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央媒体时政新闻采写技巧
中央媒体时政新闻采写技巧
作者:刘紫仪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央媒报道时政新闻,记者专业素养要到位,新闻内核价值要具备,为百姓民生大事不嫌累,各种技术要充分利用不浪费,表现形式、语言风格却可以生动活泼不乏味。
一
什么是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两会、外交事务、国家各领域的政策方针等等,都属于时政新闻报道的范畴。
听起来虽然抽象复杂,但其实我们都看到过很多时政新闻,有时看得先知先觉,比如新闻联播颇有年代感的片头曲响起和翻开报刊时政板块的时候;有时还看得不知不觉,比如抱着手机赞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的壮观和幕后工作的繁杂辛劳、兴奋地盯着屏幕怕错过大国外交前线vlog的每个细节的时候,甚至还后知后觉地想自己怎么开始对时政感兴趣了?
二
时政新闻的特征
1、 政治性
时政报道属政治领域题材,与国家政治生活相关。
2、 政策性
时政报道中常包含国家在社会各领域的大政方针和应对时代发展、社会变化的政策。
3、 广泛性
时政新闻报道范围广,并不仅局限于领导们的各种会议和官方发布,也包含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对民生的改进等等,只要能上升到政治层面,都可算做时政新闻。
4、 信息性
时政新闻是对国家政治动向的反映,政治会议、文件、政策都包含大量信息有待发掘。
5、 时效性
所有的新闻都讲求时效性,时政新闻更是如此。越权威的政治事件,越会以最快速度进行传播。
三
时政新闻是中央媒体的优势?
媒体资源经重新整合评估,18家中央媒体最新的排名为: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求是杂志社、解放军报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人民政协报社、中国纪检监察报社、中国新闻社、学习时报社、工人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中国妇女报社、农民日报社、法制日报社
这些单位都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权力层级最高,而时政新闻的政治属性浓烈,内容多与国家、政府相关,跟央媒的“中央”二字定位确实搭配。
央媒在时政新闻方面的优势在于接近国家最高权力,能够最快获取来自政府最新的政策方针,也有着优先甚至独家为国家和领导人的活动进行报道的特权。加上央媒本身的公信力和官方性质,与国家级时政新闻相结合,形成一股强势而严肃的力量。
此外,央媒有国家级别的“加持”,政治站位相对较高,视野格局更大,其关于党和国家政治问题、重大政治决策的报道往往着眼于国家和政治的宏观层面,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
同时,也正因其地位,央媒在舆论监督等报道方面有更宽泛的空间,比起地方媒体受到同级政府的掣肘,央媒受的限制更小、权力更大。如果央媒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履行舆论监督职责,能够为地方政府的舆论监督做出巨大贡献。
不过,时政新闻也并非央媒垄断,地方媒体也有其报道手段,尤其在全媒体时代,地方媒体同样可以快速获取时政信息,精准投放,中央媒体的优势不再特别突出。此时重要的是结合媒体本身的定位性质,发挥各自优势,从自身所属层面出发,做出全媒体时代生动鲜活的时政新闻。
四
央媒如何报道时政新闻
1、报道关注点
中央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财政预算
全国整体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道路建设
任命或解聘国家官员
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与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
其他国家级重要会议的召开(如政治局会议、国务院会议)
卫生、教育、环境、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的发展规划发布
中央政府应对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
中央政府采购信息
2、信息来源
中央政府官员或领导干部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与报道事务相关的老百姓
相关领域专家
政府官方发布的文件
五
传统时政新闻的问题和弊端
有人把时政新闻比作“鸡肋”,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
时政新闻重要吗?当然了,不论是从政者还是群众、社会各界人士,都需要从时政新闻中了解国家最新的政治动态,获取与自己生活、事业相关的信息,但为什么大家每次看时政新闻,都怀着敬与畏的心情,丝毫没有读社会新闻的轻松和兴趣呢?
1、 同质化严重、模式化报道,内容严肃却过于空泛
时政新闻政治色彩浓烈,央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似乎把这个作用发挥得过了头,快成了政府的复读机,套话空话太多,会议、讲话内容直接照搬。
体制内记者有时不得不按照固定的套路来写稿子,结果是这样的稿子永远呈现着一副古板的面孔。说套话的稿子或许能够博得某些官僚的欢心,却耗费了巨大的社会成本,疏远了读者和群众,也背离了新闻传播专业精神。
2、 服务功能淡化,打官腔
时政新闻站在政府部门角度,进行灌输式的报道,语句官方死板,内容乏味无趣,大众有时都无法理解更别说体会到深层次含义。时政新闻应该站到公众的立场上做报道,而不是站在官员的立场上做报道。
3、 报道与百姓生活远,接近性差
看了半天时政报道,没懂几句话,好像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就懒得再看了。老百姓关心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时政, 中央媒体也要从老百姓面临的问题报道新闻,关注全国人民普遍遇到的困难和特殊困难,然后去询问政府为解决百姓的困难做了些什么。带着与百姓交流后的问题再去审视政府的会议与文件,会更有针对性。
六
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活泼
01
加速媒体融合,互联网思维传播
中央为媒体融合发展定方向,中央媒体要争先落实,向新型主流媒体的方向不断进击!
央媒要大力进行台网融合、报网融合改革,培养全媒体人才,去除赘肉留下肌肉,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引领全国媒体的融合改革。在时政新闻方面更要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02
从老百姓面临的问题开始寻找新闻,有平视权利意识
中央媒体处在官方舆论场,人家尊称你一声官媒,但咱自己不能摆官架子呀。央媒的政治站位高,报道惯于从宏观层面出发,更要克服强调宣传性而忽视新闻性的弊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天天在喊新闻报道要做到三贴近,真正做的时候不能走了样。
时政新闻也是给大众看的,记者要善于从活动与会议中搜寻真正的新闻,努力挖掘关系到百姓生活与切身利益的信息。
03
话语创新化、亲民化、接地气
在不影响时政新闻真实性、严肃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网络语言和流行语,让新闻更好理解,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每当新闻联播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立刻就能想象那幅两位主播正襟危坐,面带得体微笑的画面,“各位观众,晚上好”,然后便是按领导人职位大小排序的新闻播报。
以前这绝对是古板老干部的标配,不过现在年轻人也喜欢看,他们看《主播说联播》。新闻还是一样,语言风格可接地气多了。
刚强:“阿中哥”一定是这世界上最靓的仔(总书记指示“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
欧阳夏丹批形式主义:得给它切一刀!把形式主义切换成行事主义。
康辉:今天给新中国庆生刷的礼物,够量级!(北京大兴机场建成)
是不是熟悉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用生活化的语气,多元化表达,可以取个有趣的标题、讲个故事、编个小段子,都比套话更有传播力。
04
央媒要做解说员而不是传声筒
国家政策出台、大小活动,有什么意义,传递什么信息,与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关联,都需要央媒在报道中为群众用口语化、易懂的语言解读,而不仅是对文件复制粘贴。
2020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信息量巨大,《中国青年报》针对自己的读者群体,用一张图表总结出报告中的十大青年红利,涉及到青年的创业、就业、助学贷款等青年报读者们最关心的话题。
05
多元呈现、图文并茂
人们现在更倾向于用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时政新闻同样可以据此进行创新。除语言鲜活的转变外,在大框架内添枝加叶,增加视频、漫画、图解、动画、表格等方式,尽量使用短小精悍的语句,使新闻更具可视性与可读性。
06
内容创新,报道方式变革
坚持内容为王,但在报道中不一定只是简单传递时政信息,还可以联系前因后果,例如用故事主线穿插报道,在报道中融入人物与故事情节。时政虽宏观,报道却要以小见大,央媒可以与全国各地市县媒体合作,挖掘、书写大时政下小人物的故事。
新华社的报道《快递小哥把自己“寄”到了人民大会堂》,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快递小哥,同时也是人大代表的艰辛打工之路。严肃的两会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近3亿农民工奔跑在追梦路上的缩影,也为“哪有什么‘开挂’的人生?奋斗是唯一的标准答案!”这句结尾而振奋。
时政中不只是官员的风采和政绩,还有温暖的平凡故事。
07
紧抓风口,短视频和直播齐上阵
疫情中不少媒体已然逐渐向短视频、直播探索和实践。时政新闻虽政治性、严肃性更强,但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结合短视频和直播传播。
“碎片化”是新媒体传播的突出特征,内容要夺人眼球,激发观看欲望;形式要灵活,不必四平八稳。
以“短、快、新、活”为特点的“V观”系列微视频是央视融媒体时政新闻的旗舰产品,“V观习主席出访”“V观两会”“央视独家V观“等短视频早已活跃在视频舞台上。
2019年,康辉随总台报道团队出国报道习主席访问希腊和参加巴西的金砖领导人峰会时,拍摄了他的第一支vlog,记录了央媒记者报道外交事务的幕后过程,引发网友津津乐道。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阅兵,央视布置一百多机位,采用正面纵深、跟踪移动、接力航拍等手段,展现无与伦比的盛大庆典场面,而快手同时转播阅兵的七路直播信号,从多种角度带来雄壮、震撼的视觉体验和冲击。
08
家大业大,探索新技术
中央媒体有国家财政支持,家大业大,要积极探索新闻报道的新技术、新方式。
2020两会期间,央视网联合百度智能云推出全国首个集智能对话、语音交互、社交分享于一体的AI产品《对答如流∙两会“智”通车》,以“新闻+人工智能+移动交互”为模式,就全国两会热点话题与用户机“智”对答,获得网友高涨的参与热情和好评。
新华社客户端采用原生“增强现实”技术报道《AR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福利》,点击新华社客户端首页下方的“小新机器人”,使用AR功能扫描二代身份证带有国徽和长城图案的一面,用户可以体验到更具科技感的政府工作报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