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丨申纪兰:她入选了改革开放杰出贡献百人名单;她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一出了去平顺县的高速口,人们就会看到灯火辉煌的几个大字——“诗画平顺劳模之乡”。之所以说平顺是劳模之乡,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这里走出了李顺达、郭玉恩、武侯梨、申纪兰等全国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
许多人都知道,申纪兰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申纪兰传奇的人生中,她亲历了国家发展为民众生活带来的变化,见证了共和国的沧桑巨变。她在成为劳模之后的66年间,成为全国唯一一位连任一至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被国际媒体称为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她也是资格最老的全国劳动模范,先后受到毛泽东的3次亲切接见,到周恩来家里做过客、吃过饭,和邓小平一起照过相。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在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看望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并题词“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
许多人并不了解,一直扎根西沟的申纪兰也是改革的推动者。11月27日,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人民日报对拟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进行公示,申纪兰名列其中,这让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平顺县的西沟村,聚焦在这位89岁的老人身上。
申纪兰: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
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她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她首倡的“男女同工同酬”
写进《劳动法》
1952年,申纪兰担任西沟合作社副社长,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带领社里的妇女,走出院门和男人一样下田劳动。当时,要使妇女离开“三台”(锅台、炕台和碾台),走出“院门”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旧社会呀,不把妇女当人。妇女只能到院里头,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县里头。你说这话能有道理吗?我就不服气。”11月20日,谈到60多年前的这段往事,申纪兰的语气里,依然带着当年心里的那种不服气。
平顺当时有句俗话,叫“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申纪兰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终于动员社里22个妇女下田参加了集体生产劳动。好不容易男女一起参加农社活动了,妇女们却发现,男劳力干一天记工10分,女劳力则是5分。这严重挫伤了妇女们的积极性。“妇女们不想出来,除了男人们阻拦之外,觉得挣不了几个工分也是个重要原因。”于是,申纪兰就带领西沟妇女和男人们展开了一场富有历史意义的“劳动竞赛”,“男人们,他们是干一干,歇一歇,抽袋烟,到晌午也没干完。一看妇女干完了,他们有些后悔,后悔不该抽那几袋烟。”回忆往事时,申纪兰笑着说:“妇女们不吸烟,不耽误工夫。”到了收工的时候,女人们和男人们打了个平手,在事实面前,妇女们和男人们一样,记了一样的工分。
当时,申纪兰并没有意识到,她带领西沟妇女所取得的这场胜利,在新中国的农村发展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经过》,讲述了申纪兰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事迹,紧接着,各省党报纷纷全文转载这篇通讯,申纪兰名扬全国,“男女同工同酬”后来被写进了新中国的《劳动法》。当年4月,申纪兰被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到北京出席了全国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6月,申纪兰作为唯一的农民代表,参加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9月,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申纪兰,出生于平顺县山南底村的一个农民家庭。9岁时她就下田劳动,14岁参加灭蝗虫战役,15岁响应抗日民主政府号召成立纺花织布小组,并担任组长。1946年,17岁的申纪兰嫁到西沟村。她家的照片墙
载满了荣誉和回忆
“选上我当代表了,我还不知道。那会儿既没有电话,又没有电视,什么都没有。”回想第一次参加人代会的情景,申纪兰笑着说,“等到发通知了,有些同志就问我,你是个妇女怎么还能当代表了?我就跟他说,那是党和人民对我们妇女的关心,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第一次出席全国人大会的经历,让申纪兰终身难忘。11月20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申纪兰家里,一进门,环顾四周,墙上挂满了照片。她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黑白照片,对山西晚报记者说:“这张4人合影,是参加第一届人代会时山西4位女性代表的合影。从左到右分别是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歌唱家郭兰英、政府代表李辉、右边就是我。”照片里的申纪兰,穿着一件宽松的棉袄,梳着两根辫子,给人一种农民特有的勤劳朴实的感觉。
申纪兰讲述照片上的人物故事在申纪兰家主墙面的正中央,是一个将近40寸的大相片,站在中央和她合影的,是周恩来总理。在这面照片墙上,还挂着申纪兰和历任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指着一张毛主席和大家握手的照片,申纪兰说:“这是毛主席,又指着右下角最前面的侧面照说,这是我。”口气里带着自豪。
1953年,申纪兰赴丹麦的留影比较特别的是一张申纪兰穿着旗袍的照片,那是她作为妇女代表,出席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妇女大会。申纪兰说,“站起来就不会走路,就不敢走,坐着也不自由。”从丹麦回来后,她就嫌麻烦,再也没穿过这件旗袍。
她的“六不”
和“离不开西沟”
申纪兰常说自己只是个农民,“我是太阳底下晒出来的,不是办公室里坐出来的。我的户口在农村,我的单位在西沟,我的身份是党员,我的级别是农民。”
1973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决定,任命申纪兰为省妇联主任。当上这个正厅级职位之后,申纪兰却向省委提出了“六不”,即“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要工资,不要住房,不坐专车,不调动工作关系”。每当省妇联开会,她就来一下,会上的事情让其他副主任去管,她实际是“坐会”,坐完了会,马上就回西沟村劳动。
时任省委书记的李立功对时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卢功勋说,你去西沟看看申纪兰吧,她在省里工作了10年,现在退下来了,可没有向省委提任何要求,你去了以后,看看纪兰有什么困难,让她提出来,我们尽量给她解决。
卢功勋来到西沟村,把李立功书记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申纪兰。申纪兰却说,“我没有任何困难,党已经给的我太多了,我给党做的太少了。感谢省委、感谢李立功书记的关心,我一定会好好工作的。”卢功勋临走时对长治市委领导说,希望长治市委给申纪兰解决一下户口和工资问题,最起码有个工资可以安度晚年。但申纪兰依然没有答应。1983年,申纪兰卸任山西省妇联主任后,又担任了长治市人大副主任。申纪兰仍然坚持“三不”“四不”原则,同样还是有会就从村里赶到市里,开完会就马上回到西沟。西沟人称申纪兰回村里是“裸回”。时至今日,申纪兰谈及往事仍然坚持她的认定,“我的级别是农民。”
申纪兰曾经对来看望她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近几年,几乎所有写申纪兰的文章都会引述这句话。在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她又一次说,“是我离不开西沟。”
申纪兰:
只要群众富了,我就富了
只要群众有了,我就有了
她入选了改革开放杰出贡献百人名单
她在西沟的“双层经营”改革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思想,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村里的集体经营项目因掠夺性经营而倒闭了,500多亩的果园由于管理不善,病的病,死的死,也砍伐殆尽了,集体所建的公益性用房大部分廉价卖给了私人,集体经济成了“空壳”。
第一届人代会期间李顺达、申纪兰与各地代表在一起申纪兰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不要集体,不管怎么改,都得让农民受益。
1984年,申纪兰针对西沟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大胆改革:耕地所有制保持不变,包产到户、自主经营的体制保持不变,但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根据人口增减进行耕地增补调减,添人增地,减人减地,确保土地不撂荒、不废弃;成林和有林山坡收归集体经营,新建的企业和文化、社会等公益事业设施由集体管理;有差别分档次制定农林牧副各业上交集体提留比例,增加集体收入和公共积累;对年满60岁的老干部、困难户、军烈属、五保户和70岁以上的村民建立生活补助机制。
1985年,西沟村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优势,建成了装机1800KVA的西沟铁合金厂,这是西沟村有史以来创办的第一个村办企业,当年就实现利润150万元。之后,申纪兰又带领西沟人先后建成了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到1996年年底,西沟村办企业已取代农业、林果业和畜牧业,成了西沟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这就是申纪兰在西沟村“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发挥的“双层经营”改革。
她在西沟的转型发展之路
当改革的春风吹进西沟这个小山村时,申纪兰也通过人大代表视察、参加两会、外出参观学习,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山东、浙江等地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让申纪兰大开眼界。申纪兰回来和村干部说,“老西沟人靠山吃山,现在西沟人不仅要靠山吃山,而且要走出大山,农村要发展,必须发展乡镇企业,必须上项目。
1985年,西沟村开始动工兴建西沟铁合金厂,建厂之初,申纪兰日夜操劳,并和村民们一起参加义务建厂劳动。1987年10月,试产成功,申纪兰和全厂职工激动地哭啊、唱啊。铁合金厂后来成了村里最大的一块集体收入来源,不仅解决了村里300多人的就业问题,也让西沟人尝到了兴工致富的甜头。
全国人大代表,老劳模申纪兰经常走进企业,与大家沟通可是,2012年,由于西沟铁合金厂炉体小,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必须依法予以取缔,别说西沟村的老百姓想不通,就是村两委班子中的好多人也不愿意。“现在都在讲转型,我们厂子污染严重,不符合中央和国家的政策,只要是和大政方针相违背的,我们坚决不做!”申纪兰一锤定音。
西沟村村委会主任赵爱亮说,当时,申纪兰先挨个给两委班子做工作,然后再和村民谈,仅仅用了半年时间,铁合金厂就关停拆除。平顺县环保局环境检查大队大队长杨保青说,有申纪兰在,拆除进行得非常顺利,不光是这个铁合金厂,几年后,平顺西沟鑫海冶炼有限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当时也是说拆就拆,没有一点抵触。
她在西沟的调整产业结构之路
东方不亮西方亮,利用西沟村到处都是核桃树的优势,申纪兰带领村民又建起了饮料厂,可是,1997年10月饮料厂建成投产后,就面临着亏损的局面。申纪兰认真分析亏损原因,她认为,西沟饮料厂要想发展,必须改变大锅饭的局面,实行股份制。
1998年12月西沟饮料厂全面改制,组建了山西纪兰饮料有限公司,使西沟村的企业第一次引进了现代化管理模式,这对西沟村其他企业的发展都是一次很大的促进。2000年10月,饮料厂生产的“纪兰”牌核桃露被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中心认证为绿色产品,2006年9月,纪兰饮料公司又投资230万元新上了矿泉水生产线和果汁饮料生产线,并开发了核桃系列产品。
可是,随着市场的变化,饮料厂的销量下滑,村里急需要找到新的产业。正在这时,浙江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来山西考察新的厂址,得知对方看中饮料厂的厂房后,申纪兰当即表态:“太子龙这个品牌必须引进来,这块地方一定要腾出来。”申纪兰先搬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动员村民将机器设备全部搬回旧厂房。至今,赵爱亮仍清楚地记得2016年12月28日这天,那天下着特别大的雪,太子龙的负责人要来西沟,87岁的申纪兰就一直在厂房里等着,接待对方。
如今,厂址设在西沟村的山西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已经安排西沟村及周围村贫困妇女劳力近200人,预计到2019年,该公司将向平顺当地纳税超过1亿元。
申纪兰说,“只要群众富了,我就富了,只要群众有了,我就有了。”2015年,申纪兰和村两委班子又把目光瞄准了香菇大棚基地。由于香菇需要的光照很少,2017年,西沟村又创新香菇种植方式,采取“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立体化农光互补新模式,在全县率先建成了香菇大棚和光伏发电融合发展的“农光互补”产业基地,探索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光互补+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目前,香菇大棚已经具备年产香菇80万斤的规模,自香菇大棚投产以来,先后为53名贫困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收益多者每年可达1.3万元。11月20日,记者来到香菇大棚基地,大棚内,新鲜的香菇散发着香气,大棚外,正在装香菇菌棒的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她用她的名气
为乡亲们造福
申纪兰是大名人,是个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名人。可是,她没有用这些名气为自己、为家人谋过私利。
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给记者讲了一件事儿。申纪兰一直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的平房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村里的建设规划,她家的老屋被列入旧房改造的行列。改造前,有人提议让申纪兰换个地方建新房,说一来面积小,基础只有三间大;二来想留下,将来做个纪念馆。申纪兰坚决不同意。换地方就要占耕地,那是她最心疼的事;至于纪念馆,就更没必要。她说:“总理把骨灰都撒了,我一个老百姓还留房子做啥?”盖房时,村干部考虑申纪兰事儿多,村里应该帮帮她。乡亲们也觉得平日老是麻烦申纪兰,这回总算有了机会,多少也该为她出把力。申纪兰却不肯连累大家。她找了一个省事的办法——一包了之。
平顺县农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贵璐说,申纪兰用自己的名气为乡亲们造福。
2017年9月,农业部举办“家乡的味道——我为品牌农产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动。晋东南地区盛产的“沁州黄”小米成为这次活动的主角之一,请谁来为沁州黄代言呢?当地政府想到了申纪兰。郭贵璐说,“我当时和好几位领导一起去请的申主任,去了一看,申主任还卧病在床,挂着吊瓶,可是老人家二话没说,当天晚上就去了北京,参加了农业部的推介晚会。”那天晚上,年近90的申纪兰十分激动,无法在台上停留太久,她在舞台上说,“沁州黄小米好,这个品牌非常好,十分有营养,我们都在吃这个品牌的小米。”短短几句话,让台下的观众感受到了她的真诚。
现在,西沟村正在发展以“纪兰”“西沟”名人名村为品牌的、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完成了西沟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
赵爱亮说,未来这可能是西沟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她忠诚履职为人民办事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申纪兰历次参加代表大会的照片1996年,她呼吁开通了长治到北京的直达列车。
2000年,她关注农村小康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001年,她关注山区交通建设,重提修建邯郸到长治铁路,提出尽快解决山西农村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2002年是关于农村的增收减负、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议案。
2003年,她关注保护耕地,修建林长高速公路(山西长治—河南安阳—山东聊城跨省高速公路的关键路段)。
2004年,75岁的申纪兰领衔提交了保护耕地的议案,她说:“中国人这么多,土地是命根子。没有地种庄稼,大家吃甚?”此后,对于保护耕地,申纪兰多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不断提出。
2007年,她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乡村干部素质、农村环境保护和铁路建设。
2008年,她关注交通、教育、企业发展,三老区如何致富。
……
60多年的代表生涯,申纪兰所提的建议,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小事。
西沟展览馆申纪兰的建议覆盖了很多方面,却都离不开“三农”这个大话题。她的建议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解决农村干旱地区饮水困难、减轻农民负担、假冒伪劣坑骗农民、山区公路交通、发展农村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还包括加强执法监督和惩治腐败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建议也同时见证了她做人大代表的历程。
山西引黄工程、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大运高速公路建设、中西部开发、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以及长邯高速公路、长安高速、长治到北京列车、飞机场建设、太焦高铁,还有平顺县提水工程、赤壁电站、青羊公路、平顺二级公路(341国道)等等,都在她和其他全国人大代表的提议下变成了现实。
平顺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宋旭斌说,“如果没有申纪兰,平顺、长治的交通事业不会发展这么快,这么好。”
2017年8月,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又一份修路的建议有了答复。她建议,“将南太行旅游轨道交通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建设计划,通过架构交通网络将山西省的长治县、壶关县、平顺县与河南省林州市的主要旅游景区串联,以推动南太行区域的全域旅游发展”。对此,国家发改委将结合区域路网、沿线地区运输需求,统筹研究规划,目前,安阳、长治两市已进行了沟通并编制了项目建设初步方案。
回望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申纪兰深情地说,“40年变化太大了,各地各行各业都在变,没有不变的地方,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会越变越好。”
11月27日,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人民日报对拟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进行公示,申纪兰名列其中。
申纪兰:
我是太阳底下晒出来的
不是办公室里坐出来的
她是一个一辈子都不离开土地的农民
引言11月20日上午,湖南省某单位一行十几人来到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纪兰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他们是这天来的第三拨客人,一身熟悉的蓝西装的申纪兰接待了他们,跟每个人合影后,又去了另一拨客人所在的办公室。
就在跟另一拨客人合影时,申纪兰透过窗户看到湖南省的人要走,急忙走出门外送别,然后又匆匆返回来。
这个场景其实是申纪兰的日常。每天,都有很多外地的人来到西沟,听申纪兰讲党课、跟申纪兰合影。
在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的人们眼里,申纪兰是唯一一位第一届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目睹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她见证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她亲历了我国宪法的历次修改。她对党忠诚,说话铿锵有力,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激情。
在西沟人眼里,申纪兰除了忠诚之外,还有着朴实、节俭、无私、公平、亲和、智慧的品质,她是带领西沟人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老人家,也是让人放心和信赖的“家长”。
11月20日这天,记者走近申纪兰,走近西沟人,试图了解这位让人敬仰的老人。
“忠诚”不是一句空话
她说:不断学习
才能跟党保持一致
有人问申纪兰:“你这一生要用两个字来概括,是什么?”
申纪兰说:“忠诚。”
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这是申纪兰坚守一生的品格。
11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西沟乡政府时,申纪兰正拿着一份报纸在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的申纪兰,每天都有很多事,要接待很多来拜访的客人,要给人们讲党课、讲党的历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但,只要有一点空闲,她就要看报纸。
“每天看报纸,我还要抄一抄,印象就更深刻。”申纪兰说,活到老、学到老,国家开大会,国家有啥新方针政策,她都会认真学习,“听党话,跟党走,如果不学习,就跟党保持不了一致,就给群众办不了事。”
跟党保持一致,让西沟这个地处太行山区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村里盖起了小洋房、村民们开上了汽车,人均收入逐步增长,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郁郁葱葱,外来的大企业也在这里投资建厂。
申纪兰和李顺达在国庆五周年庆祝盛会观礼台上“国强民富,有国才有家。现在,大家吃饱了,也住好了,也穿好了,但是,你不能忘了国家,不能忘记党的领导。”申纪兰谈到了村里曾经的铁合金厂,1985年,西沟村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优势,建成了铁合金厂,当年就实现利润150万元,后来发展到3个炉,能解决100多个劳力,“现在要发展红色旅游、要搞环保,它是高耗能、是污染企业,老百姓都觉得很可惜,但我们还是按照环保要求关停了。”
为了解决劳力问题,铁合金厂关闭后,西沟村建起了香菇大棚,引进了品牌服装企业,“大棚还用上了太阳能发电,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申纪兰说,“只要听党话、只要跟党走,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不仅自己天天看报纸学习,申纪兰也要求身边的人多学习、听党话。“老人家每天看报纸,有重要的事情就抄到小纸条上,经常就递给我一张小纸条,说‘你要多学习’。”西沟村村委主任赵爱亮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些年来,他没少收到老人家的“小纸条”,“不学习就会挨批。”
“农民”是她的级别
89岁的她
还要扛着锄头下地
申纪兰先后担任过平顺县委副书记、中共山西省委委员、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副主任等职务,如今还是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但她坚持不转户口,不脱离劳动,不拿工资。
申纪兰说,“我就是个农民,我的级别是农民。”
申纪兰在种树虽然今年已是89岁高龄,但申纪兰还自己扛着锄头下地劳动,“有核桃树,还种了几分玉茭。”自己锄草、自己播种、自己收玉米,除了农民本色外,申纪兰说自己种地,还有一个目的是了解农作物的收成,“我种了地,就知道老百姓收得上收不上,这个要不种,他要说没有,我就只能说没有。我要够吃,他就应该够吃。”
她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农民就是要爱护土地。”她说,“粮食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赵爱亮说,老人家种的玉米好,施的农家肥,都是纯天然的。申纪兰的眼里,可不止自己的几分地,她对村里的土地、作物情况如数家珍,“村里有1500亩地,有6万株核桃,有三四十个香菇大棚……”
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告诉山西晚报记者,60年来,老人家有很多次离开西沟的机会,但一次次,她都婉言谢绝了,“1961年,她丈夫张海良晋升营职干部,那时部队规定营职干部家属可以随军。张海良也有这个意思,但她不同意。后来,张海良转业到地方工作,她又有了进城机会。这次,张海良亲自回来办户口,就在快要办完时,她从北京开会回来,硬是把户口又追回到了西沟。”
就这样,不管申纪兰担任什么职务,都没有转过户口,没有拿过工资。时至今日,谈及往事,她仍然坚持她的认定:“我是太阳底下晒出来的,不是办公室里坐出来的。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冬日的农村,树叶已落,到处是枯黄的颜色。但在众人的讲述中,记者似乎看到了89岁的申纪兰扛着锄头去地里劳动的场景,迈着大步,风风火火,一点也不像89岁。
“无私”渗入她的血液
自己无所谓
她总是先考虑别人
申纪兰从没有利用自己的荣誉和地位为自己办过任何私事。
“一年要讲100多次党课。”申纪兰说。部分单位按例要给申纪兰讲课报酬,但都被她婉拒了,一分钱没收过。
“别人听她讲的时候很随意,但老人家暗地里也在下功夫。每次听的人单位不一样,她讲的内容也不一样,比如,税务局的人来了,她就用自己的方式去讲税收。企业的人过来,她就讲科技。”赵爱亮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虽然下了这么多功夫,每年要讲这么多党课,但老人家全部是义务讲的。老人家认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对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和传统教育,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事实上,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申纪兰的表彰奖励,有的是精神的,有的是物质的,申纪兰毫无例外地都捐给了集体。郭雪岗给山西晚报记者细数了一下,2001年6月,申纪兰荣获保护母亲河(波司登)奖,奖金2万元,她回来后,正赶上村里打井缺少资金,就把2万元捐出来打了井。2001年7月1日,申纪兰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申纪兰把中组部奖给她的5000元现金,又一分不少地交给了集体。2009年,申纪兰当选全国道德模范,中宣部给她的5万元困难补助,也捐给了村里……
无私,不只是在金钱上。20日上午,看着老人家去送别湖南省一行来参观的人,赵爱亮感慨地说,老人家总是这么为别人考虑,宁愿自己累一些。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有很多客人来,大家来了都想和老人合影,“我们觉得老人家这么大年龄了,或者天气太热,或者来的人根本不认识,如果和每个人都拍照太累,但老人家说,人家这么老远来了,不容易,给我们说,‘我累点无所谓,对待每个人要公平。’”
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石永斌则给山西晚报记者讲了一件事儿,“我们去省里开会,一般就带点面包、水当干粮。去了过了饭点了,人家问吃过饭没,老人总是说吃过了。其实,她就是怕麻烦别人。”
“节俭”是方方面面
她从不浪费
也不允许身边人浪费
申纪兰说,艰苦奋斗是共产党员的光荣传统。作为一名党员,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对自己严格要求,也会这么去要求周围的人。在西沟村,节约已经成了大家的一种本能。
山西晚报记者见到申纪兰时,她一身干练的蓝西装,和以往出现在报纸上、电视上一模一样。这样的衣服,她有3身,旧的下地穿,新的开会穿,半新的平时穿。
“前几天还看老人家穿着一件旧西装,袖子那里都磨破了。”赵爱亮给记者讲了一件红色羊毛衫的故事。老人的孩子给买了一件红色羊毛衫,大家都劝她平时就穿,但老人家不舍得,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才穿上。这天,老人的蓝西装里,是一件蓝色带小花的棉衣,山西晚报记者翻到全国两会时老人的照片,果然,蓝西装里是红毛衣。
石永斌说,老人的衣服就这么几身。
穿的简单,吃的更简单。老人在乡政府的食堂吃饭,一天三顿,顿顿都是一碗饭,“入口不入口,都是一碗,不多吃,也从来不剩饭。她也不让我们剩,会看着我们把饭吃完。”石永斌说,有时候出门,在半路吃个饭,一人一碗面,有时候点个黄瓜小菜,如果最后菜没吃完,老人会一人一块黄瓜给大家分了,“绝对光盘。”赵爱亮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虽然已经89岁了,但老人家还担任着她家所在自然庄西沟村沙地栈的红白理事会会长,谁家有个红白事,都请她去当“家长(主管)”。
“办个红白事,几十斤肉就够了,花不了多少钱。”沙地栈村民关先玲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以前,在其他一些地方,办红白事可能得一笔大费用,但在沙地栈,几千元就够了。这都是老人家主事的结果,“办事的时候,大家都去,但谁都不能倒饭,盛下了就必须吃完,也不允许往自家家里端饭。”而且,不论家里是有钱还是没钱,都是一个标准,不浪费、不攀比。
申纪兰的勤俭节约是方方面面的。赵爱亮说,一件事情,如果一个人就能做完,但安排了两个人去做,老人就会批评他不节约。在申纪兰看报纸的地方,山西晚报记者看到几张写满了字的纸,正面是老人从报纸上抄的内容,背面则是打印的内容,原来,老人抄写用的是废纸。
在西沟人眼里申纪兰
让人尊敬充满亲和力
“老人家抄报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会问身边的人。咱有时候可能问过了当下知道,过段时间就忘了,但老人家会在纸上抄无数遍这个字,直到下次见了它还认识为止。”
“太子龙服饰来西沟办厂,老人家付出了很多心血。咱们村以前有个纪兰饮料厂,太子龙当时在山西考察了3个地方,来了西沟后说是看中了饮料厂的厂房。饮料不做了吗?老人家其实很心疼,但为了留住太子龙,后来就想着腾吧,饮料厂搬回了原来的小厂房,太子龙留下来了。”
“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但她知道手机上什么都有。有时候外面说她啥,我们告诉她,她就说‘不用管它,咱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
今日西沟“老人高兴了,就会唱几句。西沟民谣都会唱。这四五年,我听老人唱过两次‘小花被’,其中一次是过年时唱的,另外一次是2016年,老人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心里高兴,就给我们唱了几句。”
……
在赵爱亮的口中,申纪兰是“老人家”,3个字里带着敬意。在村民的口中,申纪兰是“大妈”,是“奶奶”,是“嫂子”,带着自家人的亲切。两天的时间里,山西晚报记者听到了很多申纪兰老人身上的事儿,有些事儿是事关西沟发展的大事,有些事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事儿,影响着西沟人,让人们一提起西沟人就想到了朴实两个字,而如今的西沟,也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再一次走在了全市、全省和全国前列。
一样的申纪兰 不一样的西沟村
申纪兰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程图申纪兰年谱
申纪兰,女,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人,1929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西沟金星经济合作社社长。
1951年12月,申纪兰任西沟村农业初级生产合作社副社长。建社初期,申纪兰积极发动和带领全村妇女参加劳动,争取实行“男人和妇女干一样的活,挣一样的工分”,成为新中国农村妇女率先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第一人。
1952年3月,申纪兰当选为山西省甲等农业劳动模范。
1952年4月,申纪兰当选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并当选全国妇联执委。同年又被选为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妇女代表大会。
1952年10月,申纪兰当选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1953年10月,申纪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9月,申纪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申纪兰参加了全国烈军属代表会议。
1956年,她又赴京参加了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
1958年,申纪兰参加全国群英大会。
1959年,申纪兰当选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4年,申纪兰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1年申纪兰担任中共平顺县委副书记、晋东南地区妇联委员。
1973年,申纪兰担任中共山西省委委员、山西省妇联主任。
1975年,申纪兰当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申纪兰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12月,国务院授予申纪兰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申纪兰担任长治市人大副主任。
1983年,申纪兰当选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申纪兰当选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9年12月,国务院授予申纪兰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2年3月,申纪兰被中共长治市委授予“太行英雄”称号。
1993年,申纪兰当选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6月,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发出号召,要求全省广大共产党员、干部向申纪兰学习。
1995年5月,申纪兰再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6年,申纪兰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西省精神文明先进标兵”。
1998年,申纪兰当选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0年,申纪兰被授予全国保护母亲河(波司登)奖。
2001年7月,申纪兰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03年,申纪兰当选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7年2月,申纪兰荣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全国“巾帼建功”活动领导组联合授予的“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2007年9月,申纪兰荣获全国道德模范。
2008年1月,申纪兰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8年3月,申纪兰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2009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百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0年1月,申纪兰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三农模范人物和第九届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
2011年5月,申纪兰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西省十佳新农村建设标兵”。
2012年3月,申纪兰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表彰为国土绿化突出贡献人物。
2013年1月,申纪兰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5年5月,申纪兰应邀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座谈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2015年10月,申纪兰应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2016年,申纪兰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2018年3月,申纪兰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唯一连任一至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2018年11月,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申纪兰名列其中。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清源 张文举 滑艳兵
拍摄: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寇宁
部分图片由西沟展览馆提供
原标题:《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丨申纪兰:她入选了改革开放杰出贡献百人名单;她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