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别了,正阳门城楼的北京雨燕!2021年春天等燕归来
这几天,不少鸟友发现,北京前门正阳门栖居的北京雨燕开始了新的征程。它们踏上了飞往非洲的路。
从下面的这幅研究人员们记录的一只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地图,你就可以看出,它们简直就是一带一路的生态使者。
这种燕子,是唯一的一种以“北京”命名的鸟儿。它们外观呈流线型,飞行速度极快,而且是著名的食虫益鸟。可以说,它们是北京的一张生态名片。
不过近年来,北京雨燕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北京和全球其他地区一样,都在面临生物多样性的急剧消失。而雨燕从改革开放以来,数量下降非常明显。由于旧城改造导致栖息地丧失、以及农药大量使用等原因,北京雨燕由常见种,迅速变得濒危。
2003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的“北京雨燕资源调查及其保护研究”成果显示:研究人员2001年和2002年通过65个观测点的多次观测发现,北京雨燕现存的种群规模只有3000只。而之前故宫的一项观测显示,1964年雨燕为360只,1974年为410只,但2000年仅发现64只,种群衰减严重。
据2014年中国绿发会观鸟专业委员会提供的调查数据再次显示,北京雨燕仅有3000只左右。而这消失的背景,大多是因为传统建筑的减少,城楼、庙宇、古塔等建筑被拆除,北京雨燕很难找到能筑巢栖息的港湾。
另外一点人们还远远没有意识到的重要因素是,“生物多样性”往往没有被纳入政策决策的主流。这与生态文明下,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还有较大的差距。
最近的例子,就拿7月15号七部门联合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来说—— 要求新建建筑全面实施绿色设计,但是通篇,我们可能看不到一处对于野生动物友好的描述。
回过头来说,小燕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事实上,它们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它们是生物防治的天然高手——
一只雨燕一天可以捕获7000多只昆虫,在整个育雏期内,一只雨燕可以捕获不少于25万只昆虫,说雨燕是北京林木的“守护神”一点也不为过。不过现在的北京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通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去解决树木病虫害,然而化学农药并不会选择性消灭害虫,而是将包括雨燕所需食物在内的各种生物不加选择的“一扫光”,这种情况下,雨燕的数量就会再次减少。
因此,中国绿发会研究室在刚刚提交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建议稿)的反馈建议中,明确建议将北京雨燕纳入。
(图片来源:Terry Townshend)
保护小燕子,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政策层面的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决策主流,既需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也每个公民的“人本解决方案”。
前门的正阳门城楼,是雨燕在北京城区的最大的聚集地之一。每年七月约中下旬,它们离开北京,一路迁飞3个多月,约10-11月中旬抵达非洲南部的越冬地。次年二月份,它们又开始往北飞,于草长莺飞的晚春之际飞回北京,为北国风光增添一抹抹亮丽的生机。
再见了,北京雨燕。期待明年,也就是2021年,你们平安归来!
文/Littlejane
审/Linda
编/Apple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