两国人民对此应该有共同的警惕,主要是警惕域外国家挑拨离间、干扰破坏。它们奉行冷战思维、地缘政治、零和博弈理念,(希望)中印最好打起来,停止发展的脚步,让它们从中渔利。现在美国等一些域外国家煽风点火,恨不得我们现在打起来。

今天的交流对话令我感动,大家共同学习彼此的语言,了解彼此的文明,当中有共同的经验,那就是我们要共同警惕域外国家挑拨离间,共同维护亚洲的世纪和亚洲的发展繁荣。这不仅符合中印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是中印双方的共同责任和担当。

林松添接受澎湃新闻专访。  澎湃新闻记者 史含伟 图

中印关系当下最大挑战是两国民意

澎湃新闻:中印关系一直是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非常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一直以来中印关系虽然有一些磕磕绊绊但仍然在不断发展,您如何看待中印关系70年来的发展和现状,又如何看待两国一直以来的友好交往?

林松添:中印同为东方两大文明古国,天下一家亲、和谐团结、天人合一,这些都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最重要的国家,肩负着维护亚洲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的特殊使命。所以中印关系70年来,甚至放到2000多年的交往史上,友好和平是主旋律。当然中印也有各自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这些差异和不同证明两国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取长补短,寻找差异性之美。

为何两国能友好?首先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理解,交流互鉴,共同繁荣。只要基于这些我们共同取得的经验,中印关系就会是友好的。中印边境现在存在挑战,我认为,中国的陆地邻国有14个,都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所以中印两国政府坐下来好好商量,共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一定能找到。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建立了非常深厚密切的个人和工作关系。我们都记得2018年武汉东湖漫步,那是不需要扎领带的交流。这意味着什么?就是亚洲一家亲,可以心对心地沟通交流。习主席去年又去了莫迪的家乡进行非正式的友好交流。国家元首级的非正式交流,比正式的国事访问还要“高”一个层次,说明两国关系已经到了可以无话不说,可以不需要外交礼遇就能对话,两国关系面向未来、面向和平繁荣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新境界。

当然,两国关系有一些困难,我觉得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两国民意,不要怪印度人民对我们的误解,也要不怪中国人民对印度人民的误解,因为我们两大文明虽然比邻,但是彼此了解太少了。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但是中国学习印地语的人有多少?印度的汉语教学都也是刚起步。因此在语言不通,文化不了解,更不要说了解对方的政策、社会环境(的背景下),我们彼此的了解通过什么?通过英语,通过西方的传说,西方的书籍和报道,并不是直接的,我觉得这是目前两国民意存在问题的根源,容易被西方某些国家带到歪路上去,甚至兴风作浪。(对此)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也找到一些努力的方向,例如我们应该搭建更多的平台,让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高校、学生、企业家、地方政府面对面地交流。

中印之间要世代友好,恐怕要从民间外交抓起,从青少年的友好抓起,相互开放,相互交流,深入了解,增进友谊和互信。

中印友好的共同语言远远多于我们的分歧,所以我对中印关系还是充满信心。我们愿意发挥民间外交的力量,来为两国人民的直接交往、两国智库媒体的交流搭建平台,让他们直接面对面交流。这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未来的努力方向。

澎湃新闻:您刚刚说到民意,由于之前的边境分歧等等因素,当下两国人民对对方都有一些误解和反对的情绪,甚至有一些极端的言论。您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如何发展两国友好,不被这些激进言论裹挟,同时如何去排除第三方或者说域外国家的干扰呢?

林松添:第一,不了解就会产生误解。这首先要从学习对方的语言开始,学习语言才会了解它的文化,了解它的社会,了解他为什么采用这项政策。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了解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大的诉求是什么?最大公约数是什么?你看习主席的讲话、中国的对外政策、王毅国务委员的讲话。实际上我们要什么?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的第一诉求。

在5000年文明史上,仅仅是近代200年左右,我们落后了。西方一些人,以为他生下来就比咱们强,所以看不起我们。这些年我们快速发展了,他们又感到不习惯不适应和不能接受。问题在这,我们中国人民自己要知道我要什么,今天不是要停止(发展)。第一,打仗没有赢家,打架是“坏孩子”的事,像我们这样的文明古国,有修养的人士,是不会出手老打架吵架的。像我们这样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都不应该动辄骂人打人,杀伐更不是我们的作为。中国人要有中国的修养。第二,要看透西方的伎俩,美国人不能接受任何人的GDP经济总量接近、超过美国的GDP总量,60%是红线,65%是底线。我们去年的GDP是美国67%,所以美国人折腾中国。美国的教科书里,课堂里,一些教授的脑袋里就没有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思想,他们不看中国的发展。习主席的外交思想非常丰富,但浓缩概括起来就8个字,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仅中国要实现发展,中国要跟世界(共同)发展。所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到今天为止,我没有看过西方一位老师、一本教科书里面说出美国愿意跟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他们说的是地缘政治、零和博弈、你输我赢。所以西方如此价值理念和理论基础的指导必然就会产生“修昔底德陷阱”。美国人对中国搞的伎俩就是不让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不让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它要让中国党和政府、人民“忙起来”,第一个手段就是搞颜色革命。现在它没有机会,美国哈佛大学的民调显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在中国人民心中支持率为93%~95%。美国看不到得逞的机会,怎么办?它就会在新疆、西藏、台湾、香港、南海这5个方向抹黑打压中国;再一个就是让我们周边乱起来。回到中印关系,今天有这个结果,也是在国际大变局下产生了一些磕磕碰碰,但是不管是中国人民还是印度人民,始终都要明白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打仗是不是我们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放弃了国防力量建设,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就不可能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我们热爱和平,现在有些人煽动中印关系民意(对立),大家要想起毛主席说的话,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要拥护。美国人就希望我们打起来,然后我们(自己)煽动跟印度打起来,那不是中了敌人的圈套吗?中印都不会高兴,中印两国人民都不会高兴,“打架”对我们不是好事。

如果把中国放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来理解中印关系,我们真是有一千条理由把中印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它搞坏,因为我们都是文明古国,是搬不走的重要邻居,两国都承载着维护亚洲和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的特殊使命。我相信中国人民有智慧理解支持中国党和政府去维护好国内的稳定规划,四邻周边的稳定,推动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

中国愿意全方位支持印度抗疫

澎湃新闻:关注到新冠疫情,目前中国已经取得抗击新冠疫情的重大成果,与此同时印度国内新冠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每天新增数万确诊病例。面对新冠疫情,中印应该如何共同应对挑战?

林松添:新冠疫情是一场人和自然的全球之战,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印度、美国、欧洲、日本,世界各国不控制住疫情,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当然我们很自豪,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尊重生命、相信科学,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和文化价值理念优势,带领14亿中国人民在全球率先战胜了疫情,率先有序复工复产。今年1月,我们遭受疫情袭击,3月我们就开始驰援世界,为国际抗疫提供了“软助力”和“硬支持”,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也包括印度。年初当中国抗击疫情之时,印度许多友好城市、友好组织和友好人士纷纷给予中方宝贵支持。当印度疫情暴发之时,中方也投桃报李,积极驰援。印度是我们的重要邻国,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习近平主席宣布,只要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出来,我们就愿意给发展中国家,我相信也包括向印度提供公共产品。我们希望世界尽快回归常态,控制住疫情。印度是我们重要邻国,我们愿意尽我们所能,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关键是印度必须放下架子。新冠病毒无国界,抗疫物资也没有意识形态。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愿意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我们愿意看到印度早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早日复工复产。两国人民关系越来越好,两国合作更进一步加强。

澎湃新闻: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官,参加这次中印两国大学生的交流后,您对下一阶段的中印交流是否持乐观积极态度,又是否有一些担忧?

林松添:对于中印关系,我相信两个文明古国的智慧,我是不担忧的。我们都各自承载着民族复兴,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次活动就是要让年轻人看到世界就是这么精彩。中国和印度是两大“引擎”,两国总人口超过2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5%以上。中印两国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繁荣当中承载重要使命。今天我们举行纪念柯棣华医生的视频活动,是在中印关系出现一点麻烦、困难之时组织筹办的,但是来自两国14所高校的很多大学生和老师并没有因为中印关系出现一些麻烦和困难而停止放弃这次创作,而是花了更大的功夫表达自己对柯棣华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的认同、赞赏、敬仰,把对中印关系的热爱和致力于发展中印友好的感情融入到创作中。我看到了中印友好的民意和社会基础,特别是两国青年一代,立足本国放眼全球的有志青年们,还在支撑着中印关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尽管当下在媒体上杂音还很大,但今天展示了另外的形象,中印友好还是直入人心,拥有广泛的民意社会基础。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