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借技术”到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斯美特品牌升级完成蜕变 | 深读绿公司⑭

2020-07-04 13: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贾永标 大河财立方

编者按

赋能区域协作,深化农业合作。这个盛夏,一大批来自河南的“老家味道”,将在近千公里外的大上海集体亮相。河南省拟于近期在上海举办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示推介活动,全方位深化豫沪农业领域合作。

一个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大省和新兴经济大省,一个是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豫沪两地战略合作20年之际,双方在农业领域再度牵手。

近年来,河南稳居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河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收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实现着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华丽转身。

老家味道,出豫落沪。为助推深化豫沪农业合作,推介河南优秀农业企业,扩大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独家联合大河财立方,推出“深读绿公司”系列特别报道“豫农优品 老家味道”,对第二批全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重点企业进行深入报道,它们绝大多数参与在沪展示推介。报道通过对话掌门人、实地探访企业和聚焦名优特产等方式,揭示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和品牌塑造之道,以期为更多企业发展带来借鉴和启迪。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贾永标

近日,一则互动话题“曾经很火但消失了的品牌”在微博上火了起来,阅读量高达七亿的背后,是不少用户借此机会追忆自己的童年。其中来自河南的品牌“斯美特”被频频点名,很多90后大为不解,那个曾经很火的斯美特怎么就“消失”了?

6月下旬,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来到焦作武陟把这一疑问带给了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美特)董事长王有利。“可以放心地告诉90后的朋友们,你们小时候喜欢的品牌不仅还在,现在还研发出了上百个新口味、新品种,做方便面,斯美特一直都是认真的。”王有利说。

事实上,历经二十年的发展,斯美特已凭借三级跳从方便面红海中杀出重围,顺利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产品销售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释放着一家村镇企业自我革新后迸发出的活力。

从借技术起步

斯美特诞生于西滑封

6月24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来到位于焦作南部、武陟西部的西滑封村,与其他宁静幽辟的村落不同,在这里放眼望去,尽是现代化的厂区与产业园。

据悉,西滑封村全村人口达1300人,占地面积0.57平方公里。该村经济以工业企业为主,目前小麦加工是核心支柱产业,其中斯美特年加工小麦30万吨,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导产品为“思圆”牌方便面。村内还有造纸厂、电缆厂、热电厂、汽运公司等企业。

创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斯美特,正是诞生在这里。据介绍,彼时国内方便面企业多达2000家,不管是焦作本地还是河南其他区域,同业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初创的斯美特如何杀出红海?

“创业初期,斯美特主动借助外资设备,首先从工艺上确保了产品的优质性。公司位于黄河中下游,这里土壤肥沃,四季温差明显,地理环境优越,农产品资源丰富,是优质小麦、葱、姜、蒜、肉禽等农副产品的原产地。”王有利说,公司起步之初,就是依托着这些资源优势,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方便面食品,在中原一带,特别是在二、三线市场广受消费者喜爱。

产品名气打出去后,斯美特也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经过多年沉淀,斯美特相继在河南焦作、河南周口、湖南郴州、陕西宝鸡、吉林长春建成五大方便面生产基地,拥有国内先进的班产20万包方便面生产线40多条。

如今,斯美特旗下五大生产基地加快现有装备自动化改造力度,按照国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工艺进行全流程更新换代,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优势。同时公司斥巨资在新产品研发上做突破,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延伸,增加与消费者的对接宽度,目前该公司新产品已占到销售收入总额的25%以上。

90后童年最爱

斯美特品牌升级完成蜕变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种名为“美国加州牛肉面风味”的小袋方便面悄然走红,3角一袋的亲民售价,让它成为一代人的童年最爱。

“小时候吃方面是一种奢侈,印象最深的还是斯美特方面便,不过现在好像找不到这个牌子了,那个味道只留存在记忆里,成为一种想起来就很美的永久美好。”微博用户@Cycble这样写道。

事实上,不少90后一直存在这样一种疑惑,那个小时候很火的斯美特究竟去哪了?谈及这个问题,王有利笑着说,斯美特作为国家驰名商标一直在使用,只不过后来随着品牌升级,现在公司主打的是“思圆”牌方便面。

在斯美特品牌文化展馆,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见到了各式各样的“思圆”牌方便面,其中最新开发的酸辣粉、粉面搭档等新品已成网红产品。据介绍,目前该公司产品有七大系列、上百个品种,在全国建立有1000多家总经销商、30多万个销售网点,产品销售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此外还出口到俄罗斯、朝鲜等国家和地区。

王有利说,目前斯美特有相配套的年加工30万吨小麦的面粉车间、年加工6万吨鲜蔬的调料车间和年加工6000万套的纸箱包装车间,是国内专业生产方便面为主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斯美特正努力做好“方便面+”的文章。据介绍,目前斯美特面向各类校园和车站、码头投放“方便面+粉丝”,面向广大消费者投放“方便面+卤蛋”,面向一包不够吃、两包吃不了的消费者投放“方便面+大食桶”等适销对路的创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成了热销产品。

保障绿色小麦种植

斯美特1800万打造智能化车间

近年来,河南省正在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作为河南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重点企业,斯美特也把相关规划提上日程。

“公司计划2020年完成投资1800万元,对配粉车间进行升级改造,持续推动产品升级、品牌升级和模式创新。”王有利说,斯美特正推进年15万吨智能化配粉车间建设项目。

目前,斯美特辐射带动武陟县及周边地区小麦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实现当地小麦转化率在60%以上,集群总产值近50亿元。斯美特计划加大深耕力度,2020年继续保障绿色小麦种植基地建设,结合武陟县周边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为基础形成的产业化联合体,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致富。

据介绍,斯美特为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订单形式,还在豫北建立了10万亩的绿色、无公害小麦种植基地,实现了从生产源头抓起,来提高整个食品安全系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健康食品。

在此背景下,斯美特积极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展,着力建设强筋小麦基地,葱、姜、蒜、肉禽等农副产品配套基地,建设包装、香辛料加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实现产业融合,共享发展。

延续西滑封精神

斯美特打造百亿产业园

2016年,随着斯美特一期股权出让的推出,西滑封的集体企业全部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或租赁经营。改制不仅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企业内生动力,盘活了企业,使其变亏损为盈利,村集体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现任斯美特副总经理的郭金长就是一个例子,二十年前他还是一名奔跑在田野乡间的业务员,斯美特推行改制后,一批像他这样优秀的员工被推选进入管理层,延续了企业发展活力。王有利介绍,针对集体企业“吃大锅饭”的管理弊端,西滑封推行“跳出滑封看滑封”,组织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分批到省内外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破除观念束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改革营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参与管理、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在具体推动过程中,西滑封围绕主导产业,狠抓龙头企业斯美特,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培育斯美特这一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积极研究推动斯美特由单纯“制面”向“功能保健”领域的研发和转变,推动企业经营由产品向品牌转变。

“今明两年将开工建设年产5万吨粉丝项目、年产15万吨饮品项目和年产5万吨的休闲食品项目。”王有利说,斯美特将坚持产品、质量为王的经营理念,增加“方便面+”的宽度和深度,瞄准校园市场、旅游人群和白领群体,大力发展方便营养型、方便休闲型、方便高端型等系列新产品,大力开发非油炸、保湿面等健康型方便食品、绿色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在产业链布局上,斯美特向前延伸到田间地头,向后拉长到厨房餐桌,形成从小麦生产基地的选种、种植、仓储、加工、运输到直销、网络营销的全产业链条,把绿色的、无公害的、有机的方便食品产品一一传到餐桌上,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未来我们将在做好原有产业的基础上,用力做活产业旅游这篇大文章,按照‘产业融合、产旅融合、主客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旅游与现代化工业、农事体验基地、健康特色小镇、西滑封美丽乡村等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向百亿集群产业园靠拢。”王有利说。

编辑丨徐姣

原标题:《从“借技术”到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斯美特品牌升级完成蜕变 | 深读绿公司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