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披头士狂热”的年代

2020-09-08 15: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玛格南图片社 MagnumPhotos玛格南图片社

百代唱片录音室(即后来的Abbey Road录音室)里的披头士。他们在这里制作了许多经典单曲,当下正在阅读《一夜狂欢》的剧本。

英格兰,伦敦,1964年

© David Hurn | Magnum Photos

在披头士最风靡的年代,谁没有想过留“Mop Top”(拖把头)会是什么样的呢?

约翰·列侬(John Lennon)、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以及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也曾被无数次问到这个问题,而他们总是以打趣的方式回答,“不留Mop Top又会怎样?”

《一夜狂欢》拍摄期间的披头士。这支影片聚焦乐队生活,主要在一辆运行的火车上取景。

英格兰,伦敦,1964年

© David Hurn | Magnum Photos

而那些曾在披头士鼎盛时期记录他们的人又有怎样的想法?当年与四人组有过亲密接触的摄影师们回忆往事,也让我们得以了解乐队在当红年代的一些内幕趣事。

披头士在帝国剧院的首场演唱会。

英格兰,利物浦,1963年

© Philip Jones Griffiths | Magnum Photos

1963年,玛格南摄影师菲利普·琼斯-格里菲斯(Philip Jones-Griffiths)进入披头士在利物浦帝国剧院的演唱会后台拍摄,那时正是四人走向家喻户晓的前夕。

虽然摄影师在世时很少谈起他和乐队接触时的故事,但其作品却足以说明一切,尤其是拍下林戈穿着内裤签名的那一张。

披头士乐队。

英格兰,1963年

© Philip Jones Griffiths | Magnum Photos

上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这位威尔士摄影师在家乡登比郡罗德兰(Rhuddlan)和利物浦记录工人阶级的生活。2008年,在个人影集《Recollections》出版前,他这样表示:“(利物浦)是我拓宽视野的地方,让我走出乡村,体验外面的世界。我在这里受到启蒙和教育,开始接触多元文化。这座熙熙攘攘的海港城市成了我的最爱!”

披头士在帝国剧院的首场演唱会。

英格兰,利物浦,1963年

© Philip Jones Griffiths | Magnum Photos

在那以后,琼斯-格里菲斯前往越南记录战争,用作品改变美国民众对这场冲突的看法;他的作品毫不妥协,被布列松比做戈雅的战争主题版画。

相比之下,他与披头士乐队的会面是轻松愉快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待在更衣室里,试着了解他们,”他后来回忆道,“最精彩的是女粉丝们的来信,让整个乐队都震惊了。成员们评论说,‘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

早年的披头士乐队。

英格兰,1963年

© Philip Jones Griffiths | Magnum Photos

琼斯-格里菲斯遇到披头士时,他们彼此之间团结默契,事业刚刚在德国汉堡起步。而当另一位玛格南摄影师大卫·赫恩在一年后的1964年开始拍摄乐队时,他们的魅力已经席卷全球。

《一夜狂欢》拍摄期间的披头士。铁轨边上挤满了歌迷,大家都希望在当天的火车驶过时一睹四人真容。警察在维持秩序。

英格兰,伦敦,1964年

© David Hurn | Magnum Photos

1959年,赫恩与导演理查德·莱斯特(Richard Lester)合作,拍摄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主演的《The Running, Jumping & Standing Still Film》(跑跑跳跳停停的电影)。于是在《A Hard Day's Night》(一夜狂欢)制作期间,赫恩受邀前往片场拍摄。

《一夜狂欢》拍摄期间的披头士。保罗、乔治和林戈正在休息用餐。数千歌迷在线路沿途等待。

英格兰,伦敦,1964年

© David Hurn | Magnum Photos

他在威尔士的家中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我和莱斯特达成的共识是,尽管我经常去片场,但是不会像普通的剧照摄影师那样。我对歌迷和乐队之间的关系更感兴趣,所以拍的大部分照片都是他们对歌迷的回应。”

拍摄于1964年三月初开始,四月底结束。进度走到一半的时候,“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便达到了巅峰,美国公告牌(Billboard)排行榜前五位同时被乐队包揽,这是至今都无人打破的记录。

《一夜狂欢》拍摄期间的披头士。这支影片聚焦乐队生活,主要在一辆运行的火车上取景。歌迷认出了保罗·麦卡特尼。

英格兰,伦敦,1964年

© David Hurn | Magnum Photos

可以说,赫恩在最好的时间点进行了这项对粉丝文化的视觉研究。摄影师说:“他们是有史以来影响力最大的乐队,我怀疑他们的粉丝也是最荒唐和狂热的。成员们寸步难行,有几次他们在我的车里,警察都需要在红灯时直接放行,因为他们知道车子一旦停下就会被包围。这对四个年轻人的影响很大,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粉丝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披头士乐队当时在拍摄《A Hard Days Night》(一夜狂欢),这部电影主要在一辆行进的火车上取景。

英国,伦敦,1964年

© David Hurn | Magnum Photos

在乐队面临这种特殊的“监禁”状况时,赫恩得以深入了解他们。由于尖叫着的粉丝被挡在警察防线以外,成员们不得不转向世俗娱乐项目,来纾解无聊的生活。“我们曾经一起做过的事包括玩大富翁,”赫恩笑道,“我的一大遗憾就是没有记录下这些画面,因为我太想赢得游戏,以至于完全没有想到要拿起相机拍照!”

四人组在百代唱片录音室(几年后改名为Abbey Road录音室)围坐在钢琴边的画面也被赫恩捕捉下来,他认为这张照片值得收藏,真实地描绘了四人相处的自然状态。

百代唱片录音室(即后来的Abbey Road录音室)里的披头士。他们在这里制作了许多经典单曲,当下正在阅读《一夜狂欢》的剧本。

英格兰,伦敦,1964年

© David Hurn | Magnum Photos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个人观点——我并不确定他们的关系像看起来那么好,”摄影师坦言,“这样说是因为他们很少聚在一起。就是晚上没活动,一起去吃饭的那种。一般人们看见的四人合照都是摆拍。其他报纸派来的摄影师会要求他们一起做姿势拍照,或者做鬼脸。我对摆拍完全不感兴趣;一定程度上,我认为这是反摄影的。”

要知道,早在1964年,列侬和麦卡特尼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很复杂了。“我不确定约翰和保罗是否喜欢彼此,” 赫恩说,“他们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这让他们成为伟大的创作者。他们也激励着彼此,但我从没有在四人身上感受到朋友间的状态。”

《一夜狂欢》拍摄期间的披头士。拍摄休息期间,媒体记者和粉丝在月台上围着林戈·斯塔尔。

英格兰,伦敦,1964年

© David Hurn | Magnum Photos

私下里,赫恩和林戈相处得最好,他们还曾经一起过了一个圣诞节。摄影师认为,这位鼓手是四个人中最脚踏实地,也最不争强好胜的一个。“乔治·哈里森想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吉他手,他下了很大的功夫,跑到印度去学习各种东西;保罗和约翰写歌,他们总在彼此较劲。林戈是被遗漏的那一个。我非常喜欢他。”

Piper Dance Club演唱会上的披头士 。

意大利,罗马,1965年

© Ferdinando Scianna | Magnum Photos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披头士式节拍音乐(Merseybeat)的魅力免疫。到了1965年6月,玛格南摄影师费迪南多·希安纳于在罗马阿德里亚诺剧场(Teatro Adriano)拍摄乐队时,人们对“长发披头士”的狂热让这位玛格南摄影师留下了终生的心理阴影。

Piper Dance Club演唱会上的披头士成员林戈·斯塔尔

意大利,罗马,1965年

© Ferdinando Scianna | Magnum Photos

“这让我筋疲力尽,可以说是失望……” 希安纳在2014年向《赫芬顿邮报》透露,“在一片混乱中,你甚至听不到音乐,现场听起来比我想象中还要糟糕。我当时极其紧张,就像一朝被蛇咬,从那以后几乎再也没去过其他摇滚演唱会。”

Piper Dance Club演唱会上的披头士成员约翰·列侬。

意大利,罗马,1965年

© Ferdinando Scianna | Magnum Photos

1968年,列侬和麦卡特尼在纽约的披头士记者发布会上宣布成立苹果唱片,当时摄影师艾略特·兰迪(Elliott Landy)前往拍摄(他的部分档案作品如今由玛格南图片社代理)。当时的现场虽然没有那么混乱,但摄影师们依然需要抢占位置。

“那是一场混战,”兰迪在伍德斯托克的家中接受电话采访时说道,“去到现场后,只能站在任何能落脚的地方。作为摄影师,我从不允许拍摄的需求压过做人的风度。”

约翰·列侬和保罗·麦科特尼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成立苹果唱片。

美国,纽约,1968年

© Elliott Landy | Magnum Photos

兰迪说,他摄影的目的在于捕捉一个瞬间的“精髓”。“我觉得最重要的画面是整个场景:展示记者和摄影师们拍摄披头士的场景,并反映出列侬和麦卡特尼当时身处其中的状态。那种情况的本质,就是这两个人被许多记者和摄影师包围,人们都想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独家的内容。”

也是在这场新闻发布会上,约翰·列侬表示,乐队与印度玛赫西大师(Maharishi Mahesh Yogi)之间的关系是个错误,不过兰迪承认,他并不记得那天现场讨论了什么:“事实上,拍照时我很少听外界的声音。所有的脑力都集中在构图上。”

约翰·列侬和保罗·麦科特尼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成立苹果唱片。

美国,纽约,1968年

© Elliott Landy | Magnum Photos

兰迪对两件事记忆犹新。一是他把一个22毫米的镜头举过其他摄影师的头顶,拍下那张最让他自豪的作品:“这是一张竖构图照片,只有两位成员。这张照片是我的最爱,因为它呈现出他们与媒体打交道的样子。”

另一件事则关于与另一位摄影师琳达·伊士曼(Linda Eastman),兰迪与她在纽约下东区的Fillmore East相识,当时两人都在拍摄现场演出。“发布会结束时,列侬和麦卡特尼走进向上的电梯,当时她和他们在一起,”艾略特笑着回忆道,“她没有在拍照,所以我记得那一刻。我想:‘哇,真有趣。’她竟然认识他们,真是出人意料。当然了,后来她就嫁给保罗了。”

12月8日,约翰·列侬在他的纽约公寓外被射中五发子弹。开枪的马克·查普曼是个跟踪狂,在几个小时前还拿到了列侬的签名。查普曼目前仍在狱中服刑。几天后的12月14日,人们聚集到中央公园祈祷悼念,这张照片便是在当时拍下。这片地方如今叫“草莓地”,就在列侬生前居住的达科他大楼对面。

1980年

© Philip Jones Griffiths | Magnum Photos

来自法国的玛格南摄影师兼纪录片制作人雷蒙德·徳帕东(Raymond Depardon)从未亲自拍摄披头士乐队,但当约翰·列侬于1980年遇刺时,他正好在纽约。在短片《10 Minutes of Silence for John Lennon》(为约翰·列侬默哀10分钟)中,他捕捉到了歌迷们聚在中央公园守夜哀悼的场景。

拍摄完成不久后,徳帕东说:“我碰巧在纽约,结果就听到约翰·列侬遇刺的消息,这真是巧了。” 他已经看到周围贴满了接下来的致哀活动的公告,于是拿着装好麦克风的相机向公园走去,游走在人群中,远离蜂拥而至的媒体。短片本身很克制安静,但不是没有生命一般的沉寂;有背景噪音,警方的直升机在上空盘旋。“我拍下了身边的一切;地面上的人们在哭泣,整整一代人都被他的音乐感动了。”

在长时间的沉默之后,人群自发地欢呼起来。“人们站起来,擦干眼泪,然后我们听到了列侬的音乐,” 徳帕东说,“那是明信片般的时刻。一种摄影般的定格。”

《为约翰·列侬默哀10分钟》

© Raymond Depardon | Magnum PhotosRaymond Depardon | 1980年代格拉斯哥的灰色幻想

在更大的框架中人类的渺小。

“当我看这些照片时,似乎决定这幅图像的是一种构图观念,而不是社会学报告——一种画面结构的观念,而不是通俗的纪实细节。”

Sohrab Hura | 百日夏天的文雀之歌

印度最炎热的一个村庄。

在这里,鲜有的降雨和极端的高温有时会在炎热的晨昏时刻呈现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现实景象。

《破碎手册》 | Alec Soth的中年危机

Soth 与 Aaron Schuman 的对话。

“我总是开玩笑说《破碎手册》是我的“中年危机”项目。”

原标题:《“披头士狂热”的年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