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到有人溺水,跟我学:能救人,不用搭上自己性命

2020-07-03 18: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李鸿政 听李医生说

前几天我参加了某水上救援队的训练,熟悉掌握了救援落水者的一些技巧和关键是保命的绝招,有机会跟大家分享。

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接近40万人死于淹溺。我国每年约有6万人因淹溺死亡。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1-4岁的儿童。

中国《淹溺急救专家共识》呼吁:如果有可能,应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复苏术可大大提高淹溺抢救成功率。

发现有人淹溺时,第一目击者应该如何做?

淹溺时,第一目击者在早期营救和复苏中发挥关键作用。但第一目击者也常常在尝试营救中受伤或死亡,特别是冲浪、急流、以及水塘、海边等自然水域。

非专业救生人员尽量不要实施下水营救。

非专业救生人员尽量不要实施下水营救。

非专业救生人员尽量不要实施下水营救。

重要的话说三遍!

告诉淹溺者尝试抓住从岸边递过去的救援物(如木棍或衣服)。如果淹溺者离岸较远,可抛掷绳索或供漂浮的物品。如果不得不下水营救,应借助于专用的浮力救援设备或船接近淹溺者。

两人一同下水施救比单人施救更安全。

由于人手的握力有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常因脱手导致施救者溺毙的发生(不推荐多人手拉手救人)。

切勿跳水时将头扎进水里去救人,因为这样一来施救者可能失去与淹溺者保持视觉接触,增加意外发生。

一旦将患者救出,除非有明显的不可逆死亡证据(比如尸僵、腐烂、断头、尸斑等),均应立即心肺复苏!

立即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请点击学习:全民应该掌握的急救技能!精美视频、动画、图片献上,简单粗暴!一文学会!

因为淹溺者的核心病理是缺氧,所以应尽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优先于胸外按压。

这点跟普通心跳骤停不一样,普通的心跳骤停(比如心梗导致的心跳骤停)一般我们都是先胸外按压,后人工呼吸。

一旦把淹溺者救上岸,应该尽早清除口鼻的泥沙和水草,观察5-10秒看看患者有没有胸廓起伏(有没有呼吸),如果没有,赶紧复苏。

常规方法开放气道,不应该用倒置躯体或者海姆立克法控水,没必要。开放气道后,尽早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大多数淹溺患者吸入的水分并不多,而且很快会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没有必要清除气道中的水,很多方法去清除气道内水分都是没有必要的(比如控水法,这是没必要的,而且不安全)。

因为这样存在潜在危险,比如胃内容物反流导致气道异物窒息,死亡。

推荐急救程序是: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早期除颤。

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心肺复苏,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如果平时不做好心理准备,不练习,不掌握,那么当危难来临时,普通人是没办法做出正确急救的。

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需要我们抢救的会不会是我们的亲人。

所以,大家做好准备吧!

原标题:《急救|看到有人溺水,跟我学:能救人!不用搭上自己性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